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大体有三点要求:其一,要读通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其二,要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其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几句话的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这个问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读懂,了解其含义;二是着重领  相似文献   

2.
小学四、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要求学生说说句子含义的练习。这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但这些句子大都与课文中心思想紧密相关,有的就是中心思想。如何正确辅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后面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加强词句段篇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要求,突出了年级训练的重点。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段的练习体现了词句训练这一重点。词语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七种:读读写写;听写;读下面的词,说出和它们意思相反的词;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读一读,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填空(或填空后再读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就部编教材课后练习作业中四种类型的问题作如下解答: 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大体有三点要求:其一、读懂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其二、要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共三、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中的句子复习 ,应以理解句子和运用句式为复习的重点 ,而理解句子又是学生复习的难点。教材中的“思考、练习”曾反复出现过要求学生 :1 读句子 ,注意带点的词 ,理解句义 ;2 联系上下文 ,说句子的含义 ;3 读句子 ,注意带点的词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形式既有理解要求的不同 ,也有理解层面的不同 ,更有理解方法的不同。指导复习时 ,可以紧扣这些形式 ,选择课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 ,运用“回顾形式 ,练中得法———运用方法 ,引出步骤———活用方法 ,强化能力———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这一复习模式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基础,不少课文后面安排了“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的练习题。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2课《“你们想错了”》课后第二题: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 “‘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方志敏淡淡地说。” 类似这样的句子,其意思本身就较明白,怎么还要求理解它的意思呢?究竟怎样理解?怎样表达? 一、让学生明确句义和含义的异同。句子的意思,就是指句子表面的意思,如同词语的本义;句子的含义,就是指蕴含在句子里面,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没有说出来的感情,如同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如“方志敏淡淡地说”的表面意思是:方志敏很自然、很平淡地和敌人讲道理。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些课文中有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作业。对此,教材提出了两类不同的要求。一、说说句子或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指理解内容而言。如《长城》、《给颜黎民的信》、《再寄小读者》、《落花生》、《田寡妇看瓜》诸课文中提出的要求,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给学生指明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时要注意带点的词语。也就是把句子放在文中与上下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同时把握好对带点词语的理解,这样理  相似文献   

8.
这道题的题目是这样的:朗读短文,注意读出思想感情。仔细体会带点的词语的意思。以往在进行这项训练时,我只是让学生大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找几个学生把短文读一遍,就算了。学生因为对短文的内容并没  相似文献   

9.
第六册[题旨说明] 1.第1题,是继续培养学生默读和观察能力的练习。除继续按默读的要求让学生默读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边勾画,用“说说”的形式交流自己默读、观察和理解的结果。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2.第2题,是指导学生认识比喻句的练习。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例句,注意带点的词语,感悟例句这种写法的好处。3.第3题,是指导认识和体会量词重叠后表示多的练习。可指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出有“一面面”等的句子读读,再让学生去掉一个量词,然后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从中…  相似文献   

10.
贵刊95年第10期载《浅谈词句的意思与含义的区别及其教学》一文认为:“理解词句的意思”中的“意思”是指对词的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又说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往往是就词解词,就句说句,是词典式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值得推敲。六年制第十二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七篇课文后出现了说说句子意思的练习,而没有一题说说句子含义的题目。能说这些句子都没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吗?能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只需停留在就句说句的  相似文献   

11.
[课例]义务教材第四册《称象》一课练习2,要求学生: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其中一组) (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听了直摇头。 (学生齐读后) 师:这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说曹操听了官员们想出的  相似文献   

12.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木功,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思考与练习”中,常常有“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之类的题,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呢?可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含义而对某一个词语加重读音,叫做“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着朗读者逻辑思维的改变而改变。譬如“这本书是我的”这个句子,逻辑重音就可能有下面几种确定法(带点的词语为逻辑重音):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的课文事后都安排了说说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或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类的练习。这类练习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呢?总的来说,决不能脱离文章孤立地就句说句,应指导学生把句子放在文章当中,想想这个句子是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出现的,理解词、句的表面含义,然后联系上下文及中心思想、去分析、去体会。 具体地说,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五种。 一、上下相联法 这是与上下文相联系,进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一些难以理解的句…  相似文献   

15.
学期将完,要把所学知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是很重要的。现仅就本册的词(字)句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在语言环境中复习词(字)句 1.结合句子训练复习字词 二册教材本身就注重把词句训练结合进行,几乎每篇(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都安排词句训练,如:(1)填空。(句中填生词或量词或反义词);(2)抄写句子;(3)听写句子;(4)看拼音写句子;(5)说说句中带点词的意思(理解词义);(6)选词填空或把句  相似文献   

16.
学会分析句子的含义,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水平。怎样分析句子的含义?根据不同情况,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弄清句子所植根的语言土壤,探明产生句子的特定语境,联系上下文意来确定句子的含义。(二)结合艺术手法,分析句子的含义。在文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或有较深含义的句子,往往采用了一些艺术手法。要分析句子的含义,就应结合其艺术手法,以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三)从重点词语入手分析句意。大凡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总是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贯穿其中,找出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弄清其意义,句子的含义即可  相似文献   

17.
<正>我执教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时,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突破法、联系内容理解法、举例子理解句子,并拓展延伸,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一、重点词语突破法师:作者最后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  相似文献   

18.
毕业班阅读课的总复习,直接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必须认真抓好。如何组织好复习,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复习重点,交给学生主动权复习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复习前,我们从两个方面研究复习的重点内容。一是根据大纲和教材列出重点复习的内容。如词语方面,重点放在理解和运用上,着重复习五类词语:①带文言色彩的词;②感情色彩不同的词;③近义词和多义词;④虚词和关联词;⑤成语。句子方面,着重抓三类:①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②从实际上认识和运用常见句式(陈述、祈使、疑问、感叹、复指、连动、兼语和带“把”  相似文献   

19.
句子中词语的关系问 :第六册基础训练2第四题———“读句子 ,说说带点的词语和前边的哪个词语有关系” ,其中一个句子是 :“柳树的叶子经过雨水的冲洗 ,绿得发亮··”。关于“发亮”和前边的哪一个词语有关系 ,我们这里的老师有的说和“冲洗”有关系 ,有的说和“绿”有关系。请问 :究竟哪个说法正确?莒南相沟王祥小学刘清强答 :词用在句子里 ,词和词之间除了语义关系之外 ,还构成各种语法结构关系 :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和偏正关系 ,偏正关系包括中心词和定语的关系、中心词和状语的关系、中心词和补语的关系三种情况。问题中所说的“读句…  相似文献   

20.
1长城 [题旨说明] 1.第1题,是语文能力的综合练习.要注意培养观察能力、默读能力,以及词语的积累、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在"说说"当中进行培养与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