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欣以她细致浪漫的笔调描绘都市女性的命运,选取以爱情主题展现其生存的困惑及情感的渴望。由此形成了她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方面从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性精神,揭示“爱情”主题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必然冲突,及爱情追求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以文学家的浪漫、女性的温情,内心永存对爱的挚念。甚至试图在作品中消弥矛盾,这使得她的作品基调温和,内涵常显轻浅  相似文献   

2.
歌或哭     
我无法抗拒这样的词汇太阳。麦地。王位。爱情。疼痛绝望的意象,连同我的王,海子,请允许我尊称他为王,深深地铭刻在我破碎的时光与记忆里,和那些不知所措的梦境,符咒一样无法停止地发酵。我想我终究还是逃不掉,逃不掉啊。1989年3月26日,我的王,他的千年王国他的臣民他的那匹叫龙的马和五千年的凤凰,一齐飞往天堂,天堂。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信号便是“哭”。稍有知识的父母都知道婴儿的哭其实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而且希望这哭声越响越好。但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如果非常爱哭,动辄就哭,而且泪珠不断,哭个不停,那么,有些做父母的就会感到心烦、讨厌,责怪孩子是个“好哭精”。为父母者,应当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甚至于好哭,还须懂得怎样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小说潮流的更迭演变体现为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寻根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历史变革,使其由当前客观性的社会话语向虚幻的历史与文化话语发展演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原因、寻根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新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从而认为,寻根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屈原在湘楚文化的土壤上以其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世界,开创了巫术与文学相结合且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巫诗传统;这一传统在韩少功的寻根小说中得到发展。韩少功的寻根小说通过魔幻世界的构造,歌舞氛围的渲染和巫楚文化的显现三方面横向拓展了巫诗传统的内涵,又在纵向上延续了屈原、沈从文的文学传统,再现了这一传统的发展轨迹,使得这一传统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得以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庄子>记载了庄子妻死而歌、友亡悲哭两个故事,这一歌一哭虽有悖于世俗规范,却呈现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庄子的歌与哭不是世俗的挽歌与颂词,而是艺术心灵真挚而深刘的绝唱,蕴含着浓厚的诗意情怀、自由意志、孤独意味和悲剧精神,歌与哭,以两种质朴的世俗形态实践了艺术的本真传迭.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出现在1985年,在这一年的前两三年间,小说创作在经历了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三次紧张急凑的“贴近现实”后,在艺术上出现普遍有待突破的情状。与当时的另一股“现代派”文学思潮一起,一系列寻根小说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小说创作的沉滞局面。本文拟采用西方叙事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探讨寻根小说的叙事特征。这些探讨不仅限于文本内部,在某些时候还需要和小说的创作(作者)和阅读发生关系。从作家的创作看,寻根小说是当时一批作家在80年代中期“文化热”和拉美小说崛起的双重刺激下,调动自己的优势思想和经验资源,开拓小说创作空间,同时变相摆脱政治对文学直接影响的一番努力;从小说的接受角度来看,寻根小说无论是被赞为对传统文化的复归,还是被视为对蛮风异俗的猎奇,它在当时文学读者群中引起的轰动是巨大的。从叙事视角来看,寻根小说之前的伤痕反思和改革小说,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时,多为一种外聚焦式的全知全能视角,叙事者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皆有确定的把握,在这样一种叙事者的支配下,情节线索稳定的按照某种因果关系(多为一种社会政治或伦理的逻辑)向前发展。而寻根小说中除了《棋王》、《商州初录》等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外,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在富有地域特色的宗教传统中,寻找着本民族的根。他用一种近乎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述着西藏的神秘生活,同时揭示了宗教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弊端。但他又让我们在受到现代文明洗礼的人物身上和富有暗示力的叙述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11.
一、引言 什么是人生境界极致?这是一个黑洞,一代代的哲人,为之付出了一生,欲把它的奥秘洞穿,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摆脱肉体生存的困惑与精神超越的矛盾与痛苦。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家,在否定了单一思维后,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宇宙问清人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他们不断的思考着,又不断的否定着。在改革潮小说中,一批作家企图用“日神”精神建构一个理想的世界,由于他们过份相信“日神”力量,致使他们在梦醒后茫然无从。尼采认为日神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企图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悲剧面目。这话道出了改革潮小说退潮的根由,改革潮小说由于太功利主义化,也没有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另一批对人生感悟更深的作家走上了文坛,他们立足于现实,把笔触伸入了历史的纵深处,想在寻找中国文化的根中,描绘出人生境界的极致。这股文学潮,文学史家已把它定名为寻根小说,或民族文化派小说。韩少功说;他们的寻根“是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的表现。”①寻根小说,远而言之,是对传统呆板的现实主义的反叛,近而言之,是对新时期伤痕眼泪文学的反叛,是对改革潮文学中存在的虚伪梦幻的反叛。有学者认为:“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的文化寻根派旨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规范现代性的文化共识,但时代共识的迫切发展却导致对文化共识的忽略,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性的不足及共识的必要,以及文化寻根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最后论及其挖掘与建构了那些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3.
寻根派小说作为最近几十年以来惟一自觉的小说流派,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了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寻找与背离,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看来,寻根学的一个重要的学史意义就是推进了新时期小说艺术观念的转型。这种转型的具体内涵包括:使新时期小说由传统载道走向现代审美、由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以及对传统小说时空观念的转变等。本探讨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寻根学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的一系列寻根小说和他作于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表现了浓郁的楚地特色,作家深受楚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得他的寻根小说蕴含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他作品中表现的原始巫性思维方式和楚地风俗以及屈骚艺术精神对其作品的潜在影响都是楚文化底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17.
在中学小说教学中,朗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有声语言展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人物深刻细腻的内心活动和人物具体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小说,应根据其体裁特点,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与散文、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这正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小说塑选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介绍,也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的中国坛,呈现出色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化寻根小说”即。是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现象。1985年前后,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在报刊上撰,倡议、宣扬有关化寻根的主张,并以他们的创作阐释其主张,形成走红一时的学潮流。笔认为,老舍虽早于“化寻根派”作家数十年,他的小说也没有冠以“化寻根小说”,但老舍实为中国现代学史上开“化寻根小说”风气之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曹乃谦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界遭受非议与其主题的复杂性有关。"原欲"是曹乃谦着力思考的普适性话题,但这一话题被置放于雁北农村的特定时空语境中,因而被误读为试图迎合西方对中国人的文化想象所制造的噱头;"寻根"是曹乃谦创作的重要精神指向,作品对乡土之美的盛赞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乡土文化"前现代性"的关注和批判;"启蒙"是曹乃谦创作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与原欲和寻根的冲突而退却,并最终隐没于作者无声的哀叹中。"原欲""寻根"和"启蒙"在矛盾中相互遮蔽却共生的焦虑状态,使曹乃谦的小说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这也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