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 ,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 ,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 ,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 ,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 ,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 ,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 ,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国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2,21(1):43-47,51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邦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从经济决定论和政治决定论的角度来看待文化问题,认为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的反映,把文化看成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们能不能转换视角,把文化也看作生产力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从宏观方面和历史角度来考察,文化要素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推进,其作用更是极其巨大的。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表现:首先是启蒙功能,其次是超越功能,其三是认同功能,其四是同化功能。强调文化至关重要,并不意味着回到“文化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化学、文化人类角度阐释了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内在属性,认为文化是演化的,并且是趋于整合的。文化作为时间的存在处于不断的迁流转徙之中,每个时代的文化均有其独特独特的“特征性目的”,在价值上无可区分轩轾。将文化在时间上的传递看成是朝着进步发展方向进化的,乃是“现代中心主义”的情绪性反应。处于不同空间的文化存在形态也有其各自的“特征性目的”,在价值上无可区分轩轾。以己族文化的价值为标准去评判别文化,将己族文化的价值看成是普适的,乃是“我族中心主义”的情绪性反应。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表现的是本土文化的涵化,而不是异体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替代。因此,对于人类运用其“理性”进行文化的创造或者文化秩序的重建时,笔者主张一方面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抑有高度的廉逊与敬服,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一个适合自己时代需要的合理化的现代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桑文化的意义世界。我们把桑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它在各个文化层面的形态,即从桑的原始意象入手考察桑的文化形态和物质形态,充分注意它对政治、经济、宗教、制度、哲学、文学、艺术、风俗等的渗透,试图从微观角度来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创造性教育?首先,从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角度讲,创造性教育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其次,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创造性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性教育强调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即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培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反对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活动和直接经验,主张增加实际活动,包括社交方面的活…  相似文献   

7.
作家文学思想的形成依据,一是社会环境为其创造了有利的发展契机,这是外部条件;一是“母根文化”的影响为其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这是内在依据。撇开所谓主流文化的影响,从客家文化视野的角度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思想进行内在的逻辑论证,认为郭沫若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客家传统文化有着一种天然血缘承传的潜在关系;客家文化的深厚浸染,锻造了郭沫若的创作品格,这是郭沫若文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其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的长期历程,形成了他独特的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要过语言文字关,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他主张把高中语文教学和大学一年级国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来看待,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与区别;他认为中学语文和大学国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两种训练———语文训练和文化训练;他还特别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各种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必要性。朱自清先生这一教育观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是把文化模拟论作为其文化哲学的一个主要对立面加以批判性清理的。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把文化看成自然的模本或人类生活的再现,文化就会失去其真正的内在价值。文化究其实是人类内在生命的“客观化”过程,也是人为自己立起的一面自我反思、自我观照的镜子。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以“性善论”为人性假设,强调把管理者看成是不断生成成就感的“自我实现人”。学校文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模式,它以学校文化为开端,以营造“精神家园”、创建高层次文化群体、整合积极的价值观念、培育学校文化管理的归属感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