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格理念及近代培育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在其"平民化自由人格"理念中,"平民化"与"自由"的概念是极富时代意义而又内涵丰富的.强调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把自由个性与历史必然性、社会责任和谐统一起来,这构成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其理论要想实现还是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的.其人格理论在它体现出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我们今天要想培育自由人格、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对其人格理念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冯契主张当代中国亟需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它是体现了类的本质和历史联系、体现了自觉和自愿相结合、经过培养多数人可以达到的自由人格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 ;培养“平化民化的自由人格”有三条基本途径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冯契主张当代中国亟需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它是体现了类的本质和历史联系,体现了自觉和自愿相结合,经过培养多数人可以达到的自由人格;“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培养“平化民化的自由人格”有三条基本途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冯契“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论存在三个缺憾:一、“正确理论”和“当然之则”来自并低于人的历史实践。强调自由人格的形成在于将这理论或规范内化为人格,这是非实践非自由的。二、作为培养自由人格的途径之一,“集体帮助”预设了集体在道义上相对于个人的优越地位,但现实中的集体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集体帮助”难以培养出自由人格。三、偏于强调自由人格的主观指向,有淡化自由实践的倾向。这可能使华夏民族的自由追求继续被导向人格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5.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当代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旨在促进人做道德的人,做道德上尽可能完善的人,却并非仅仅让人做道德人。作为德育目标取向,“止于至善”和追求个体幸福与社会公正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健全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沟能德育理念和德育实践的桥梁,是引导当代德育取得实效的合理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培育是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冯契的人格思想立足于对中国古典人格理论的批判继承,对近代“新人”理论的总结提升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格思想的弘扬,他倡导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实质上就是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时期。  相似文献   

7.
平民化自由人格是由中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先生提出的,它一改中国哲学中仅谈圣人人格、君子人格的传统,对如何做好一个平凡的人作出表述,着重并强调人作为主体性存在的重要价值,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人性特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为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充分展示教育的个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望秀  翁梅烨 《教育探索》2008,(11):106-107
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在要求高校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用性相统一、充分展示德育的人文关怀、有合理可行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9.
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当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长江 《教育研究》2006,27(11):69-72,85
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格形象的理想追求。著名哲学家冯契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主张当代中国亟须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塑造理想的人格形象不仅是既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而且也是严峻的教育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作为中国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够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冯契的自由学说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学说的基础上,对自由理论作了多层面富有新意的阐发.他界定了自由的含义,考察了自由的特点;探讨了主体如何获得自由,也就是如何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冯契的自由学说对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生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总是要寻求某种终极的眷顾,哲学是人对自己的终级命运进行自觉的和理论上的关怀。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关怀的主体,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类”,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代替了“最高的善”、“爱的宗教”,具有了真实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以个性自由为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基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自由个性是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观认为,人格是以现实社会存在的人为前提,是人所具有特质表现方式的总和,人格的本质是社会特质,人格总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经济制度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它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发展的类型和发展的趋势等。马克思人格思想为我们认识人格的本质、在现实社会塑造宏观的人格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还是阻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就这个问题做出过古典式结论,认为农民兵有阶级二重性或固有缺陷,从而更多地关注其消极面即农民的反动性和落后性。毛泽东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辩证地看待农民,将农民视为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动力。认为农民不仅是革命时期的主力军,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动力。毛泽东的农民动力论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职业的内涵与性向的理解出发,简述了国内外的职业性向理论研究状况,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性向理论研究有助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规划,学校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党建学说。这一理论,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威是自觉认识到教学社会性的第一人,他指出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弊端,并致力于将教学活动看作人的完整活动来研究.杜威的教学社会性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真正地将教学活动转变成现实人的活生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鳌峰书院是福建清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清初程朱理学复兴的重要基地,对福建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强烈的"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不仅培养了众多的封建士子,更为中国向近代化转型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