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润清 《江苏教育》2022,(20):28-30
<正>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来临,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是其主要特征。5G、虚拟现实、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海量学习资源的触手可及,多重交互性的个性学习场景,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给教育带来了系列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智慧赋能的学习方式变革已从个体学习转向课堂教学,对学校发展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通过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智慧化,同时对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智慧教学技术的升级和完善,十分契合数学建模课堂的特征.本文以新课标附录参考案例“停车距离”为例,细谈如何基于智慧课堂发展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3.
赋能课后服务可以让中小学课后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促成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由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赋能除了要从硬件方面来改善,更要从制度、文化、技术、组织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完善制度规范,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践问题;发挥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软实力;融入先进技术,全面升级中小学课后服务关联要素;改进组织要素,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城市应急物流的效率、保障应急物资供应,以加强城市韧性,是城市应急物流研究的重点。数字经济时代,探索如何应用数智技术提升应急物流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对城市应急物流运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数智技术对应急物流的影响,以突发事件对城市应急物流的功能需求为导向,提出构建基于数智技术的城市应急物流云平台、构筑数字安全防范应急物流云平台、培育“数智化+物流”复合型人才等举措,为提升应急物流服务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效果,助推韧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赋能对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前台、中台、后台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数字技术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机融合,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智能+”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实施提供了智能化环境。高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剖析智慧课堂的涵义及特征,构建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智慧人”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的发展,希望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本研究借助AI赋能,从繁杂的教学大数据中发现相关关系、诊断现存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发挥教学大数据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学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辅助教育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塑造未来教育的有效手段。线上教育的常态化,使人们再一次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逻辑和路径,主要从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环境的革新、教育教学资源的革新、高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几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几个层面分析了技术促变教育的路径;指出了技术会使未来教育呈现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以人为本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技术赋能智慧课堂能够利用数字化平台技术、资源、数据等,深度分析智慧课堂的教学行为,探索多元研究路径,提升教研效能。本文从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英语教研组的实践探索出发,通过大数据支撑、云平台技术和项目融合,提炼智慧在线教研的有效做法,形成并优化英语学科智慧“云”教研路径,切实增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提高英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显著特征,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构建我国数字教育生态的重要基座。该文梳理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其具有基础服务、公共服务、智能服务等互联网平台型生态的基本特性,针对国家平台如何赋能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构建了“资源赋能、数据赋能、连接赋能、技术赋能”四重赋能模型,分析了其运行机理,并在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创生、数字化能力培育、应用创新、管理者角色转换、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国家平台与区域教育数字化的协同发展,实现“平台共用、资源共建、生态共治、价值共创”的数字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为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传统幼儿园足球教育面临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师资配备缺乏专业性、保障条件配套不足等挑战。数字技术为幼儿足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幼儿园足球运动的数字化、创新化、精准化和便捷化提供了可能性。为助推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建议顺应数字时代趋势,整合开发足球课程资源;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构建科学幼儿足球运动体系;深化数字化教研,强化幼儿园足球师资保障;多元主体深度互联,推动数字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构建数字时代幼儿园足球运动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疫情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应急管理与服务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当前智慧图书馆应急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疫情期间智慧图书馆提供的应急服务的一些举措;提出了高校智慧图书馆提升应急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助推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以周南秀峰学校为例,探索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在中小学校全面深入的综合应用实践及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智慧作业”是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研发的面向全省学校、师生及家长,可免费提供个性化作业辅导的服务平台。通过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微课征集、微课评审、培训提升技术、全面推进信息与数据通报、绩效考核促进全面应用、质量检测反馈提质增效等方式对湾里管理局推进“智慧作业”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加强宣传达成家校共识,进一步开展校本培训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继续参与微课征集相关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利用一体机等设备落实睡眠管理,细化使用数据统计增强使用积极性,表彰典型先进等六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智慧作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教师将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创新是民办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进行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以TAM模型为研究框架,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民办高校教师技术赋能的理论机理,提出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教育要通过创新发展引领教育变革,为护航此行动,研究在解析智慧教育愿景的基础上,探究了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XR、区块链等主流和新兴技术对智慧教育的赋能作用,并进一步从学习环境生态化(从O2O到OAO再到OMO)、行为主体协同化(由人际协同扩展到人机协同)、教育教学适性化(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和学习评估"全息"化(从平面走向立体)四个方面探索了技术赋能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在承认技术变革力量的理念下,研究更主张对技术秉承"喜新不厌旧"的态度,希望研究也能够为本领域同仁与上级领导部门研制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当下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中小城市制造业要紧跟时代脚步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张家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将充分利用人才及区域企业的综合效应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技术积累、转型、人才培养等实际问题,发挥创新中心技术、人才优势,探索数字化赋能区域产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生态性、共享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内涵特征,与作为新动能的数智化具有高度的适配性。数智化技术的迭代演进在思维、载体、结构及效能四方面引领并重塑了“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基于此,应从开放包容、融通转换、共享互补、智慧治理、组织保障等多维度提出数智化赋能“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9.
20.
高等教育治理关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在技术赋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出现了逻辑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理念由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基于经验转向注重科学,治理体制由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在逻辑转向的驱动下,需要将转变固化保守的治理思维、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构建灵活机动的治理模式、优化开放共享的治理环境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要义。最后,高等教育治理转型应完善顶层设计,破除信息数据流通的多重阻碍;加强政府统筹,鼓励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发挥服务效能,推进区域不同高校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支撑,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