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刘 《考试周刊》2012,(11):17-18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得十分出色的一个片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司马迁用其如椽巨笔精妙绝伦地书写了一幅关于楚汉战争的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令人难以忘怀,这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作者精心着笔氛围描写,揭露了尖锐复杂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人物个性。情节安排紧凑完整,起伏跌宕.把人物形象的刻画置于曲折的情节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语言朴实与文采兼备,许多成语广为流传,终成“史家之绝唱”“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2.
胡旺洪 《教师》2011,(31):77-78
我批改学生的作文一贯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许多越俎代庖的事情。 我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的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样的境界生成。  相似文献   

3.
学完《泉水》(人教版)一课,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字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郭敏第一个冲上讲台,她一连写了“泉”、“杜”、“股”几个字,在写“结”字时,只写了“纟”,却怎么 也写不出另一半来.急得汗都渗出来了。下面的同学把小手举得老高:“我写”“我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力 《小读者》2010,(10):45-46
语文课上.老师一边分段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边停下来分析。在分析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老师讲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计篇》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起着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的关键作用,它关注的是怎样筹划战争,即战争开始前的“算”,和怎样指导战争,即战争进行过程中的“骗”。孙子主张依据“五事七计”来算计,依据“诡道十二法”来骗诈。通过大量的军事实例证明只有作到算得高明、骗得巧妙,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祝福》不仅是一篇思想意义深刻的小说,也是一篇在人物刻画上独具魅力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甚至可以和《红楼梦》相媲美。往往能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眼前。让读读后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终身难忘。《祝福》中,除主要人物祥林嫂外,刻画得最生动、最形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鲁四老爷”了。  相似文献   

7.
《早莺》把早莺的形、声、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把它身处的环境亦刻画得鲜明如画。此诗起承转合,章法分明。句式整饬中有变化。善于练字,想象奇绝。具有深远的寄托,咏早莺以寄寓诗人的才华、喻作者高洁之品性。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对人谈起他的写作速度及其原因告白:“我写作很慢.平均每天只能写两千字,每次写作的持久力只有两个小时左右,”又称:“我早年写作,都先起草.如《笑的历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逐节起草的。后来觉得起草太费工夫,做作气也重.便直写下去。因为得随时斟酌字句,所以写得很慢。”  相似文献   

9.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如何“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呢?我国文豪鲁迅认为,研究大作家的手稿,看他怎样修改.“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他在这方面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习材料,请看《阿Q正传》里的一处精彩的修改范例——  相似文献   

10.
写作要言之有物、内容具体、刻画逼真,这是写作"实"的一面。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作者用繁笔对其作了细致的刻画,写得很"实",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也让读者感到畅快。这样写常用来寄托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要求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减轻劳动强度.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3.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发表以后,各种宴请、采访、签名就包围着他,使他极为苦恼。这时,托尔斯泰正准备写一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的长篇小说《复活》。为了专心致志地写好这本书,有一天,他把佣人叫到跟前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送饭。”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11课《失街亭》是《三国演义》里写得很出彩的一个故事,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说明”认为孔明能做到“知己知彼”,“解题指导”第三题又认为“失街亭主要是马谡之过,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笔者以为如上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令人击节叹赏的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其实.陶先生在这里说的“一问”,所指并非只是狭义的“发明”,同时也泛指人类的所有发现、认识和进步。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写过《天问》。  相似文献   

16.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Q不是国民劣根性的文学裁体和阿Q主义的形象符号。阿Q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不朽典型。不把准小论的美学特征和《阿Q正传》的创作实际,就不能说明鲁迅刻画阿Q的深刻与伟大。《风波》以心理透视法,写出了张勋复群的历史基因和社会心态及其必然失败的现实结局。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慨叹贯串全篇,更是得鲁迅“所见者真.断知者深也”。酿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她的灵魂绞杀。其武器便是私有观念的伦理表现——寡妇主义。鲁四老爷又是寡妇主义最坚决最残忍的维护者。《祝福》把祥琳嫂的悲剧心理、性格、命运集中于鲁四老爷祝福条典的活动中来到画、展开,其全部奥妙就在于此。“我”的形象揉进《祝福》的结构中,使之成为祥林嫂悲剧帝运的见征人和叙述者,更具浓烈的深沉的悲剧意韵。  相似文献   

18.
《绿》是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朱自清先生把梅雨潭醉人的、奇异的“绿”描绘得鲜活灵动、淋漓尽致;把“绿”凸现得美貌可人、神韵悠长。我们真为先生的生花妙笔拍案叫绝!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能够把梅雨潭的“绿”写得如此美妙而富有神韵呢?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先生写了本《我是农民》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吓得拉着堂兄的后襟”。王亲民先生看到“后襟”这个词.觉得生疏.就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说“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衣服只有“前襟”而无“后襟”,贾平凹的“后襟”用错了.因此写了《“后襟”在哪里》一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02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20.
“中庸”这个词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就是《雍也》中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夫!民鲜久矣!”因为孔子把中庸看作道德的至高境界,后人据此写了《中庸》。司马迁、郑玄称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史记》载:“孔子生鲤,伯鱼生倔,字子思,年六十二,子思作《中庸》。”“中庸”的“中”,意思就像“0.618黄金分割点”,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