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大量运用了"示现"这一辞格,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本文对纳兰爱情词运用"示现"的四种情形进行了分析,并对他在"示现"运用上的艺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爱情词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是纳兰词的精华部分,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纳兰爱情词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善于运用具象来表达爱情,注重从对象入手描写等艺术特色。纳兰特殊的生活环境,多愁善感的个性以及漂泊不定的仕途生涯等都是形成这些特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爱情诗词作品中,示现修辞格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在刻画人物形象性格,深化作品主旨,展现人物心理活动,创造优美意境,增加作品感染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带给读者很多美感体验与意趣感受。追述性示现追忆恋人往昔甜蜜时光,予人幸福的情感之美;预言性示现预示对未来的期盼与畅想,予人理想的追求之美;悬想性示现设计无中生有的玄想画面,予人新奇、玄妙的画面之美。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表现出了一种苦情苦意.这固然与他的身世及侍卫生涯有关,但更多的来自于他情感历程的跌宕.这不是一个愁字可以涵盖得了的.愁情不断的叠加,是更深沉的愁情,是更浓重的愁情.然后再细细品读,苦之一字就从字里行间漫卷的忧愁底部缓缓升起,一直浸透肺腑.人生无常、情爱无常之感慨油然而生.而这样一种哀感顽艳之苦情,恰恰就是纳兰万斛深情之所寄.难怪这位天生富贵的公子自诩为"不是人间富贵花".本文就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看纳兰爱情词的"苦"字:相思是苦,悼亡最苦,恋情亦苦.  相似文献   

5.
情若至真至纯,至浓至烈,往往会幻象频生,叠影而出。一旦形诸笔端,则实际上不见不闻者,便如闻如见、活灵活现。修辞学家谓之“示现”手法。示现一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情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白话小说中的诸多篇目,表现了释家修道说法、示现化导的人生观,颂扬了佛祖和释子舍身求法、救度众生的信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加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使听者、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这种修辞方法即是所谓的示现。“示现”据其形式,可分为追述示现、预言示现和悬想示现三种。下面以小语教材为例,分述如下: 一、追述示现 追述示现,就是把已经过去的人、物、景描述得仿佛就在眼前。 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少年闰土》中的开头一段话。作者鲁迅虽未去过远在海边…  相似文献   

8.
示现是一个老辞格。陈望道认为:“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分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已经摆在眼前一样;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修辞学发凡》124~12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近来,我们在阅读、欣赏长篇名著《家》的时候,发现巴金的言语中有一种奇特的修辞现象,一种接近“悬想的示现”却又似乎有所不同的示现形式——迷幻的示现。  相似文献   

9.
以想象为基础的示现辞格作为语言艺术的瑰宝,在诗词意境的创造拓展方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再现往昔的生活场景,画面感强;能通过“记梦”和“悬想”等形式将不见不闻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神形毕肖,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0.
思妇闺怨诗指以书写闺阁中女子怨愁的诗,往往借助"楼"这种意象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思妇闺怨诗词中的"楼"为思妇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意象示现的角度上,"楼"与"愁""思"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在意象造型上,对人物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最后"楼"具有沿袭作用,本身流露出一种感伤意识."楼"入诗词所形成的感伤情怀,及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