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涛 《新闻记者》2007,(5):56-56
作为浙江省关于语言文字的政府规章,《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已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今后黄金时间晚上7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最古老的纪念碑,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最佳载体;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是我们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但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语境中正确、科学地使用语  相似文献   

6.
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得夹杂使用方言,之前主持人夹杂刻意使用方言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客观地存在。文中在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后找寻出背后的根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霖 《声屏世界》2009,(5):24-25
对于方言节目的大量出现,目前学术界有很多争论。有的对方言节目的出现进行激烈抨击,有的大加褒奖,也有的持保留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对广播电视媒体当中的新闻和谈话节目等所谓主流节目,业界几乎一边倒地喊出“要捍卫标准普通话的绝对地位”的声音。在2004年全国播音学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专门谈到了方言的问题,再次强调总局坚决禁止用方言配音,不允许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用方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普通话的使用。究竟应当如何来看待方言现象,又该持什么样的态度,确实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理念的进步, “以人为本”成为节目制作的终极追求,方言节目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方言节目的走红,有节目自身的原因,更有方言自身的特点和方言文化的因素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年,人们不难发现有的城市广电媒体,尤其是市地州一级的某些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中随意使用方言的现象越来越多,不仅在综艺娱乐节目中存在,而且在新闻性节目甚至广告节目中也较普遍。究其原因,愚以为片面理解"三贴近"有之,为了一味迎合部分受众也不乏其例,还有就是想另辟蹊径,搞点新花样,自以为这亦属于开拓创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觉得有其合理存在的诸多理由。殊不知,这种做法违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要求,更越过了一条起码的底线,即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和主流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和嘉宾作为公众  相似文献   

10.
一兰 《中国广播》2007,(11):74-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同志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也明确提出:广播电视是推广普通话的先进典型,广播电视不光要推广普通话,而且要做推广普通话的典范、示范。中国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向广播电视学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目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与听(观)众交流互动,这缩短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传播效果,为广播电视节目走近群众、吸引受众技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颂扬 《东南传播》2014,(10):89-90
在全媒体宣传语境下,文化电视节目的生产创新呈现出多彩多样的姿态,如何做到"尊重客观",在"存旧"上有所坚守;怎样"激活主观",在"立新"上有所突破,需要对文化电视节目有再认识、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通知称,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等等,这些做法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限娱令"出台。11月28日,《〈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限广令"出台。电视限令接二连三的颁布,在行业中掀起轩然大波。业内人士预测,限令会导致各地电视台损失不少  相似文献   

15.
郑游楚 《新闻窗》2009,(4):46-47
“本土特色”是电视栏目的生命力,而本土文化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电视台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电视台能否以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化特征,牢牢抓住本地的受众群,无疑十分关键。因此,打好“本土文化”牌,扩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了许多地方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陈亚丽 《新闻窗》2008,(1):35-36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各上星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保持较高而稳定的收视率,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各方褒贬不一。怎样看待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首先要明确,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坚持推广普通话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在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允许使用方言。因此,对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低俗献媚、格调低下,应该看到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是观众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极具地域文化个性,极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丁新吾 《视听界》2012,(2):89-91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重在“变”,做到常变常新,又要坚持一定的“不变”,保持正确的办台方向和宣传原则。“变”与“不变”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时下,广播电视中的各类访谈节目很多,主持人能否把握好嘉宾的思路是决定这类节目成败的重点。主持人在节目中既不会说几句开场自之后就把大段的时间丢给嘉宾,也不会把嘉宾冷落一旁,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而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十分了解,并尽量做到集中全力与嘉宾沟通,在情绪上相互感染,逐渐地引导着嘉宾进入交流的状态,从而让嘉宾在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戴元初 《视听界》2011,(6):115-115
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下发,这一被称作“限娱令”的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打开新浪微博,到10月31日,限娱令相关的微博量就超过35万条,这还不包括面广量大的转发和评论。众多网民分为多个阵营,争辩与嬉笑声混杂,可这一切并不能减少《意见》对于省级卫视形成的政策性压力,以及对于整个电视行业的节目播出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雅楠 《视听》2022,(8):9-11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河南卫视抓住了风口机遇,将其叙事技巧与融媒体背景融合,通过盘活主创团队、立足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拓宽传播渠道、衍生文化内容以延长生命力等传播策略,创造出“奇妙游”系列节目,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鉴于此,电视文化类节目应立足传统文化,优化传播路径,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表达,聚焦目标受众,以促进文化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