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故事教学模式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存在着一个模式:教师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几个小动物(或人物)?”接着分段讲故事,每讲完一段后提问:“这一段里有谁和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这中间还要穿插讲解生字、词,或用字、词造句。然后,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2.
故事的故事     
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天,他不想吃饭,于是妈妈罚他站在门外,然后给屋子里那些听话的孩子讲起一个小故事来。当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发现妈妈在讲故事,哭闹的声音就小了一点儿,因为他想听听妈妈讲的故事。平时他最爱听故事了。这时候妈妈大声说道:“你现在听话,愿意吃饭的话,那么,孩子,我就让你进来听我讲故事。”可是,这孩子仍在抽抽搭搭地哭,当他听到妈妈的喊话声时,又马上大声哭闹起来,就连非常想听故事也不顾了。这时候,有一只老鼠从她的洞里跑了出来,问道:“小孩,你究竟为什么哭呀?我的小老鼠们都在吃肥肉,他们被你的哭闹声吓得呛(qiān%)…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对“怎么学”的回答是:记住它!谁擅长记和背,谁就能得高分,学习过程远不比结果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纷至沓来的信息、知识谁也不可能都记住,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记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在过程中是否学会了怎样学和怎样思考,以及通过过程切实掌握了知识。老师这样讲故事首先,让我们领略一堂美国孩子的阅读课。这节课老师要讲《灰姑娘》。她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班举办幼儿自编自讲故事会。一位小朋友上来讲:“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是小白兔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小朋友搞得十分尴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他只好用求援的目光望着我。这时,我便用手势让幼儿们安静下来,然后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  相似文献   

5.
给幼儿讲故事如不讲究讲法,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那么,怎样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讲前提要求。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应该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的题目”,“故事里讲了一些什么事”等。当孩子到了四五岁时,还应该要求他们复述故事的内容大意。这样:孩  相似文献   

6.
每天临睡前,宝贝女儿总喜欢缠着我给她讲故事。讲个一天两天倒还好,可这日复一日的,我渐渐感受到这个任务的艰巨了,有时候搜索枯肠,还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故事。无奈之下,我采取了时下流行的“互动”策略,对女儿说:“爸爸已经给你讲了那么多的故事,你已经长大了,也应该给爸爸讲故事了。”这一来,女儿还真是发挥她的积极性,给我讲起了故事:“从前,有个狗哥哥,和一只大公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幸福了!(她特别强调这个‘可’字,说我每次讲故事都会用这个字)有一天,狗哥哥出去找东西吃,它嘱咐(女儿居然懂得用这个词)大公鸡一定要看好门。狗哥哥找…  相似文献   

7.
给幼儿讲故事的方法有许多种。在实践中,我觉得扮演角色式的讲故事方法颇受孩子们的欢迎。所谓“扮演角色式”讲故事,就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教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作必要的交代和串讲。具体我分以下几步进行。一、开始讲一则新故事时,随着故事中角色的出现,我边讲边随意找几个幼儿担任其中的角色,由他们把故事中的对话部分学说一遍。这种角色表演应该说是机械的,但符合幼儿好动、喜欢表现的特点,要比光由教师讲更受欢迎。二、讲第二遍故事时,可以先挑选几个表演能力比较强,较为灵敏的幼儿分担各个角色。由于幼儿  相似文献   

8.
︽宝宝的花衣服︾中班文/宋萍薛蓓王洁活动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看图书的兴趣,让幼儿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2指导幼儿学习有顺序地翻看图书。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本小图书。活动过程一、老师有表情地讲故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您好。 我儿子是个小故事迷,每天晚上不给他讲三五个故事,就别想让他入睡。 儿子喜欢听故事,却不肯开口讲故事。有时一个故事已经给他讲了无数遍,明明知道他能倒背如流了,但如果你让他讲,他肯定会说:“我还不会,妈妈讲。”无论你怎样启发、引导和鼓励,一点作用都不起。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和儿子赌气,一个故事都不给他讲,可后来在儿子可怜巴  相似文献   

10.
刘胤 《学前教育》2014,(11):6-6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为了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各种美好.满足幼儿喜欢听故事的愿望,从小班开始,我们在每天中午吃饭前安排了固定的“美好故事时间”,每次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讲一至两个故事或者一本图画书,遇到长的故事或者图书就连续讲两天。至于故事的选择,我会参考微信朋友圈里或其他阅读推广平台的推荐;也会参考家长的建议,比如说某个孩子最近喜欢什么故事,我就把这个孩子的书拿来全班进行分享;还有的是从其他班级老师那里分享来的。当然我会根据经验筛选其中适合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孩子也一定喜欢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奇怪,老师把新本子一组一组的早分好了,为什么还不发给我们?”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神情注视着我。“发新本子以前,我想给你们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听我说,同学们高兴得叫好,因为他们最喜欢听故事。“两年前的今天,也是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也是在这间教室,我给你们的哥哥姐姐们编座位。当时,有一张桌子的脚坏了,老是放不稳,谁去用那张烂桌子呢?同学们  相似文献   

12.
大家爱清洁     
(一) 教学要求:教幼儿记住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教育幼儿爱清洁。学习词:害羞、干干净净。教学准备:桌上教具。教学过程: 一、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幼儿学讲两遍)。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上教  相似文献   

13.
本期关注我们为何提倡儿童早期阅读?因为阅读被看成是“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在幼儿时期接受的早期阅读教育。那如何指导儿童阅读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法不同。0~2岁的儿童●成人可指着图画或物体,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请孩子复述它们的名称。●成人使用缓慢的如唱歌一般的语调讲故事。●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的语调,使故事更加有趣。●当一页故事讲完之后,家长可以花一些时间和孩子讨论图画,然后再翻页。●家长说出名称,让孩子去寻找并…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哪家的孩子,都爱缠着家长讲故事;不管是哪个家长,都愿意讲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并不是每个家长都“会”讲,故事内容和讲述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应该选择什么故事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有什么诀窍?怎样加强故事的效果?不少家长来信提出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刊登倪冰如、赵赫同志的文章,供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故事的故事     
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天,他不想吃饭,于是妈妈罚他站在门外,然后给屋子里那些听话的孩子讲起一个小故事来。当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发现妈妈在讲故事,哭闹的声音就小了一点儿,因为平时他最爱听故事了。这时候妈妈大声说道:“你现在听话,愿意吃饭的话,那么,孩子,我就让你进来听我讲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现在时常在课余听到老师婉惜地抱怨:"感觉现在的幼儿一届不如一届,很多能力都越来越差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很值得幼儿教师深思。一、幼儿能力缺失的原因1.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表达能力弱,缺乏自信,孩子的角色从听故事转为讲  相似文献   

17.
引子:很多同学感到作文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很多家长也觉得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选择材料。怎么办呢?孩子为难,家长爱莫能助!家长纷纷把孩子带到我这儿求救。小朋友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我何不……一个蓄谋已久的活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问我:怎样才能使孩子更聪明?为什么我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上学后反而不聪明了? 年轻的父母们提出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当家长的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下面我就简要地讲一讲这个问题,但愿它能对您有所帮助,使您培养出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19.
《幼儿100》:您最初给孩子讲故事,是西方童话和东方神话都讲,为什么后来决定给孩子只讲国学故事了? 嘉庆叔叔:开始最早的时候做这个公众号是每天一次更新,每天一个儿童故事,这些儿童故事包括西方童话也包括东方的神话,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些故事都有不同的孩子喜欢,而且喜欢的受众也很广,我自己认为,西方童话和东方神话的文学感觉不一样,而且我越来越希望孩子每听一个故事能吸纳更多的营养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廖贻 《学前教育》2014,(11):7-8
刘老师:您好!您每天用固定的时间为孩子们读一个好听的故事,与孩子们共度“美好故事时间”,我相信孩子们一定非常期待并享受这段时间。好的故事绘本具有吸引幼儿的魔力,使幼儿不知不觉沉浸在故事的意境中并以角色自居,模仿角色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同。但在这么美好的时刻,有的孩子却做出了让小伙伴很不愉快的事来,比如豆豆等四个孩子在教师讲故事时发生了肢体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