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吴学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吴文化的研究,正在形成热潮,这与全国学术界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大背景有关。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山东的鲁文化,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等,都在逐一成为专门学术课题,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广泛的内涵开拓。孕育于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同样以其引人注目的特色,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区域性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深有素养的专家学者,倾注巨大精力,溯源探流,蔚然形成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积极为阐发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使祖国尽快开拓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努力工作。在悄悄兴起的吴文化研究热潮中,百川汇聚,无论从纵向的流程研究,或横向的课目研究方面,一个波澜壮阔的局面和声势正在逐步形成,并且在各个方面呈现了各成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吴文化做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吴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五届年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和无锡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30多人,分别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文博单位。大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与会学者以吴文化为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吴文化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吴文化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积淀中形成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有的学者认为,吴文化应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以  相似文献   

3.
吴楚文化既指史称“吴头楚尾”之地的区域性文化,亦可指古吴楚之地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它们皆包含着极丰厚的吴文化、楚文化及其混融共生的吴楚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积淀。在先秦吴、楚立国前后,吴楚之地即已呈现“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瑰丽的吴楚文化景观,展示出吴楚文化自有的人文风貌和文化特质,尽管王朝更迭,这种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不会随着吴、楚灭国而消失的;秦大一统后,尤其两宋以后,吴楚文化充满光辉。因而,我们应以清晰的历史理念和文化自觉,立足于吴楚地域的文明创造,努力开拓吴楚文化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在我国秦汉以来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也始终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制约和主导着封建文化的构建和传统人文心理的形成。对于先秦儒家学派的研究,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许多古史研究者的关注,各种著作、文章数量之大,其内容涉及问题之多、覆盖面之广,均为其他学派的研究所不及。更令人难以把握的是,对该学派主要人物的评价往往受到政治风云的影响,或誉或毁,变化极大。直到近些年来,这种现象才逐步得到了纠正。有关学者不断地挖掘新材料,利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途径,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难以尽举。其中孔子研究、孟子研究及荀子研究等论述比较集中的专题,我们已另外撰文介绍,在此仅就先秦儒家学派的总体研究和孔、孟、荀之外的其他儒家研究两个方面,撮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阐释 50年来我国民间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成绩。一是回顾了新中国 50年来民间文化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二是分析了这一时期这方面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著述 ,指出了它们所反映的几个新特点。这些成绩的取得 ,有民间文学、民俗学者的开拓 ,也有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学等领域学者的新贡献。我国诸多学科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 ,探索了民间文化这一重要的研究对象。这些成果揭示 ,在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中 ,民众的文化传承活动 ,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今"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研究就具有了深刻的意义。90年代以来,学术界主要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两种文明的比较三个方面着眼,对"京派"文学民族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的重要课程。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先秦诸子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开设这门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学习之前,我在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关于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在先秦时期就已确立.《诗经》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其孝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指向敬祖和侍亲,其仁孝观念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情感和价值观层面,对维系家庭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先秦孝文化在培养良好道德品性,形成良好家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丹 《文教资料》2010,(13):91-92
先秦儒道音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理论的滥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既对立,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本文从先秦儒道音乐思想的核心内容、社会功能、审美准则三方面对儒道两家音乐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学》在儒学史上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宋代《大学》居《四书》之首,达到与《五经》同尊的地步。《大学》纵贯儒学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本文试研究《大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先秦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到战国末年直至秦汉之际,儒学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它在殷周文化大传统中酝酿,〔1〕适合中国的宗法社会和自耕自足的农业经济,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先秦儒学在百家争鸣中成为显学,但它在先秦只是一个民间自由学术派别,…  相似文献   

11.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山戎是一支先秦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的重要部族,在历史文献中屡次出现.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文献角度对山戎的称谓、地望、族属、分布及源流等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成果异常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燕山山麓及河北北部地区发现了众多山戎考古文化,考古工作者以及地方史学者在山戎文化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许多山戎文化面貌被揭示出来.文章主要从山戎的称谓,分布的地理环境、山戎的源流和考古学文化三个层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先秦时期嫁娶季节的问题,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传统观点之一认为只有春季为依礼嫁娶之期,另一种则认为嫁娶之期在秋冬;令人则主张由于部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先秦嫁娶季节以这两大系统并行。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各种证据表明,先秦时期嫁娶实际是四季皆宜的。  相似文献   

14.
王洲明先生的《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一书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王先生的著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一、地域文化与文学史精神的把握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因其学术性、理论性较强 ,一般难以卒读。但是《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能够集知识性、严谨性、感染性于一体。书中多处发掘出古老民族文化的精髓 ,闪耀着优秀的精神品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处处洋溢着深厚的爱国热忱。在《论屈原的人格》一文中 ,作者认为屈原内修外美的人格对后世的知识分子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许许…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学术专集.但是它和某些“小文化”研究成果大不相同.它以其新的观念、新的追求、丰富的内涵而引人.作为无锡吴学研究所(靠吴文化公园)首次单独出版的学术专集,即《吴学研究专辑》的第一辑,这本书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大文化”学术观点.自三十年代卫聚贤先生倡导“吴越文化”研究以来,吴文化研究都集中在对先秦吴国起源至亡国一段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上(即所谓的“小文化”).应该说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这一传统观点显出了明显的局限性.这就是吴文化公园诞生引出的一段风波,有些学者对它展示吴地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吴文化”旗号提出了异议,认为吴文化是不朽的,但不能说是“悠悠”的(公园所在路段公路悬有“悠悠吴文化”巨幅字牌).公园主任(也是创始人之一)高燮初意识到,要把公园建好并发展吴地的文化及至各项建设事业,必须突破“小文化”的学术观念.这正是他在学术界友人支持下成立(1991年)的吴学研究所的追求,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书中开宗明义第一个专栏“吴学论  相似文献   

16.
中泰两国14-18世纪的文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暹罗在阿瑜陀耶王朝和吞武里王朝这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与泰国在文化艺术和经济贸易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友好往来,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泰国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当代中泰两国的交往。  相似文献   

17.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于此,幼儿园教育如何作为———选取哪些内容作为实践领域?课程活动如何设计、实施?置身这些课程的教师和幼儿各自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境界?对于这些问题,读完安排在本期“教育教学研究”栏目最后的这一组来自于武警山西总队幼儿园、作为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性”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共5篇文章后,读者或许能够找到其关键答案。  相似文献   

18.
连续的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走向规范性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裕固族教育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学术的文化传承与领域构建两个方面。其表现为:对21世纪前十年裕固族教育研究中高质量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文献综述、学科基础和学科性质的阐释。同时,也存在部分文章质量欠佳等瑕疵。笔者相信在文化传承和领域构建的基础上,裕固族教育研究将涌现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为裕固族教育发展和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0):111-114,117
《系年》是清华简的第二辑整理成果,也是继西晋《竹书纪年》之后的又一次发现秦以前的竹简史书。作为一部罕见的先秦的竹简编年史,《系年》在补充存世文献、佐证先秦史书和纠正传统史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许多方面甚至可以改写历史。它的出现,将对先秦、楚各国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食客产生于先秦时期,并趋于繁荣。根据食客多样性的性格特征,大致可以把食客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足智多谋而衷心保主、忍辱负重而成就大业、舍生取义而知恩图报、投机钻营而重利忘义、大智大勇而宽仁爱国、雕虫小技而卑傲虚荣等六种类型。从文学角度认识和研究先秦时期食客的形象,有助于了解这一特殊阶层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等领域中的作用,也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传统的士林精神,给浮躁的当今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