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早在1977年12月为《中学语文》复刊号题词中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一、提倡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学习的过程就是“知疑——质疑——解惑”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如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够自我管理。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在于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综合学习技巧、社会生存能力、思维技巧,是教育的热点。这是由三个环扣组成的系统工程,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一条完整的锁链,三个环扣经过循环往复的不断熔炼、锤打,整条锁链的纯度、精度将越来越高,自我管理能力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有四个基本点:一、儿童本位是语文教育的起点;二、社会生活是语文教育的立足点;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终点;四、训练是语文教育的着重点。这四个基本点强调了四个问题:语文教育为学生而教;语文教育依据现实社会生活而教;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母语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育重在训练而不是讲解。理解和继承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要重视十条要则。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2页)现代教育家也强调:教育者的责任,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顽症。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每年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率不到50%,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令人担忧,造成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语文教学领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三一贯”(读书、作文、做人一贯,语言、文字、思想一贯,知识、能力、习惯一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今天,进一步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善读善写与做健全公民”的密切联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把“读书、作文、做人”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文来吸收知识、表达情意,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公民。他说:“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9页,以下简和《论集》)这就是说、阅读、写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知能以  相似文献   

6.
一、“实用”学科“不实用”按照叶圣陶前辈的观点,课程的设置价值不外有三:“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①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现有多种名称,下文简称“教法课”或“教法”),其任务是使学生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念,掌握教学规律,获得施教能力——会教语文,能教语文,价值在于“实用”。当然,还有训练价值——训练学生的施教能力,由此更加“实用”!.可是多年以来,这门实用学科并不实用。(一)从教学一般情况考查1.教学内容很少实用(1)平面重复。教法课通常在大学后半学程开设,有些内容,如教…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势在必行语文教学中对习惯培养未引起足够重视,令人深思。1.教师教语文放不开手。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早已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自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只管教、循规蹈矩,按照教学计划,分析、讲解课文,然后练习,作文。学生仅是机械的、被动的承受者,主观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锻炼。结果,高分低能的现象极为普遍。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本领,也就是运用语言和文字的本领。四个方面同样重要.一个也不能丢。他一再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并指出: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七八年部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执行草案)》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正>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培养学生智能是教学的基本归宿。“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使人终身受益无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能力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大单元设计与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念契合。本文探究“教为不教”理论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内涵,阐述“教为不教”理论视角下大单元设计四个基本原则以及小学语文“教为不教”理论视角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潘银 《教育文汇》2014,(15):27-2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钟荣胜 《广西教育》2012,(26):43+64-43,6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为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从读、悟、议、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彦 《宁夏教育》2009,(11):35-35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之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之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讲”与“练”是“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正确与否主要在于“讲”,而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在于如何去指导学生“练”,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的目的。”因此,把握好“讲”与“练”的关系,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讲什么?怎样讲? 教师的“讲”必须遵循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将思  相似文献   

18.
“举一反三”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二十韵》诗曰:“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这些都说明,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当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必须正确处理“一”与“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思想,我们开展了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试验。 (一) 这项试验的出发点主要基于如下四点:首先是根据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生动活泼的时候少,万马齐喑的时候多。如何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叶老的名言发人深思。人们不难获得启示:“教”只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