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我要说观察是写作的关键。 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写作的一个环节,观察是写作的开始,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因素,是连接生活、阅读、写作的纽带和桥梁。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学生写作任何一种文体都离不开观察,记叙文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等需要观察;议论文给一幅漫画、一段材料提炼一个论点需要观察;说明文说明事物理清顺序、把握特点也需要观察。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小学阶段还比较注意观察力…  相似文献   

4.
5.
(一)观察葡萄藤初春,校园已是万物争春,百花初绽了。校园图书馆前的人行长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静静地卧在长廊的藤架上,藤节处还看不到一丝的绿意。上课铃响了。我站在讲台前说:“同学们,你们天天从图书馆前走过,在那里看见过什么景物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有大型宣传画。”“有人行走廊。”“有葡萄藤。”“有蘑菇亭。”“对,同学们看到的确实都存在。但在这些景物中,哪个曾令你驻足思考,感悟生活呢?”这一问,同学们一时感到无话可说。“既然没有景物令你感悟过,那我们就到实地去观察一番。”我和同…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观察是指写作主体自觉地、有预期目的地认识理解外在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其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领悟。观察是有规律可循的活动。不妨做个比喻,我们把思泉涌、左右逢源的写作之境喻为果肉,那么观察则是果壳。我们若掌握了观察的规律就如同剥开束缚果肉的外壳一样能够品尝到鲜美的果肉,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境界。因此,我认为将观察作为作教学的切入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物”,写作之树才会长青。  相似文献   

9.
观察能力是学生写好章就具备基本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1.部分到整体观察;2.多角度观察;3.全面细致观察;4.比较观察;5.联想观察。  相似文献   

10.
观察重要,没有人不知此理。但在教学中,老师要求提得多,具体指导少;口号喊得多,理论阐释少,致使学生观而不察。春游、秋游虽尽兴,坐下来还是苦苦咬笔头,下笔艰涩,行空洞无物。目前中学作教学,观察能力训练和指导,与语大纲要求距离甚远。学生观察能力欠缺,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林凡瑞 《新作文》2004,(11):16-16
一位名人说过,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学生写好作.就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注重生活,学会观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质兼美的创新作呢?下面简谈一点笔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述思想情感,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分别从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引导观察技巧以及树立正确的观察态度等三个方面对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出了探索,并就此认为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出现,已有6年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作文教学特别是话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认为写好话题作文要讲究策略,掌握步骤。  相似文献   

14.
15.
16.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为什么写作     
我习惯躲在角落去写自己喜欢的文字用稚拙的话语讲述我的经历,我的思考,我的人生它并不完美,却是真实虽然不曾有过轰轰烈烈的事迹但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中有着花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写作,对于不少小学生而言,可能是一件费思伤神的事。而我们班学生的写作历程却多了份欣然,少了些无奈。因为我与他们一同走过了一段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写日记的日子。一、明确目的,矢志不移。我们都知道让小学生写日记有很多好处,像锻炼文笔,养成动笔的习惯,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积累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些痕迹等等。可我觉得,这些全是次要的,让小学生写日记最主要的好处应该是使他们学会真实地写作并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