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术后,由于麻醉的作用、手术创伤、卧床等因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引起下肢静脉栓塞。严重者可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70%。现收集我院12例剖宫产术后合并DVT的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原因,制定术后患者标准化护理措施,为预防泌尿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5年9月泌尿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相关原因,制定标准化护理方案.结果:通过对3例泌尿外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术中体位、术后活动指导等内容的回顾性分析.制定出泌尿外科患者术前评估内容、术后护理关键词、术后下肢活动的标准计划及评估术后宣教效果的标准.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后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疾病,可由于并发肺栓塞而引起死亡或由于慢性静脉高压而使肢体残。其发病率在周围血管病中占40%左右,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因此早期确诊成为中西医治疗本症的关键。现就目前本病诊断技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行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率为93.02%,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对患者进行介入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于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血栓回声判断其危险性,并接受血管造影行永久性或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复查,观察滤器位置、形状、内部有无血栓及血流通畅情况,并评估取出临时滤器的安全性.结果: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超声显示血栓以低及中低回声为主.为急性及亚急性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成功开展已成为预防肺栓塞发生的有效途径.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了永久性及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两周后根据血栓回声的改变及滤器内有无血栓情况,共取出20枚滤器.结论: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有关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DVT的预防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我院自2003年4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了早期功能锻炼指导与协助医师预防性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较多见,我院每年做腹部盆腔手术600多例。近两年来初步统计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约占2%,现结合2例典型病例,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作一浅谈。 一、临床资料 患者12例,年龄在24—56岁之间,其中盆腔手术8例,普外腹部手术12例,女性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值仅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仅为(0.6±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7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安全、够快速缓解腿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53例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其中33例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肺栓塞(PE)。方法:对396例DVT患者行VCF置入术,术后随访3~71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396例VCF均成功释放,术后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穿刺部位血栓形成8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3例。未出现滤器偏斜、移位等并发症。结论:VCF可以有效的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盆腔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常认为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高是促使本病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该病常在手术后第 2周内发病[1] .我院近 6年来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共 13例 ,现就其有关治疗及预防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子宫切除手术 15 39例 ,术后并发DVT13例(0 8% ) :本组年龄 4 5~ 76岁 ,平均 5 5 6岁 ;体重 5 1~ 75Kg ,平均体重 6 5 2Kg ;原发病为子宫肌瘤 10例、子宫内膜癌 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腺病…  相似文献   

12.
王大庆 《考试周刊》2013,(96):194-194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减少或减轻后遗症。用药指导、休息与活动、饮食指导、心理舒导笃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关键。及时、全面、正确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8例,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8例,在深静脉血栓下肢周径测量护理质量敏感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专家共识进行修订与完善,对照组60例患者按原有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监测指标实施监测,研究组68例患者应用修订完善后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监测指标实施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测量工具及体位的规范率、定位及标记的正确率、测量及记录的准确率、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周径测量工具及体位的规范率分别是98.6%和92.4%,定位及标记的正确率分别是96.4%和85.7%,测量及记录的准确率分别是97.2%和88.6%,专科护理质量分别是97.2和91.5,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8.1%和90.8%。结论 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敏感监测指标不仅能够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D-Dimer)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血浆D-Dimer的含量增高与否可以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状况,也可以用来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D-Dimer的定量测定对于血栓性疾病、恶性的肿瘤性疾病、肝脏类的疾病、肾脏类的疾病等的早期发现、初步鉴别、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的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肺栓塞(PE)形成的区别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 4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均行浅静脉加交通支静脉手术 ,其中 38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 ;2例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行肌攀成形术 ;2 2例溃疡面大于 1 .5×1 .5cm者同时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 ,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第四天开始穿循序减压弹力袜并下床锻炼 .2 2例植皮者术后 2周拆线出院 ,植皮全部存活 ,溃疡愈合时间较未植皮者缩短 .全部病例都做到随访 ,随访时间 4- 1 6月 ,无 1例复发 .研究结果表明 ,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人 ,要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腓肠肌泵功能衰退同时进行治疗 ,并加强溃疡面的处理 ,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如果不能早期治疗,都将后遗功能不全而处于不同程度的残废状态,且引起严重并发症,特别是肺动脉栓塞,文献报导,肺动脉栓塞发生率3%~6%,死亡率4.9%。我院自1992~1996年收治24例原发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经过抗凝,祛聚治疗,均获缓解,现将治疗和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肢体肿胀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体征,严重的肿胀可以导致伤口感染、不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坏死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尽快消除骨折术后的肢体肿胀,对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我科从2007年开始采用自制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骨折术后患肢肿胀,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入住我科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280例,男142例,女138例,年龄12~58岁,平均40.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其中上肢骨折120例(肱骨骨折42例、尺骨骨折25例、桡骨骨折15例,尺桡骨双骨折38例),下肢骨折160例(股骨干骨折46例、胫骨骨折26例,腓骨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54例、踝关节骨折13例)。所选患者均仅行单侧肢体手术,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受伤程度、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静脉滴注消炎脱水药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方法1.2.1自制中药配方:血竭10 g、乳香10 g、香附10g、白芷10 g、栀子10 g、姜黄25 g、大黄20 g、红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F-MARC IPPs热身练习在预防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方面的干预效果(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例),通过Meta分析提出最佳干预方案.方法:纳入13篇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热身方案、干预周期和干预频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F-MARC IPPs不仅显著降低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发生[RR=0.63,95%CI(0.54,0.74),P<0.000 01],而且在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RR=0.71,95%CI(0.62,0.81),P<0.000 01].亚组分析表明,FIFA11+热身方案取得的效果比FIFA11效果显著,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更加明显.干预周期6~8个月,每周1~2次的干预方案对预防损伤效果最佳.结论:FIFA11+热身练习,干预周期6~8个月,每周1~2次训练,在预防运动员下肢损伤方面为最佳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93年12月因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炎16例,其中剖腹产1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15例,并有1例并发肺栓塞,经积极治疗均已痊愈。本文通过对16例病历进行分析,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卧床、手术创伤、体型肥胖、糖尿病、血液粘滞度增加及感染有关,其治疗主要是抬高患肢,扩容、降低血液粘滞度,抗凝,溶栓,抗感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阐述了预防本病发生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收集标本共1 016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乙肝标志物.并分两组判定结果.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以试剂盒中的标准判定的:HBsAg( ),HBsAb( ),HBeAb( ),HBcAb( );HBsAg( ),HBsAg( ),HBeAb( ),HBeAb(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HBcAb( );HBeAb( ),HBcAb( );等结果模式与检验师以试剂盒标准为参考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判定的结果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