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学界多有讨论。战国古本《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而进行的挑选与删减,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尉缭子》。今本《尉缭子》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尉缭所提出的建议也不是秦王政时期秦国的情况,未能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故而作者当非秦始皇时期的尉缭。通过对全书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认为今本《尉缭子》是梁惠王(魏惠王)时的尉缭所著。  相似文献   

2.
先秦古籍《尉缭子》。现存篇数最多的是北宋元丰年间成书的《武经七书》中收入的《尉缭子》五卷本,明、清两代又曾重刻,无论是明、清刊本的《武经七书》,还是《子书百家》等丛书中所收入的《尉缭子》,都是五卷二十四篇。其实今本《尉缭子》中《兵令》分成上、下两篇,并非原貌。在《群书治要》所节录的《尉缭子》中,原只是《兵令》一篇;1972年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书《尉缭子》中,《兵令》也是一篇,不分上、下。又今本《尉缭子》中的《兵教》上、下两篇,情况同《兵令》极为相似,很可能原本也是一篇。这样算来,今本《尉缭子》只有二十二篇。《群书治要》成书于唐代,《尉缭子》竹书写成于汉  相似文献   

3.
涌金门见柳贡性之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作者贡性之(约1318—1388),字友初(一作有初),宣城(今属安徽)人。贡师泰族子,元末以冑子除簿尉,后补福建行省理官。入明不仕,避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改名为悦,与王冕往来较甚。后来一直在异乡躬耕渔樵以自给,终其天年。他的诗具有清新委婉的风格。著有《南湖集》二卷。这首《涌金门见柳》(一名《湖上春归》)可  相似文献   

4.
《尉缭子》的著录问题,即杂家、兵家《尉缭》的关系问题,古今学者多有讨论,但是有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即《汉志》著录的兵家三十一篇,并且保存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主要内容。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的挑选与删减,今本由此定型,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尉缭子》兵书。而杂家二十九篇的著者或是秦始皇时的国尉缭,继兵家广泛流传后,杂家《尉缭》由是为世人所忽视,或因北宋末年战乱而至其书亡佚。  相似文献   

5.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梢意气归。——王昌龄《观猎》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人,年轻时曾游历泾州、萧关、临眺等边地,对戍边、战守生活有所了解。三十岁中进士,后中博学宏詞科,为秘书省校书郎,旋即出任汜水尉、江宁尉,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他六十岁时被  相似文献   

6.
读史一得     
近读中华书局1982年1月出版的《竹简帛书论文集》,发现郑良树先生所著的《<尉缭子>和<孙子>》一文中也谈到:“总结前贤的说法……今本《尉缭子》是后人所依托的。”(郑先生所举的“前贤”,据他自己的注释包括明代宋濂)记得不久前,我在《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7.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8.
《尉缭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兵书《尉缭子》,内容宏富,思想精辟,是研究先秦哲学和军事学的重要典籍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成书和流传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以致影响到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本文试图结合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资料,谈谈个人浅见。一、今《尉缭子》是两部古代残书的合编本在文献中,《尉缭子》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杂家“《尉缭》二十九篇;”兵家“《尉缭》三十一篇”。似乎班固所记为两本书,但都与今本二十四篇的篇数不合。《隋书·经籍志》列有杂家《尉缭子》五卷,不见兵家书。新旧《唐书》亦同。从北宋景祐年间编纂的《崇文书目》始,复见  相似文献   

9.
常建存诗不多,而名篇佳句,流传极广,卓然可与王、孟抗行,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可惜有关他的生平,记载缺略。我们仅知他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官盱眙尉。他什么时官盱眙尉呢?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是大历年间(766—779)。清编《全唐诗》沿而不改;后人往往辗转照抄。这一明显的错误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常建诗》条得到了纠正;然而余氏认为常建之尉盱眙,当在开元、天宝间,也是臆测之词。我在《唐诗札丛·常建生平考略》(刊载于《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四辑)中据芮挺章《国秀集》称常建为“前进士”,论证他官盱眙尉不可能在天宝三载(744)以前,订正余氏之失;但我据《新唐书·艺文志》四《常建诗》下注“肃代间人”,因而推断常建“至肃、代间犹存,其卒当在大历中”,则是错误的。按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录常建诗,题云:“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英灵》编于天宝十二载(753),其时常建已谢世,语意极明。宋祁所云“肃、代间人”,盖出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去西北边塞游历。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举进士。一生中只做过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这样一些小官,还曾两  相似文献   

11.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唐代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人,后迁居绛(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性情豪放,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戎马生活。气势雄浑,意境阔大,语言凝炼优美,音韵谐和,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本为唐朝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后成为乐府诗题。宋代郭茂倩收此类诗入《乐府诗集》时,将其归入“横吹曲辞”类。该类歌词一般都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激昂慷慨,雄浑悲壮,颇能感人。王之涣此诗也正是具备这个特点。王之涣《凉州词》原题二首,这是第一首,郭茂  相似文献   

12.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县尉,晚年为陕州司马。他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还著有《宫词》百首,当时“尤传诵人  相似文献   

13.
一、“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高二册《鸿门宴》)其中“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课本未注释。郭锡良等编、王力等校订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上册168页)注云:“我们这些人现在要成为  相似文献   

14.
《庖丁解牛》节选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庄周,生平不详。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六○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二八○年左右,与孟轲同时或稍后,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人。曾做过漆园吏(漆园,地名。名同实异的有三处:——在今山东省荷泽市北;——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蒙县故城中;——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都相传是庄周为吏之处。)庄周门人很多,形成了先秦哲学思想的一个派别:“道家”。后学尊称为“庄子”。  相似文献   

15.
此诗选自明代黄凤池选辑的《六言唐诗画谱》,作者为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刘长卿(?——约785年),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问县)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三年春,刘长卿因某事而由苏州长洲尉贬为潘州南巴尉。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大历中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所诬奏,因有人为他说情辩护,遂量移睦州司马。以后又作过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后的心情。他长于五言,权德舆称他为“五言长城”。刘长卿性刚多忤权门,因此两遭迁斥。他这种“傲其迹而竣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  相似文献   

16.
正庄严峻美史惟则,名浩,字惟则,生卒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主要活动于唐玄宗、肃宗两朝。天宝中尝为伊阙尉,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其以八分著名,亦工碑额。宋代欧阳修将其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并称为"唐隶四大家"。《书小史》称其隶书"颇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峻美,亦为时所重"。传世书迹有《大智禅师碑》《大照禅师碑》《凉国夫人碑》等。  相似文献   

17.
溪上遥闻精合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此诗作者郎士元,字君胃,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年)擢进士第,唐代宗宝应初年,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19.
酸寒尉像 [清]任颐(1840-1855年) 任颐,初名润,后改名颐,字小楼,又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长期居住于上海,以卖国为生,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赋色鲜艳明快,形象生动活泼,别具清新格调,在江南一带影响极大。 《酸寒尉像》是任颐为吴昌硕所作的肖像画之一,任颐曾多次为吴昌硕画像,形态都各不相同,其中以这幅最为精彩。吴昌硕早期在上海任一小官,时值盛夏,中午归来,疲惫至极,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其态可哂。任颐见后,触动画思,当即为之写照。画中吴昌硕穿全套官服立  相似文献   

20.
登鹤鹊楼〔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管理文书事务的官吏)。遭人诬陷去官后,过了十五年漫游生活,遍游黄河南北。后又做过文安县尉,死于文安。他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相唱和,作品流传甚广。靳能在《王之涣墓志铭》里说:“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借他的作品多已散失,《全唐诗》中仅存六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