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洋 《职业技术》2010,(6):44-44
中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育在教学上有一个新的突破,教师的观念应符合科学前沿的思维方式。建立一个正确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使知识传授能够深入人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即起点、重点、难点、连接点、疑点的五点连线式形成整堂课的完整体系,在教师"教"的同时,学生也跟随老师的思维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种理念的形成,一种方法的运用都要有教师的创新意识作为支撑点,"直观教学法",大胆引用"学生授课法"、"歌决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都是奠定一堂生动完美的课的理论基础,正确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中职卫生教学的全新出路。  相似文献   

2.
王莉萍 《甘肃教育》2011,(15):88-88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一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教学任务既没有完成,学习效率又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  相似文献   

3.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差异,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严政建 《广西教育》2011,(25):40-41
沟通生活与数学课程的联系是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等同起来,让学生产生误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使学生不仅知道社会生活中必须有道德规范,而且还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从而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要创造性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黄慧玲 《成才之路》2010,(34):47-47
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起点和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富有艺术性的导入,会使语文课像磁石那样吸引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原生态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架起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桥梁。 一、创设场景,重现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场景,把文中描述的各种精彩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再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去体味、去领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理论进入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关键是教育资源的整合。"项目"则是整合的"抓手"。"项目"来自于社会生活和学生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把他们组织到教学中来,作为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做"(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学会并运用知识,培养能力。项目学习,为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设了生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语云:"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3.
徐春炎 《生活教育》2013,(10):72-74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树立"生活教育"的理念,让"生活教育"扎根作文教学,通过融入课堂、链接生活、参与活动等策略,放飞学生的心情,从而激发兴趣、体验情趣、感受童趣,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写"的快乐,从而在这个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站得更稳","学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计算教学有"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在进行新课之前,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体验乐趣。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队列报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导入"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英  张秀梅 《考试周刊》2012,(26):118-119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性,使审美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学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7.
秦琴 《文教资料》2011,(28):149-150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践行"生活化教育"的理念,首先要做到备课生活化,即备课的视角不仅指向教材,还要指向生活;不仅指向教学预设,还要指向教学生成。让备课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要改变备课理念,改善备课途径,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写教学反思,让备课体现在职业生活的全过程,让备课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的工作,是把教材中出现的新课题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地创设既靠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召唤"艺术的必要性 1.教学中的召唤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往往是教师讲课激情洋溢,学生却反应漠然,整堂课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这种注入式教学,结果是累了老师,困了学生,最终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1]可见,教师理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鼓励性、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