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电磁加热对植物油脂自动氧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而增大;不饱和度越高的油脂热稳定性越差;相同的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下,电磁加热对应的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高于常规加热;在采用不同电磁加热方法下,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由高到低的变化顺序为:连续加热>间歇加热>不断补充新油加热.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鳗鱼干制及储存过程中油脂氧化酸败的控制,选择常用的合成和天然抗氧化剂以及复合抗氧化剂来延缓鳗鱼油脂的氧化酸败。利用破坏性实验加速油脂的氧化并根据国家标准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两个指标,对所加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鳗鱼干制品中最为适宜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碘量比色法测定食品油脂中过氧化值含量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在酸性条件下与淀粉显蓝色.在舍碘量为2μ-10μg时符合郎伯比尔定律。结果:在油脂取样量为0.005g-0.05g时,其过氧化值的灵敏度为0.06meq/kg-85meq/kg,变异系数为2.78%。结论:本法与国际碘量测定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具有快速、简便、用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值是判定油脂是否酸败及酸败程度的重大标准,也是判定油脂的质量、卫生、保存等水平的主要依据。本文以家用食用油为实验对象,分析存放条件、仪器、Na2S3O3、碘化钾饱和溶液、振摇等因素对油脂中氧化值测定的影响。通过研究结论得知,存放时间、仪器干净程度、碘化溶液的调制时间以及淀粉指示剂剂量大小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油脂中氧化值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仕一 《今日科苑》2009,(16):32-32
本文选用活性碳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预处理脱色研究,对影响废弃食用油脂脱色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活性碳对废弃食用油脂脱色的最佳条件:活性碳用量15%,初始脱色温度60℃,终止脱色温度110℃,脱色时间20min,活性碳投放次数为1次,搅拌速度350rpm。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用植物油资源及食用油产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食用植物油资源除包括作物油料资源外,还包括木本植物油资源。中国植物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油料和油脂供需缺口较大,只能靠进口来解决。要实现中国油料及食用油脂的有效供给,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大豆的生产,并且积极开发新的植物油资源。近期内要在适度进口油料的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脂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7.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是评价油脂精炼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精炼过程中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过低极易氧化,导致其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影响食物风味,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提高油脂质量,控制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本实验室通过对脱酸、脱色、脱臭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温度以及药品的选用进行实验,测定酸值、磷含量、脱色率、定过氧化值的具体数据。从实验结果中得到脱酸脱胶过程中控制二乙醇胺用量在3%~4%之间时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5℃,测定酸值在0.97~2.89mg/g、磷含量40~45 mg/kg。在脱色过程中当控制活性白土用量在20%时,脱色率为90.4%、温度在50℃时,脱色率为92.1%、反应时间控制在2 0min时,脱色率为89.8%。脱臭过程将蒸汽用量控制在50 k Pa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33 h、进油量达到27 m3/h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28 h、温度在240℃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26 h。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应严格控制油脂精炼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条件,研究结果为油脂的精炼过程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因而对食用油脂的需要量也随着增加了。但是,目前油料作物的生产,还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食用油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种种措施,来提高油脂的产量,以缓和食用油脂供应紧张的情况。在农业上增加油料作物的生产,不外是扩大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两个办法,但是用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食用油脂短缺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严重问题,油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国家食物供给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趋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对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饮食的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食用油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很有必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一系列的新型食用油,主要包括草本作物油料、木本作物油料、微生物油脂、油脂代用品、油脂加工品几类,不同来源的新型食用油脂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在烹饪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新型食用油脂的营养与烹饪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α-亚麻酸及其乙酯分别在氧气气氛和氮气气氛下进行一定剂量的γ-辐射,每隔两天测定其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和时间对亚麻酸的过氧化值有较大影响,本文同时探讨了亚麻酸在γ-辐射下过氧化值与反应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黄振彬 《大众科技》2013,(5):79-81,34
近年来,陆续有大型食用油脂加工企业落户广西沿海,广西的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也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而变化。文章通过CIQ2000系统对2005-2012年广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进行统计,对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几年广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乾 《百科知识》2009,(5):35-36
人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油脂,它不仅使食物香美可口,促进食欲,更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食用油脂是人类三大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20%~50%,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正>食用油脂短缺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严重问题,油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国家食物供给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趋紧,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油菜籽4633万吨,同比增长18.8%,我国进口油料消费比重已达到  相似文献   

15.
陈幸莺 《科技风》2013,(1):11+14
采用气相色谱法,将油脂中脂肪酸衍生为脂肪酸甲酯,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从而鉴别花生油中是否掺入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等油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豆油煎炸食品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检验,以确定煎炸油可使用的时间,来保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为食用油脂的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色油脂酸值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深色油脂酸值时存在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的问题,尝试添加中性饱和NaCl溶液并结合减少试样量,建立了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深色油脂酸值测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化学计量学深入发挥在那,紫外线光谱法已经成为了使用率最高、速度最快、应用最广的检测技术之一。近年来,紫外光谱法检测,作为快速分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食用油过氧化值,其优越性显著,适于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需要。本文采用了紫外光谱检测食用油过氧化值,进而获取准确的测定数值。  相似文献   

19.
煎炸过程中油脂的检验及质量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豆油煎炸食品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检验,以确定煎炸油可使用的时间,来保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为食用油脂的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少吃动物油脂,素食减肥……在许多人的养生观念里,猪油被视为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不过,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团队的科研结果,中国人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该成果近日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