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怀念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之际,全国人民都在追忆那段激动人心的战斗岁月,缅怀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我不禁又拿出家里珍藏的这张发黄的照片。望着照片上身穿军装的父亲(左二),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1920年,父亲出生于滑县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排行老五。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父企盼他将来能光耀门楣,故为他起名“庭立”。可是后来父亲却使老人家失望了。1939年,年仅19岁的父亲毅然离开了养育他的家,参加了抗日救亡的民族战线,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  相似文献   

2.
农历1943年正月二十五,在我的家乡河北省滦南县汪庄村,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战斗。这天早晨,住在我村的100多名八路军被周围三个据点的上千名日伪军包围。为了掩护部队和老百姓撤退,八路军的一个排奉命在村北土岗上阻击敌人。当日本鬼子的坦克冲上来的时候,几个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拿着农用小镐爬上去掀坦克的盖子。战斗打到最后,多数八路军和老百姓都安全撤退,但也有20多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其中有兄弟俩,临死的时候还抱在一块。战后,一部分战士的遗体,被家属认领走。最后剩下11具遗体,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于是就由我村的乡亲们,把他们安葬在村东的沙岗上。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去给这些烈士扫墓。  相似文献   

3.
最后一句话     
在战斗前线,几名战士躲在猫耳洞内喘息着。阵地依然在敌人手上,他们一个连的战士冲锋了几次,遭到敌人猛烈火力的抵抗,阵地没有夺回来,战士也只剩下了这几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六岁的时候,开始略微察觉到我的家庭与别人的有所不同,我发现父亲的床底下藏着一把枪。我知道他曾在越南服过役,所以,我认为这把枪是那时候留下来的。我甚至告诉我的朋友们我有多自豪:我的父亲,是一名勇敢的战士。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信     
上学的时候,我每周都给家里写一封信,而每次给我回信的总是我的父亲。父亲的信是很有特色的。在信的开头,父亲从来不用所谓的昵称来称呼我,总是连名带姓地直呼我的大名。我每次读到自己的名字时,总有一种想立正大声答“到!”的冲动。这种感觉很不错,就像我是父亲手下一名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父亲的信话语不多,通常是刚刚写满一张稿纸,但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比如冬天到了,是嘱咐我穿棉衣的时候了,父亲在信中便会说:“把你的棉衣穿上,别因为臭美而弄得涕流满面。”没有苦口婆心的劝导,而是先下命令,再向我点明违抗命…  相似文献   

6.
1942年,我刚刚16岁,参军还不到两年。那年春天,我所在的新四军六师16旅46团警卫连,在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在这次战斗中,我活捉了一个鬼子,立了一次三等功。  相似文献   

7.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歌咏活动是新四军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措施,歌咏活动演唱的作品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生活,起到了教育民众,歌颂英雄战士,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击日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昌方 《下一代》2010,(7):29-31
抗日烈士陵园里有座“日本阵亡将兵之墓” 1942年12月10日,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江苏泗洪县的朱家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歼灭日军平林师团280余人,新四军4师9旅26团有73名官兵为国捐躯。为纪念抗日英烈,淮北军民竖碑立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9.
心愿     
我已卷起铺盖回家三天了。打进门的那时开始 ,父亲就压根儿没理过我。我讷闷着 :我是看到父亲闲置在家 ,想着光靠母亲一人挣工分很难养活全家七口才弃学回来帮着抢工分的呀。父亲成天除了干家务便是沉默不语。一次收工回家 ,我竟看见他双手合十饱含泪花在神龛下念念有词地祈祷着什么。我又想不通了 ,父亲是个共产党员 ,是个无神论者 ,如今怎么拜起神来了 ?终于 ,一天夜里我记完工分回来 ,他把我叫到神龛前 ,说了一段他的故事 :父亲的文化是在战火中淘来的。一次战斗的间隙 ,他用自己仅有的文化正在给几乎全是文盲的战士们上课 ,突然遭到敌机…  相似文献   

10.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勇敢的自由战士。《审判的幻景》是拜伦最重要的政治诗之一,诗中表现了他反对压迫、向往自由的战斗精神,彰显了拜伦作为一名自由战士的光辉形象。其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其对反动势力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11.
我的理想     
我从小就有一个理想:长大了要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我生长在一个军人的家庭,我的外公就是一名转业的军队干部。从小,我就尊敬解放军战士。我觉得他们正直、勇敢、坚毅、热忱……  相似文献   

12.
肖峰11岁参加“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成为一名新四军小战士。因家境贫苦,肖峰发育不良,那件过大的军装漫过膝盖。新旅的大姐们看到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0,(1):15-15
新四军3师7旅19团第4连,这是一个英雄的连队。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称这个连队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由于在淮北刘老庄战斗中,这个连队的82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于是被称为“刘老庄连”。  相似文献   

14.
东平是我国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三十年代初期,当革命文学阵营与“新月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他以他的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给革命文学增添了“新的坚实的战斗力量”;①到了抗战爆发以后,文坛因战争的影响而“突然变动与混乱”,他又以他充满爱国激情和战斗气息的作品,发出一声声的战斗呐喊。一九四一年七月,他随同新四军转战到苏北时,因中途遇  相似文献   

15.
<正>能将18岁时对新四军战士的一份敬仰,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守成一种习惯,传承为一种家风,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我的家乡是素有“江南小延安”之称的长兴,它位于浙西平原、太湖之滨,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9个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以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中心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旧址群就在这里。生于斯,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转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全体少先队员: 今天,是我父亲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同志集体从容就义74周年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前夕,你们选择今天这个日子,创建少先队“李大钊中队”,令我十分感动。在这里我还要说,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不知牺牲了多少优秀的战士,我的父亲是千千万万革命英烈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的  相似文献   

17.
战士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战斗的。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后勤工作,甚至有的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对于一个思想战士来说,生活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情绪和战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这是我理解的鲁迅的精神——无私而无畏,绝望而顽强的战斗着的精神界战士形象。鲁迅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东渡日本,原本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2]。但是幻灯片事件引起了他的反思,弃医从文,提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张已过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1950年,父亲在苏北军区特务二团当团长。我出生不到一个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接到赴朝作战的命令,父亲即带部队从江苏到了东北,编入志愿军。当时上级命令有小孩的女同志不入朝,母亲就带我留在鞍山留守处。这张照片就是父亲入朝前与母亲、我及警卫员等照的合影。   当时朝鲜前线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经常有指战员牺牲、受伤的消息传回来。一次,父亲团里有位参谋因公回国,父亲就托他把一分一分的零花钱都带了回来。这可把我母亲吓坏了,她以为父亲牺牲了。想到要是父亲牺牲了,我一出世就没了…  相似文献   

20.
余刚 《课外阅读》2006,(3):37-38
我勇敢地投入战斗,可白人的枪炮瞄准了我和战士们。子弹如鸟儿一般射出来,从我们耳边呼啸而过,就像冬日的寒风吹过森林一样。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在我身边倒下。早上的太阳异样地昏暗,夜晚它就躲到黑暗的云层里面,像一堆燃烧的火焰。这将是照在我黑鹰身上的最后一丝阳光。虽然现在已经成了白人的阶下囚,可是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令印第安人蒙羞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