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艾 《科教文汇》2007,(4S):108-108
传统的金字塔式科层制政府管理体系,由于自身组织结构的特点,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政府规模过于庞大、条块矛盾突出等弊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用于行政组织结构,为科层制的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扁平化的网络结构将成为信息社会中行政组织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相异组织结构企业的信息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异组织结构的企业的信息能力是不同的。本文提出企业是一类信息处理组织:对科层制、矩阵式、全连通式和向量式等四类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发现没有一种组织结构是永远优于其他组织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管理学中"新公共管理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1],这一"运动"的核心就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我国国家行政机构的日益庞大,公共事务日趋复杂,传统的以人事管理为核心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无法应对政府行政管理业务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而我国现阶段进行的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2].本文重点以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借鉴国外的政府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我国政府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配置模式及管理方法,以期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所谓政府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行政任务、行政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行政法规、行政体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大区域板块都在寻找适合自身特征的产业发展道路,使产业组织形式适合时代要求,使产业发展相关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实现产业创新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职能和结构应该相应随之调整,政府管理创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其实现过程,是政务管理的现代化过程。政务管理是随历史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正如工业文明创造了科层制的政府治理模式一样,新的社会必然要求新的政府治理形态。所以,电子政务在一国的发展,与其所处的行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行政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一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行政环境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信息社会中的政府组织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正在使政府面对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科层制政府组织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组织变革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重要一环。文章从信息社会公共管理的外部环境出发,探讨了网络政府组织的新形式,以此提供一种组织变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严正指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人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析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运用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原理分析行政文化对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及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问题,从行政文化的角度研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国内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管理人员对组织发展极其重要.近十年来国内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主要可划分为三类: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这三类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和评析,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方政府结构对中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以"市管县"为主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借鉴美国地方政府结构形式和管理模式的经验,尝试改革现行地方行政体制,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合理定位各级政府组织形式并确定其管辖权限,理顺政府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科层制,即等级制或官僚制度。通过一层一层的行政隶属关系,遵照行政命令来完成组织的内部交易,在分工多样化、专业化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率的,是突破个人有限理性的有效方式。科层组织体系以不同形式平缓地运行了百余年,成为迄今为止最流行、最有效、最成功的组织工具,也是组织创新中最难突破的瓶颈。 科层组织在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今天,与市场相比,其优势是否仍然存在?如果是,又如何更好地发挥呢?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此作一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以科层式企业为例展开论述,相信讨论的内容同样适用于更为科层化的组织——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12.
从学习型政府走向知识型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政府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型政府是一种更具优势的政府治理模式.政府应该从学习型政府走向知识型政府.因此,应积极打造知识型行政队伍,建造知识型政务平台,构造知识型业务流程.塑造知识型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一、广义的政府责任或行政责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诉讼责任、侵权赔偿责任。二、行政改革的核心在于有效率的行政,这种改革的典范的主要特征在于:1.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核心价值;2.以行政组织内部机构改革与重组作为改革的重心,而不论及外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的本质改善;3.以公共行政行为、国家意志与政策执行的工具为出发点;4.持管理主义的观点,从国家主导社会的角度,主张行政问题之解决必须于行政组织之内得到解决,5.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应赋予行政更多,更集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14.
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这就决定了政府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服务将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中国各级政府都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公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将是政府行政服务的主要对象;而效率与效益,将是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政府的创新,自觉以及组织管理的规范化是服务性政府创建重点要落实的.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三大主体。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形态,以其组织自身的专业、人才和同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硕  刘鸿宇 《情报杂志》2023,(2):126-133
[研究目的]对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研究进行系统述评,为国内有关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主题分析法,基于组织视角对现有研究进行述评,关注国内外学术共同体对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的一般解释与中国情境下的具体叙事,比较行政管理与情报学的学科范式差异。[研究结论]现有研究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与组织技术等角度,主要探讨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的功能作用、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等三类问题;行政管理与情报学存在着明显的学科范式差异,但近年来呈现学科视角融合的趋势;未来情报学科对于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明研究对象,区分研究层次,深化学科交叉,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科技情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管理体制看科层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科层式管理体制,科层制的弊端在高校管理中体现的很明显。高校这一特别的组织在当前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管理体制的分析来认识科层制管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企业化政府考虑了政府组织的运作过程、成本及管理方式,是政府改革的新理论范式之一.该理论是美国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有待改进的版本,我们必须建立在自身行政生态环境中来考查其利弊.通过分析企业化政府的特征,指出中国政府改革的现状,揭示了"企业化政府"理论时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袁兆亿 《学会》2014,(8):22-25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现代行政管理变革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不仅体现在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制度设计上,而且体现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绩效,拓展行政管理创新空间,延伸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不但要深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新模式,在战略层面上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并发挥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