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课堂文化,它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物质能量转化和信息流动;在充满个性、互助、互动的活动中,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数学生态课堂的课堂文化的积淀,要以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整合课程资源,营造精神氛围,选择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哈尼族梯田经过千百年耕作,成为云贵高原上经典的人工湿地,它在蓄水防旱、调节气候、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降解环境污染、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生态功能.哈尼族梯田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师生双方的需求,能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基于生态心理观的积极课堂环境强调行动者与其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和生成性的表现特征。营造自主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师生人际关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积极课堂环境创设模式的三个维度,也是生物生态模型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要求:"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各地各校创造的新鲜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及时加以宣传推广。"为落实袁部长的讲话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决定委托本刊从2012年1月起开办"区域德育"栏目(教基一司函【2011】58号)。全新推出的"区域德育"...  相似文献   

5.
夭勤 《考试周刊》2010,(57):190-190,109
生态课堂是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造的新型课堂。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构建生态课堂,本文从以趣创境、以异创境、以思创境、以问创境、以情创境、以练创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课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代人类社会,教育通过个别教学的形式进行,课堂呈现面对面的直线式原始形态,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集体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特别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加以论述,使课堂教学上升到较高的组织文化形态.数学课堂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一定时代的现实存在不仅影响数学课堂的形式,而且这种现实存在及其关系形成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课堂是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从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口语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的、有生命力的、持续发展的系统。目前,文化意识薄弱和教材中文化素材的缺失是造成生态口语课堂文化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生态口语课堂进行文化植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词汇学习的文化植入,地域差异意识的文化植入,多样的文化输入方式,促成平衡性生态口语课堂的形成,建立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语言习得机制。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改革课堂文化,而课堂文化的改革需要建立在对课堂文化的新认识基础上。本文尝试运用生态哲学的观点重新解读课堂文化的内涵,探讨课堂文化的构成,试图在把握课堂文化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为课堂文化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生态和谐的课堂应追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力求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叶蓓蓓 《山东教育》2014,(11):48-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初现端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中小学如何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教育,已经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课堂文化是近年来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内容,培育美术生态课堂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补充,改进与提升教学模式,充分整合资源空间,形成生态课堂的浓厚文化氛围,促进美术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对课堂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尝试在生态哲学的视域下探讨课堂文化的功能:濡化功能和涵化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希望能引起对课堂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文化的转型。本文尝试在生态哲学视域下探讨课堂文化的转型,在把握课堂文化转型的根源、本质、内在机制和路径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把握课堂文化内在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课堂生态是通过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特征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教与学活动成效的主要外因之一,而其影响方式往往将课堂动力作为切入点或聚焦点。学生自身和群体的特征,课堂生态的好坏,教师与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整合程度等因素都会对课堂动力产生影响,而课堂动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着课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委联合各有关部门整合各个系统的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的一项惠及学生的政府实事工程。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得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响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马永会 《考试周刊》2012,(64):42-42
作文是一项需要激情并创造激情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想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写作,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信心和期望。如果像以往那样,给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作文要求,让学生闭门造车,必将泯灭学生的作文信心和热情,使他们怕作文、烦作文。因此,使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势在必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也成了必然需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紧邻开发建设中的洪泽湖湿地。洪泽湖湿地是指洪泽湖沿岸的滩涂、沼泽型湿地,主要集中在城头乡,并逐年扩展。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湿地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组织开展实施生活作文写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家乡特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突破了课堂的局限,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湿地、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以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和谐美好生活的情感。一、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写作有源。  相似文献   

17.
"生态课堂"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课堂,它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着力创设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这种追求着"自主、和谐、快乐、简约,如佛指拈花,会心一笑"的理想课堂境界让我们着迷,我们都在全力营造着"轻松、幽默、诙谐、愉快、智慧碰撞、学生心之向往的、学有所得的幽默课堂,最终实现师生心灵、智力方面的双向成长"。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学习也是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创设多样的活动情境,拓展课堂的时空,使学生感知到英语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十二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14所高中示范校之一,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自2008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启动以来,学校在“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指引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立体育人,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大课堂工作,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