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汉语的被动句,除了以“被”字为主要标志外,还有与“被”字在语体或使用范围略有差异的“吃”与“蒙”;从对《水浒传》中被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被动句不仅可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存在被动关系来确定,还可以依据是否有受事主语进行分类。从而看出存有无受事做主语的零主语被动句和受事两现被动句。  相似文献   

2.
“都”字特指问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都”前带有或者隐含表示范围的词语,询问的内容一般是判断、领属或存在的主体或对象、某一特定事件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惯常性动作行为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语用含义分为询问、查问或埋怨、责备两类。常见的答句形式有四种:否定预设、一一列举、避而不答、事物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古前期汉语被动句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其中,“为”字式和“被”字式结构最为复杂,“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出现了宾语和补语,“为…之所…”式谓语动词几乎全部是双音节的,“为…所…”式和“被”字式使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5.
语态分为两种,一种叫主动语态(ACTIVE VOICE)。一种叫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的问题.虽然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成段文章没有被动句更是不可想像。相对来说,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要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因为汉语句子里一般没有主动被动的标志.主要靠意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构成及使用方面的异同和英汉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韩国留学生直到中级阶段才逐渐习得“没有”句和“不如”句。由于母语中缺少相对应的句型,“不比”句直到高级阶段才有所习得,其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本族语者,常被“没有”句替代或产生截搭的偏误。正确使用频率“不如”句最高,其次是“没有”句,“不比”句最低。  相似文献   

7.
翻译单位的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成了翻译界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之进行了探讨,即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单位,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和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分析当前翻译单位的研究状况.尝试从“本位”的角度研究翻译单位。指出“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可以改成“以超句为本位”的译法.“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可以改成“以小句为本位”的译法。翻译工作者可以讨论这几种“本位”孰优孰劣,或者探索其各自的使用频率,以确定其相对的实践价值大小。  相似文献   

8.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句倾向于趋异,并且“不如”句、“不比”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
万荣方言的比较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荣方言的比较句分平比句、差比句、渐进比句和极比句四种。具体格式有“比较项1 连/和 E较项2 一样/一般 W”、“比较项1 赶 比较项2 W”、“比较项1 不胜(不照) 比较项2 W”、“比较项2 比较项1 最 W”等21种。“赶”作比较词,在山西南部比较常见,成都也有这种用法;“不胜”作不及式中的比较词。山西南部以及东南部的一些点以及山东西部和西南部也比较常见。万荣方言“赶”字比较句有逐渐萎缩,最终被“比”字句取代的趋势。万荣方言的比较句在北方官话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学习俄语,有很多情况习惯以中国方式理解与表达,致使产生了“中国式”俄语的现象.存在句在俄语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也是中国人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之一.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经常寻找规律以达到掌握得目的.就如何使用带есть的存在句进行分析,用范例和理据论述该句式特点及十种使用现象,以帮助俄语学习者正确使用俄语句式.  相似文献   

11.
In most medical schools, summative practical examination in Anatomy usually takes the format of a “steeplechase” (“spotters” or “bell ringers”) conducted in the gross anatomy laboratory using cadaveric material and prosected specimens. Recently, we have started to administer similar examinations online using the quiz facility in WebCT? and Moodle?. This article chronicles how we conceived and developed this method within the peculiar nature of our medical school setting. Over a five year period, practical summative examinations were organized as “steeplechase” online. The online examinations were administered using WebCT? and later Moodle? learning management software. Assessment “objects” were created from the materials available for anatomy teaching. These were digital images of cadaveric materials, radiological, and prosected specimens. In addition, short video clips of 30 seconds duration demonstrating muscle action were produced. These objects were optimized for online viewing and then uploaded onto the learning management software. A bank of questions (multiple choice or short answer type) was then created and linked to the assessment objects. These were used in place of the steeplechase in the computer laboratory. This method serves a crucial purpose in places like ours where continuous availability of human cadavers is impossible. Although time consuming initially, once questions are setup online, future retrieval, and administration becomes convenient especially where there are large batches of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online environment offers distinct advantages with regards to image quality, psyc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reduction of staff preparation tim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teeplechase.” Anat Sci Educ 4: 115–118, 2011. © 2010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12.
释苟     
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一书中对于“苟”字的解释。“苟”是“敬”的初文。许慎说 :“苟” ,自急敕也。”“自”指“自我” ,“急”是时是不断 ,“敕”是谨慎小心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然而,外国人对中国诗歌的认识却不一定准确,很大程度上缘于诗歌翻译的困难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月下独酌》的三种英译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如何运用"三美"理论指导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目标。既要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其艰巨性,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5.
博士生群体构成的日益多样化呼唤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当前博士生课程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其合理性正面临挑战。对我国三所“双一流”高校教育学专业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发现,课程制度设计的模糊性与有限性导致学生选课决策更多表现为既定约束下的次优博弈。此种选课机制与课程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相结合,最终引致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分异。博士生通过旁听、权变等非制度化实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习者在教育场域中的能动性。未来,有必要增加博士生课程制度的弹性,重申有效互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中方言没有与普通话状语标志“的”字相对应的用法,如以形容词重叠式“从儿”等充当状语时不用“的”字。旬邑的“哩”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西安一带妇女口语很普遍地省去程度补语标志“的”字。耀州一带表示正在进行时态以“的”字为最常用,这个特点可以从近代汉语文献找到根据。“的”字在耀州、富平一带常常处于动趋式之间。宝鸡一带“块”字的音变形式[. ]或[.u ]表示领属,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和吴语、客家话的“个”字。西安等处单音节拟声词后边常有“哧”字出现,“哧”字前边的拟声词是突然的音响,后边必须连带“一下”,“哧”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西安等处读阴平的“我、你、他、咱”后边常连带“的”字表示复数。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权分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指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体系,然后就安全管理中的特权分化安全原则,即“三权分立”进行阐述,结合当前存在的成功系统应用案例进行了剖析.最后给出了基于分权的安全智能卡集成系统应用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对外战略,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韬光养晦”的对外战略思想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隐含作者”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叙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支持与反对的两派一直相持不下。“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这两个概念难以互为涵盖或互为取代。在阐释作品的时候,他们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