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府在大学技术转移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毕会英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7-20,23
从政府在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目标定位、政策支持、财政投入、技术评估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政府在大学技术转移中的作用。提出:政府应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规范,在资金投入上进行扶持,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转化资金投入;在利益各方的关系上进行协调,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为利益各方提供法律上的保护;发挥引导者、支持者、协调者、促进者、保护者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发展特征。提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国防军工技术转移模型,并深入阐述各参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国防军工技术转移的过程。最后,从政府层面、行业界限以及第三方引导等方面提出实现国防军工技术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动因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针对技术联盟组织形式和特点界定了技术联盟和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概念;其次,将知识势差作为条件变量引入了技术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动因的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企业间竞争的驱动下,高位势联盟主体的"拉动"和低位势联盟主体的"跟进"使知识在技术联盟组织间循序渐进地流动;最后提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三种类型,即非对称性学习的知识转移、竞争型对称学习的知识转移和非竞争型对称学习的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4.
蔡建峰  张芳 《科研管理》2021,42(2):30-39
军民技术转移对统筹军民科技创新要素、引领军民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以我国参军民企为研究样本,从技术特性、技术接收方(参军民企)、技术转移方(军企)、关系与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参军民企技术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及内部机理模型,通过设计量表对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特性对技术转移效果有显著负向影响,参军民企技术能力、吸收能力、军企转移能力、参军民企企业网络关系和制度环境建设对技术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参军民企技术能力与企业网络关系对吸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势差与技术转移效果呈现倒U型关系,军企转移经验对技术转移效果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参军民企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并从需求、投入、行为主体以及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技术转移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政府、企业与研究型大学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博弈模型。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对于完善广东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促进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体系、职业资格认证、政策举措等方面比较研究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苏州)、深圳等省市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建设情况,为广东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提出了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持作用、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同步发展、建立多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技术转移人才职业资格认定、推动技术转移人才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运作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技术需方、供方和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美国技术转移的实践和运作经验说明,要促进我国的技术转移发展,必须进一步采取明确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良好环境、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以及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24-1030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区域技术转移驱动因素理论框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技术转移驱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省际技术转移更多地发生在"强–强"之间,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特征;省际技术转移受到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基础、科技资金筹集和相邻区域技术转移行为等主要因素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市场导向"、"能力导向"与"竞争导向"等三个内在主导决定机制,同时还受到如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方面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还暗示,省际之间技术转移行为可能存在由竞争、竞赛、模仿等引发的"横向策略互动"倾向。  相似文献   

11.
技术成果转移一直是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介绍了国外大学技术成果转移相关法律、技术成果转移的特征以及技术成果转移机构设置等。总结了国外大学技术成果转移实践对我国高校技术成果转移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过程理论出发,针对技术联盟的组织形式和特点,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过程模式。在具体分析了技术联盟过程中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从逻辑上推证出具有实证意义的8个子命题,建立了技术联盟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is contribution proposes a revis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KBE). The underlying hypothesis is that the context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troduces a major shift in the way technology transfer is conceived.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was based on the vision of technology moving from one well-defined economic unit to another well-defined unit. We suggest that in the new perspective technology transfer is essentially considered as a specific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 that depends on the ways firm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manage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the co-evolution of their absorp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ir knowledge-transmission strategies.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analyze the business case of Nortel Network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相似文献   

14.
传统技术转移与高技术转移的竞争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企业层面分析传统技术转移与高技术转移非协作关系与协作关系(伙伴关系)竞争结构的变化,这一过程的历史进程和逻辑进程的双重“巧合”来自于传统技术与高技术本身的若干重大差异及其企业内外环境。本文提供由竞争分析框架而切入技术转移机制问题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5.
组织间技术转移的界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转移在很多情况下是大学、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组织与企业等经济生产组织之间在系统界面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演化过程。详细阐述了界面的概念,指出技术转移的界面具有渗透性、多样性、演化性的特征。组织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同质的主体间的差异性,是引起组织间技术转移界面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界面特性或者通过界面移动的途径,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转移障碍,实现技术转移中对界面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既有的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较为片面的现状,本研究从技术转移创新整体出发,基于政-产-研-服四个创新主体(四螺旋),构建了评价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网络层次体系,综合利用德尔菲法和群组决策分析得到了18位专家的综合评价矩阵,然后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借助SD软件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得分。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在四个主体中,企业作用最重要,政府作用次之,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两个方面基本相当。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技术转移信息服务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琦  石金涛 《情报科学》2004,22(11):1334-1336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受到速度竞争和资源有限性的影响,传统线性、分割的技术转移模式受到了挑战。技术转移的组织安排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合约安排转向关系安排,组织的资源配置也更多地集中在核心能力方面。因此技术嫁接性收购和技术的战略性联盟成为组织获取核心和互补知识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技术差距优势是外商在华企业专属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商实现在华投资发展的前提基础。基于这一认识,从转移技术结构、转移技术价值和企业特征三个维度,建立了外商在华投资技术转移价值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依据框架实证分析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转移技术价值以及与企业特征的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洁能源技术国际转移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内容。本文对中国风电制造产业国际技术转移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风电制造产业国际技术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技术转移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校技术转移的意义和作用出发,阐述了技术转移机制运作模式及功能,对高校技术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