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篇第一册注释商榷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注释总的来说是比较准确的,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该书下篇第一册对"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待圣人之出而投環于道"等句所作的注释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被许多高校选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讲读或参考教材,其影响力与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中篇对“太乙近天都”、“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仙掌月明孤影过”、“余自为谬人”、“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所作的注释仍有可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被许多高校选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讲读或参考教材,其影响力与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中篇对“太乙近天都”、“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仙掌月明孤影过”、“余自为谬人”、“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所作的注释仍有可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作为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教材,为各地高校所广泛使用。但同任何一部典籍注释的书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一样,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失。本文就其上编第一、二册作品注释,提出三十余条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5.
6.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作为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的权威教材,影响很大,但也不免有瑕疵。兹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的注释、解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朱东润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出版于1962年,1979年再版发行后,一直作为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材,但是朱先生毕竟不是专门从事古代汉语研究的学者,因此在选文的个别注释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就该书上编第一册的选文注释选取7例试作简要考释。  相似文献   

8.
以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为主(先秦两汉部分),将其训诂可疑之处加以讨论、说明,得出该部分大致存在三大训诂问题,即词义不明、语法不通和句读不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学作品选注》是学习和鉴赏古代学名篇的好教材,本就《中国古代学作品选注》教材中的几处训释错误或不恰当的注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正确理解作品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而最近三十年来,文学史在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甚至出现只讲文学史而荒弃作品选的倾向。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有违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使学生无法在情感与人文素养上得到提升。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上进行一系列必要调整,以扭转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朱东润先生主编了一套六卷本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由于这套教材选目经典、解题注释博雅详赡,学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因此读者很多,影响也很大。在阅读新版(2002年版)下编第一册、第二册中,在"作者简介"、"题解"和"注释"中涉及行政区划名称时,有多处仍然使用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旧称。教材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应该是最新的,要与时俱进,因此政区名变更的情况应引起编者的注意。文章对两本教材中牵涉到的旧政区名作了勘误,以供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商榷陈鸿儒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使用比较广泛的高校古典文学课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笔者觉得有些注释尚须进一步完善。今就上编第一册笔者讲授过的篇目举出数条,就教于同行及广大读者。△《郑子产相国》:“裨谌能谋,谋...  相似文献   

13.
一背伊阙 曹植《洛神赋》:“背伊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称《作品选》):“背,背向。” 今按:背,离开。《荀子·解蔽》:“明月而宵行,俯视其影,以为伏鬼也。印(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王先谦注:“背,弃去也。”奔去者,离开也。今犹背离连文。于征途某地,言离开须先到达,故离开伊阙实即过伊阙。“背伊阙”与下“越 辕,经通谷,陵景山”四句一组,写第一天行程。伊阙乃出洛阳第一站,因列组句之首。 二延颈秀项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作品选》:“延、秀均指长。” 今按:项,颈之后部。秀…  相似文献   

14.
《兰亭集序》有句云“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编者释“期”为“至、及”。《归去来兮辞》有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编者同样释“期”为“至、及”。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处的“期”释为“至、及”,句子好像都讲得通,但我们认为这不是确解。《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隋唐五代部分》若干字词注释有问题,如李颀《古从军行》"连"注释为"连绵"有问题,注释为"满"或"遍"更适当。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笔者愿与作者商榷,以求获得更准确的注释。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2000年版本·试验修订本·必修)文言文注释总体而言精当、准确,但就《孔雀东南飞》一文来说,仍有可商榷之处。笔者撮举四例加以讨论,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7.
通行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注释竞相采用后人的研究成果,但错误严重。且忽视学术规范,内容粗浅。因此作品选教材不仅应采用权威古注,还应采用其原文夹注这种形式。对文学经典及其权威旧注满怀"温情与敬意",应是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注释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无论从选材方面看,还是从解题、注释、标点等方面看,在目前来讲,不失为是高校文科教材中一部较好的教材.但是,连城白璧,或有微瑕;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其中也不无可以商榷的地方.本文不揣浅陋,想就《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分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本,以下简称“课本”)中的注释、标点方面,发表一些不同看法.笔者才疏学浅,舛误难免,万望大家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9.
26.《勾践灭吴》:“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课本第一○四页注:“这句说,把双方拼死的人计算,共一万人.倘您准许和好,那这一万人就可以伺候您.事,服侍.”[案]“事”,一般是当“服侍”讲,但这里用的是外交辞令,实际是“交战”的意思.“事君”,就是“与您交战”,并不是“伺候您”.上文说“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假设吴国不许越国求和的情景——愿意牺牲一切.  相似文献   

20.
通行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注释竞相采用后人的研究成果,但错误严重。且忽视学术规范,内容粗浅。因此作品选教材不仅应采用权威古注,还应采用其原文夹注这种形式。对文学经典及其权威旧注满怀"温情与敬意",应是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注释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