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薇  黄霞 《科研管理》2022,43(2):65-71
   逆向创新,为后发企业开展全球创新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创新链理论和基于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理论进行了理论思辨,厘清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概念,归纳了创新链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获取、研发和市场进入次序,与西方领先企业相比,上述逆向创新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选择机制均存在明显区别;第二,基于创新要素组合,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可以划分为本土市场推动型、海外市场拉动型以及推拉复合型三种类型;第三,以逆向创新链类型为基础,可以归纳出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选择适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形态上既嵌入国内价值链充分依托广袤市场的多元化禀赋,同时又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动态转型升级,但关于场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的探讨还相对少见。为此,选取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微观基础——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场景化要素嵌入背景,以国内价值链嵌入广度和全球价值链嵌入高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在国内和全球双重价值链差异性嵌入情境下场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路径。从知识创新与扩散、产业集聚与升级、市场拓展与创造、生产性服务支撑4种因素间关系着手,通过对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场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有4条路径:链主企业通过创造需求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高位势嵌入;链主企业通过破坏创新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颠覆性嵌入;“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迭代升级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动态化嵌入;“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跨界经营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错位性嵌入。据此,提出中国制造企业应依据自身在国内和全球双重价值链网络的嵌入广度和高度设计合理的场景驱动创新方式,推进链主企业所属制造业圈层体系根植共生,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应当更为深入推进产业链、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战略环节和创新构成了企业升级目标,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影响下,自主创新是获取治理权的战略手段;全球化环境下,培育和形成集群式创新网络,可促进企业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较快提高创新升级能力。鉴于此,提出了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创新系统、集群式创新系统和自主创新系统的企业升级机制。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战略环节和创新构成了企业升级目标,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影响下,自主创新是获取治理权的战略手段;全球化环境下,培育和形成集群式创新网络,可促进企业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较快提高创新升级能力.鉴于此,提出了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创新系统、集群式创新系统和自主创新系统的企业升级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在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制造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演化的路径是什么?借助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具备先进理念、健全管理、杰出人才、卓越创造、领先能力五大基因;自创业到全球领先,始终以发展导向确立整体架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历经跟随、追赶、超越到领先的战略变化,基于非对称优势沿着"局部嵌入→局部突破→整体嵌入→全面超越"的路径成长并最终主导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动力表现出"市场拉动→资源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演化过程。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发展特征和基本内核,为制造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技术学习难度增大、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演化进程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产业特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决定了现阶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技术路线方面,不断积累模块化产品领域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发挥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兴工艺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进行改造和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借助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平台等渠道,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整合外部前沿知识和核心技术,加快知识-技术-产品转化速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中国代工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转型与产业链升级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代工企业持续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全球价值链治理与本土市场技术积累阻隔的双重约束,使代工企业缺少转型与能力成长的内生空间。因此,需要在代工企业能力转型阻隔的条件下,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构建代工企业能力转型与产业链升级的支撑机制,推动代工企业创新资源投入、技术能力、品牌与企业文化的持续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转型支撑机制构建的可能特征,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企业,使用两阶段网络DEA测度产业链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当中,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对企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还未发挥出来;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效率低于产品创新阶段效率,且企业间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偏少,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主动性偏低;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缓解高技术产业中技术知识外溢,保护创新企业先行优势;从创新两阶段来看,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分别与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效率、产品创新阶段效率呈倒U型、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企业层面,综合全球价值链与生产网络、创新能力与技术学习和产业集群与创新体系三种范式,构建"环境-路径-绩效"的效果评估框架,运用珠三角调查数据来分析从事新兴产业的企业升级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化创新上并没有竞争优势,但仍有部分企业在探索全球创新研发道路,如本文的案例企业——华为。本文分析了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全球创新布局及模式选择,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华为从代理走向自主研发、由模仿追随走向国际先进、从国内领先走向国际领先、再从国际先进走向全球引领,华为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向两端延伸,不断将优势产能进行全球布局,走出一条独特的成功的创新合作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集成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8年哈佛大学教授Marco Iansiti提出集成创新的概念以来,集成创新便日益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的焦点。当今,集成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维持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动力。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集成创新的文献理论回顾,分别从集成、集成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2.
集成创新的要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慕玲  路风 《中国软科学》2003,(11):105-111
目前许多学者对集成创新的理解和讨论都过多地集中在"集成"上,即技术知识的供给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知识的需求方面。通过对产生集成创新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一个中国企业集成创新实践的分析,本文说明,集成创新的关键并非是各种供给要素的集成或融合,而是以把握需求环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各样的技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开发绩效和更快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对集成创新的分析重点应该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而不是创新的各个供给要素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赵冬梅 《情报科学》2005,23(3):362-366
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含义、类型、具体形态进行了探索,希望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左晋佺 《现代情报》2012,32(3):130-133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分析系统集成和企业集成、信息集成、企业应用集成几个相关概念,阐述清楚系统集成的概念范畴,为实践应用中系统集成方法和架构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不定积分的四种基本求解方法:直接积分、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结合例子讨论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它对快速求解不定积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实施框架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成标  胡树华 《科研管理》2003,24(1):103-109
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是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以信息集成和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新产品开发技术对传统的产品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向产品创新的技术、组织和人为综合的管理集成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首先分析了产品创新中的管理集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管理集成实施的系统框架模型,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理论与军民融合供应链理论,界定了军民融合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的概念,构建了以管理集成为核心,要素集成和职能集成为支撑的军民融合供应链集成化管理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管理集成、要素集成和职能集成的内涵,探讨了实施军民融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基础和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供应链集成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创新集成与集成创新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孟浩  何建坤  吕春燕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61-267
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界定创新与集成概念的基础上,从已有文献、内涵、主体、对象、范围、层次及阶段等方面分析了创新集成与集成创新的区别,从创新趋势、理论基础、共同特点、相互关系以及与国家自主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创新集成与集成创新的联系。这为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车艳艳  梁彪 《大众科技》2013,(10):77-79
领先的企业正在通过灵活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构建适应性强、可重用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来实现业务的灵活扩展或整合,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基于SOA架构,通过对准实时平台、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和对接,整合营销MIS系统、配网生产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桂林供电局构建起以配电GIS系统为基础的营配一体化平台,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发挥资源最大能量,实现营配协同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光电子器件与传统微电子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的集成是未来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得益于CMOS技术高集成度、低成本的优势,但主要采用硅材料制成,受限于硅材料本身的光电性质。硅基光电异质集成技术在利用CMOS晶圆制造优势的同时可兼容更多性能优异的光电异质材料,是未来光电集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该方向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形势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基础,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蕴藏的重要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