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多地名国家。我国汉民族早期使用的甲骨文中就有地名,仅在收集到的甲骨残片上,地名就多达500个以上。我国古籍中地名更多,地名知识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历代正史“地理志”,以及我国地方总志和方志,都同时是地名知识的巨著。我国还很早就有人研究和  相似文献   

2.
外国国名、地名多为音译,音意混译或意译甚少。校对汉译外国地名有“一长、二繁、三难”的特点。“长”,外文读音长,音译名长达四、五字音以上,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在乌克兰)、“圣马里亚—达巴雷腊斯”(在巴西)等;“繁”,是地名繁多,命名受世界历史、民族——语系发展制约。    相似文献   

3.
秋那桶,是个奇怪的地名。它位于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这是个怒族语的地名,后来我们发现,这一带叫“桶”的地名很多,比如,四季桶、坎桶。桶在怒族语中是“幸福和谐”之意,我们后来开玩笑说,今后的新年祝词,就是送你“全家桶”。  相似文献   

4.
黄埔的“埔”,《现代汉语词典》中说读 Pǔ,“地名用字;黄埔(在广东)。”可是又说音 Bù“大埔,县名,在广东”。在广东、福建、台湾还能找得出一些带“埔”的小地名:广东河源市有埔前镇,紫金县有柏埔镇,普宁县有高埔镇;福建惠安有南埔乡,南安有杏埔村、埔当村;台湾有大埔、东埔、北埔等小地名,其他省区就找不到这个“埔”了。“埔”是个地名专用字,意思是山间的小平原,是闽南方言字。  相似文献   

5.
郭英 《山东档案》2012,(4):31-34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公益性基础工程,是集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内外交流越来越平常化,地名信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地名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地名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核心理念,把公共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地名档案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话说“老三篇”“老三篇”这个词出现很早了。我是直到1965年参加“四清”才听说的,才知道“老三篇”有那么重要的地位。由于这部地名词典是中国地名委员会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1981年起我常参加一些地名工作会议和词典工作会议。正是在“老三篇”的地位拨乱反正三数年以后,我重又在这些会议上听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老三篇”。原来,这里所谓的“老三篇”和原意不同,是指的“人”、“财”、“物”。中国地名委员会在1977年成立后,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际协调机构,委员会由有关部委负责人组成,是非常设机构,只有其办  相似文献   

7.
记者文摘     
数字与地名 一些有数字构成的地名,容易把编辑们搞昏,尤其是那些马虎先生更易如此。比如浙江省有个“三门”,河南省有个“三门峡”。有些编校们一看到“三门”,就想当然大概是把“峡”字给漏了,于是大笔一挥,加上一个“峡”字,结果错了。类似情况亦不少见。 在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名称中,有许多是以数字开头的。除了“一” 以外,从“二”到“万”的城市名称遍及20多个省份。现收录如下,以备查阅。  相似文献   

8.
“十万大军”点将术本词典收录的地名词目,将有10万之众。这个词目数的由来,有个小小的插曲。我国是地名大国,各方面对地名的需要很大、很迫切。从这方面考虑,本词典收录地名越多才越好。可是我们一了解,据说地名这玩意,要这么考虑、那么考虑,地名越小越要多考虑,否则谁也担当不起。我们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制约因素,先提出了一个收5至7万条的设想,估计可能容易被通过。不料一讨论,有的部门还是认为太多,说不能超过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即不能超过  相似文献   

9.
“克隆”,简单的解释就是复制。细观“克隆”新闻,手法种种,常见之技有以下几种:“东拼西凑法”。这些多冠以“大透视”、“大扫描”、“大揭秘”、“面面观”之类的新闻,地名是代号“S”、“X”……人物是代号“A”、“B”、“C”……从东北到海南,从江浙到西藏,俨然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其实呢,是剪刀加浆糊,寻找一个主题,把各地新闻拼凑起来的“大拼盘”。“照本宣科法”。有些地方的报纸登载了一条可读性较强的新闻,被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文抄公发现了,于是将这条新闻原文复制一下,然后投向全国性报刊。这种新闻真是得来全不…  相似文献   

10.
《新闻爱好者》2007,(4):F0003-F0003
Arcadia本是一个地名,音译为“阿卡迪亚”.它是古希腊时的一个城邦.位于地中海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的高原地区。传说在古希腊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过着富有淳朴气息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远离喧嚣,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此,在西方文艺作品中,“阿卡迪亚”这个词确实就像汉语中的“世外桃源”一样,被用来形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随着这种理想生活不断地被搬进牧歌.十四行诗、绘画、音乐、小说,它已经深深地沁入到西方人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1.
工作中经常发现来稿中有将一些地名写错的现象。若是属于一些名气较大的地名,编辑在编审中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属于人们不太熟悉的地名(如公社、大队、村庄等),编辑则难以发现,往往随错载于报刊,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治市郊区堠北庄公社”,错成“垢北庄公社”。“堠”字的读音为“hon”,而“垢”字的读音却是“gou”。这两字不但读音不同,就是词意也大相径庭。为什么不少人错写错用呢?我向有的同志了解过,他们认为“堠”字的读音来源于它的右边部分,觉得“垢”  相似文献   

12.
刘艳华 《图书馆论丛》2004,(1):21-23,10
由于“历史人物”涉及到地名的古称、今称等等一系列问题,不同的资料在记载人物籍贯时,说法往往不尽一致。本文以“湖北地区历代人名数据库”为例,就存在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知识林     
香港地名的由来香港地区历史悠久,但“香港”作为地名出现在史籍中却比较晚。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记载香港这一地名的历史文献中,时间最早的是明朝万年间郭所著《粤大记》一书。该书所载《广东沿海图》中,标有香港以及赤柱、黄泥涌、尖沙咀等地名。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贩运香木而得名。此说始于本世纪40年代永言的《香港地名考》一文。他认为:名曰“香港”之小海港,以运香木出口而著名。二是因泉水甘甜而得名。最早提出此说的是英文杂志《中国丛报》(ChineseRepository)1843年8月…  相似文献   

14.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2,(13):64-65
<正>优秀传统地名蕴含了宝贵、丰富的文化内涵。条例此次新增内容,丰富了地名管理内容,提升了地名文化保护的定位。一个地方的地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继承性,很多在社会其他领域已经难觅踪迹的社会观念、地理特征、语言习惯都沉淀在地名中。通过老地名可以了解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现象,这使老地名成为人类文明的记忆。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充分体现了加强地名管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吴江美丽的莺脰湖北岸,曾有一处名叫“黄大丰”的住宅群.黄氏家族是平望镇的名门望族,黄家祖上曾开过“黄大丰米栈”,故其住宅群就被称为“黄大丰”.该住宅群在2001年镇区改造时已被拆除,但“黄大丰弄”的地名仍还有.历史上,黄大丰不仅出了许多名士贤达,还走出了一位革命战士——黄积云.  相似文献   

16.
张燕  仇慧 《编辑学报》2013,25(1):34-36
我国政府规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取代旧式威妥玛式拼写方案;然而,国内科技期刊对中国地名采用威妥玛式拼写仍然不在少数.例如“长江”,很多刊物仍采用威妥玛式方案,拼写成“Yangtze”.而对国外主流刊物初步调研显示,国外的学者和出版物不仅接受而且理解认同中国地名的汉语拼音法.作者认为,我国地名的威妥玛式拼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产物,是我国积贫积弱的时代标志,地名拼写的汉语拼音化是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爱国细节,应该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7.
近日,重庆市垫江县档案馆征集到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千年古县”青铜铭牌一块,长120cm,宽70cm,是县档案馆征集的首例青铜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了《地名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地名档案事业的一件大事。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的地名档案有了正式部门规章,全国地名档案工作由此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作为地名档案工作的这一指导性纲领进行认真重温,意义重大。谨以此文纪念《办法》颁发四周年。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代表地名学研究会到这里做个报告,因为这次会议是市档案学会、市地方史志学会、市地名学研究会三家联合举办的,所以我讨个巧把报告名字定为“档案、文献与地名”。  相似文献   

20.
张虎 《中国记者》2023,(5):100-102
<正>“隐去地名,内容没多大差别”“换了地名,情况基本相似”……曾几何时,这是不少人对于地方报道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报道存在的趋同问题。尽管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得到较大改观,但是随着传播形势的变化,相关现象仍需引起重视。实事求是地讲,从中央部署,到各地逐级细化落实;从宏观决策,到生动实践,地方报道应该是不缺乏生动鲜活素材的。结合近年编辑地方报道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