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1岁时相比较,2岁孩子的能力强多了。他已能稳当地走路、爬上爬下,也比较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在情绪方面,他似乎比较平静、稳定,而且经常是快乐的,喜欢别人的。这时,父母只要把握住时机,抱他,他会乖乖地扑入你的怀抱,或者听你说话,或者和你交谈,交流感情。但是,2岁孩子的能力依然很低。例如,他想挺直站立,却跌倒了;他想抓住东西,东西却从他手中滑落;他也缺少表达强烈情感和需要的语言等等。那么,要让2岁宝宝生活得愉快,父母要掌握哪些教育技巧呢?  相似文献   

2.
金骑士     
第一节金骑士的传说小查里是一个无父无母的13岁男孩,他生活在一个大屋里。他经常偷偷到主人的书房,看他最喜爱的《哈利·波特》。可是,一旦被发现就会被主人痛打。小查里想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可有什么办法可以从这封闭的屋里出去呢?即使他被杀了也不会有其他人知道,因为屋外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屋内有一个小查里。小查里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在仓库削土豆,他总梦想:“假如我是哈利·波特该多好啊!”一日,小查里在扫着大屋子的后院,忽然,他被什么东西给绊了一跤,他慢慢地爬起来,看到了一个凸起的光溜溜的小东西。他便急忙转过身,用手挖开上面的尘…  相似文献   

3.
他最喜欢的爱的表达方式,不是用嘴说,而是动手做。我父亲小的时候,从未有过一个真正的家。他5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爸爸也没有再婚。到他8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在3个国家里生活过了。也许这就是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建造东西的缘故吧,他建造的东西总是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他曾经对我说:“医生犯错误,医生比错误活得长;建造者犯错误,错误比建造者活得长。”他从小就喜欢修修补补。他6岁时,是个在土耳其生活的圆脸俄罗斯孩子,一天,他把餐桌的腿锯掉了一半,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坐在桌旁舒服一些。当然,他为此而受到了惩罚,但是,他也懂到了自己动手解…  相似文献   

4.
雅琴阁 《成才之路》2010,(21):1-I0001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哈佛的小镇上,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 这其中有个10岁的孩子最惹人们注意。经常坐这趟车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他卖出的东西总是被乘客们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5.
他6岁那年冬天,得到了亲戚送的一辆漂亮的小冰车.大河早结了冰,他和小伙伴们就在冰面上玩耍.他的那辆小冰车成了人人都羡慕的东西.他得意地坐在冰车上飞驰,神气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6.
有些儿童有时会顺手牵羊拿别人的东西,这使家长们很尴尬,也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关于儿童“偷窃”行为的心理因素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看,2—7岁的儿童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这时的儿童,常常认为世界是围绕着他运转的。他们还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所以只要是他喜欢,他就会顺理成章地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普遍。因为,人们的行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杨淑玲读者问:我的孩子2岁多,有时他看到一种新认识的东西,总是重复地说,比如“这是苹果,这是苹果……”。不管我们怎么打断他,也不起作用。而且,有时我们对他讲话,他好像没听见似的。请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编辑李心心答:孩子的学习是模仿式的,对语言的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在不适当的环境中重复与环境无关的语言,则是一种刻板的模仿。只凭这一种行为,还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问题。因此,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刻板的模仿可能是病态  相似文献   

8.
《家长》2012,(5):4-4
9岁的小刚,每次吃饭都是妈妈夹起菜,喂到他的嘴里;10岁的小红,从未剥过鸡蛋壳、虾壳。每次吃这些东西,都是大人剥好,放到她的盘子里;12岁的小强,每天都要奶奶给他穿衣服……这些事例,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7岁的儿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孩子跑了进来。“请您卖给我——”他的声音真不小。“请您卖给我吧。”这次大概是个老奶奶。我家开了个小店,因为是经商,即使人家不说“请您卖给我——”,我们也非常愿意给他拿,为了多做生意,在商品陈列上,简直操碎了心。在宿田曾,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先说“请您卖给我——”,这句话已经成了买东西的先声了。听我祖母说,在她小时候就这么说,所以,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古老的、历史性的语言了。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初德国诞生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八九岁时已能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长于数学。九岁考中莱比锡大学。未满十四岁已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这位大器早成者就是当时德国尽人皆知的著名法学家卡尔·威特。人们不禁要问: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卡尔·威特的父亲一些颇有见地的教子方法。老威特认为,语言是接受知识和获得知识的工具,孩子只有尽早地掌握了这个工具,才有可能很好地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当小威特刚会辨别事物时,老威特夫妇就拿许多东西给他看,并用缓和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待小威特稍长大一点,父母就抱着他教他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体各个部位、衣服各个部分、室内的器具、房子各处和院子里各种能引起威特注意的事物的名称,同时还教他动词和形容词。当小威特稍能听懂说话时,  相似文献   

12.
我的小外甥丁杰,五岁多了,是院里出名的“小馋猫”。一天到晚,嘴里总是吃着零食,饭自然不会好好吃。 为治他的“馋”,全家人哄、说、打、骂,用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 后来,我注意到他特别喜欢小动物,就给他买了一个小白兔储蓄盒。他很高兴。我神秘地告诉他:“这只‘小白兔’不吃别的东西,只爱吃小硬币,你要好好喂它。”  相似文献   

13.
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给他拾起来,他又扔在地上。对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许多父母不理解。其实,周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行为。孩子将扔东西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东西扔出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14.
我的小孙子元元在三岁左右就画意愿画,画得最多的是圆。他一笔画个圆,从不圆到比较圆到圆,至少画过数十次。元元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他,让他“添枝加叶”,画自己看过的圆东西、吃过的圆东西、玩过的圆东西,有力地提高了元元深入观察事物和准确用语用手表达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的表弟今年才8岁,就已经成了三超人员,这三超不是别的,而是——三超之一:超胖表弟比我小两岁,体重却比我重十几斤!他那肉鼓鼓的脸蛋像是嘴巴里塞满了东西,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发育正常的孩子长到一岁半、两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想摆脱成人依赖自己作主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自己会’、“自己搞”。这是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使孩子逐渐感到“自己能”,想到什么地方自己就走去了,想要什么东西自己就去拿了,还能想方设法取得站在地上拿不到的东西。他需要运用自己身体,特别是手脚的活动来试验自己的力量,体验“自己能”的愉快。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遇到什么事都用“不”来反应。这是由于当孩子还不能独立走动、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愿时,他不得不服从成人  相似文献   

17.
母爱是从不求回报的。有一个小男孩名叫傅雷德。在他8岁左右,他开始以金钱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件事。他每见着一样东西,就想知道它的价格,如果价格不高,似乎对他就豪无价值可言。但有很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而且其中有些是全世界最好的东西。一天早晨,傅雷德下楼吃早餐时,他在他母亲的盘子里放了一张褶得整整齐齐的小纸条。他的母亲打开纸条,几乎是难以置信地看着他儿子在纸条中所写的:妈妈应付给傅雷德:跑腿费3块钱倒垃圾2块钱扫地板2块钱小费1块钱总计妈妈应付给傅雷德8块钱。他母亲读了以后,笑了一笑,但没有说什么。到了午餐时间,她把账单…  相似文献   

18.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儿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那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脏兮兮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自己想感谢的东西时,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可能是冰激凌;可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他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  相似文献   

19.
刘畅  超子 《启蒙(3-7岁)》2012,(10):16-17
波波是一只爱提问题的花斑狗。不论遇到什么事儿,他都要问出个究竟来。这一天,波波在田里捡到一个比皮球小、比核桃大、像土块一样的东西。他想:这是个啥东西呢?这时,山羊公公从不远处路过。波波急忙跑过去,很有礼貌地问:"山羊公公,这个奇怪的东西是啥呀?"  相似文献   

20.
兵兵是个小男孩,今年6岁整。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兵兵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时总是畏畏缩缩,不敢争抢。比如对别的小朋友都想玩的东西,他好像不感兴趣,而总是去玩别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而一旦别的小朋友不再玩那东西后,他就会马上过去玩。再比如兵兵到公园里玩滑梯,按先后顺序本来该轮到他上滑梯了,可是只要滑梯口有一个小朋友,他就永远躲在一边“礼让”,一直到一个小朋友都没有了,他才上去玩。兵兵每次回姥姥家都被比他小半岁的表弟欺负,不是被抓破脸就是挨咬。在兵兵的奶奶家,又有一个比他小3岁多的妹妹。有一次,他玩妹妹的玩具,妹妹又哭又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