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炙手可热的“人体”风已成强弩之末,在今春的上海文庙书市上得到了最好的证实。斗大的招牌:“《世界人体摄影》原价33元,现价10元。”赫然挂在某出版社的书摊上,喇叭里还不时传来“三折出售,欲购从速”的叫卖声,但购者仍然寥寥。书市外的文庙街上,几个个体户开设的书摊上,人体摄影之类的书籍也在八折出售,一个摊主见《世界人体摄影》在三折出售,连连摇头说:“想当初,‘人体’风行时,我一次就进  相似文献   

2.
我初中以前在农村上学。那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书籍被封为了禁品。偶然读了一本浩然的《艳阳天》,诱发了我读书的兴趣。当时的农村得到一本可读的书不是易事。我整天想办法找书看。只要得到一点书的信息,我就千方百计地将书借到。当时的情况得到的好书也就是《青春之歌》、《苦菜花》、《林海雪源》之类的小说了。后来我到了城里。1978年底参加工作时竟被分到了大学图书馆。这时已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作家被平反昭雪了,很多书成了重放的鲜花。到了馆里,看到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如同鱼儿得水,心情异常激动,恨…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7,(6X):17-17
呼吁立法规范使用善本书;《解“毒”于丹》作者成被告;股市下挫致股票书应声“跳水”出版商被“套牢”;引进版书名染上玄虚症;校园流行恐怖书籍孩子的阅读需要“引导”;专家呼吁学术图书出版应整体规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近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农机替“麦客”》(见《陕西日报》6月18日),感受颇深。记者的采写技巧已显老练,令人羡慕不已;只是笔者为农多年,读罢两个细节,不禁哑然失笑。文中转述渭南市农民薛齐良的话,说他预约了一台割晒机,5亩麦不到一小时便齐刷刷地摊晒在田  相似文献   

5.
不要在报道中滥称“老板”浙江日报不久前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不当“老板”作公仆》。文中说,时下,“老板”一词相当流行。不光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被称为“老板”,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甚至一些党政干部也被恭维成“老板”。“老板”一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6.
隋代牛弘在其《请开献书之路表》中,谈及隋以前书籍散亡的事件有五次,史称“五厄”。明代胡应麟在《论历代书籍存亡》一中说“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指出“书自六朝之后,复有五厄”。这就是历史上关于献散亡的名的“五厄”和“十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量典籍被帝国主义列强盗运出境,  相似文献   

7.
庄葳 《编辑之友》1997,(1):56-56
我国有好几百家出版社,每家出版社又有不步编辑.成千上万的书籍就经由他们的手发稿出版。他们为读者出版了各式各样的书.可是我们却很步看到直接为编辑写作的书。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规划教材”中的《编辑应用写作》(吴添汉编著)一书,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书籍称“书”或称“书本”,但在汉时,“书”和“本”是有区别的。对此,亦尚有异见。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一九八一年一月合编的《图书馆古籍整理》(初稿)即持此见,文曰:“所谓‘本’即是册,也即是俗称的‘书本’。如刘向《别  相似文献   

9.
在意大利,一般平装书(袋装书)的平均售价为1万里拉(约合60元人民币)。但去年,书店推出的部分新书,只售1千里拉,不论是莎士比亚作品,还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无一例外。这些新书一出版便洛阳纸贵,意大利的畅销书榜上,有一半是这类被称为“一千里拉”的书籍。 这些便宜书籍的出版,应该感谢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老板贝拉坚尼。这家印刷公司向来以印刷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农民购书需求情况,笔者走近江苏某地区的农民生活进行了调研,采访了乡镇长、村长、种养殖户、集个体书店老板等,以求获得更多一手实用信息。江林贵(通商镇镇长):单品种、小薄本、低定价图书大受欢迎。农民喜欢图文并茂的64开本书,口袋书尤其喜欢。定价在3至4元之间,最好不要超过4元。谭伟(嘉华书店老板):农民常到我店买的书有三类:一是“农村版”“科技兴农、知识致富”类书。由传统型农业逐渐向“三高”新型农业转移的农民,“科技兴农、知识致富”的理念已经形成。他们对“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科学养殖、种植等书籍需求量大增…  相似文献   

11.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书籍插图为何“悄然隐退”了■蔚蓝徐康在《前法影录》中这样写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故有“图书”一说。就我国的古版书籍而言,那一幅幅精致细腻的线描插图和与之相得益彰的版式,到今仍为我们图书装帧设计的典范。就现代图书而言,《红岩》、《静静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1980,(3)
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有图之书。图,就是书中的插图。书中有插图,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过:“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惰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可见,那时虽然沒有发明印刷术,但给书籍插图,已开了先例。印刷术盛行后,书中有图更为多见。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金刚经》,是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所刊,卷首就有一幅精美的佛说法图。到了宋、明,绘图书籍更盛,水平也更高了,如《三国演义》的附图达二百四十幅之多。清代也有《避暑山庄图咏》以  相似文献   

15.
贵在返璞归真──《凭海临风》读后谌艾杨澜的散文集《凭海临风》,实际带有自传体的性质。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而该书是以“讲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的文章结集,两者不无相近之处。好像有那么一种世俗观念:年纪轻轻时哪能立传?而杨澜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修补”图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者在图书馆的流通部、阅览室借书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很新、很好的书却因被某些读者“挖去了心”而无法正常流通,这些书往往是使用率较高、价格较贵的热门实用书,如office2000;四、六级英语模拟复习题;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等等一些图书。这里针对这种现状,介绍一种“修补”图书的方法,可使这些书“起死回生”再次发挥它们的作用继续为读者服务。 具体作法是:因这些破损的书,也正是读者的使用率较高的书籍。一般来说采访部门购买时也会买上两本或两本以上的复本,我们可以想办法找到另一本同样的完整的书,按撕掉的页数复…  相似文献   

17.
孟建  钱海红 《新闻记者》2006,(10):39-41
前些日子,陡然而起的“富士康”案又倏尔平息。“富士康”案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于2006年6月15日和22日分别刊发了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7月3日.与此报道有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深圳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的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8月30日,富士康集团决定把对《第一财经日报》两住编采人员的索赔额降为1元人民币,并追加《第一财经日报》社为被告。9月3日,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联合声明,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这场诉讼纠纷。此案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为此发表一组文章,从公关危机的处理、法律视角的点评和呼吁构建和谐传播环境三个方面来讨论此案,以见社会各界的反应和此案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19.
堵住不规范汉字的两个来源●王宝贵请看笔者从全国公开出版物上拍摄的照片。1.《书摘》《中外书摘》刊名中的“书”,都是国家明令废除的繁体字。2.《传奇传记》四个字,只有一个“奇”字是规范的汉字。3.《中国新一代》杂志中的两篇文章的细圆体标题《欢迎您加入读...  相似文献   

20.
读《羊城晚报》,偶然发现这张报纸上有这样两个小小的栏目:《故事新篇》和《旧文新读》。在今年3月30日二版的这两个小栏目里,发表了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1958,“高产卫星”神话──闻名全国的天津新立村水稻亩产12.5万斤的惊人纪录,是这样“凑”出来的》;另一篇是《关于“放卫星”》。前者,是一篇记叙当年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孟繁兴对“放卫星”那段历史的追忆;后者是从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搞出的一段有关“放卫星”这一时髦用语和浮夸风形成的来龙去脉的叙述。我饶有兴趣地读着这两篇不长的文章,思绪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