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从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是将通过规划、组织而形成的校本课程方案或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在校本课程理念指导下,使校本课程方案或计划进入教和学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更新是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目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系统。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学校更新的基本主张是:在共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学校的更新,以特色课程的实施为轴心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晓霞 《教师》2013,(28):127-127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刘梅 《江苏教育》2013,(12):73-73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聘请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全新开发的过程。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地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应是校本课程的最终追求。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自愿、自主开展的课程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造过程。校本课程发展过程经历了形成阶段、兴盛阶段、回落阶段和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有效办法。并认为,构建校本管理是促进办特色形成的前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是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保障,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是校本课程的下位概念,它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展开的,以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为指导,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教育哲学,以学校成员为主体,采用选编、改编、新编或设计教学活动等方式进行的一切课程开发,旨在满足本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职业学校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指狭义的教材,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过程概念.其中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课程"、"校本课程"、"隐性课程"等概念的层层论述,得出"校本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概念,它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导下,在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道德教育资源,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通过学生无意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道德经验的一切内容或要素.并对校本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学校个别性、隐蔽性、广域性、易接受性等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从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校本课程能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能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彰显学校的特色;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我校从2001年开始.以省课题《小学综合性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为载体,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自编《文明生活》校本教材,构建了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建设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学校教学管理要积极研究并解决教师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校本课程建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仅靠政策的推动,而忽略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就有可能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点缀。  相似文献   

12.
在情景分析过程中逐渐明晰课程开发的现实目标,在解读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课程开发情景。实际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究竟由情景分析开始,还是从目标研制开始,很难判断,因为情景分析与目标研制相辅相成,共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许多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将目标研制视为关键,不少西方课程开发实践更是经常性将目标研制作为课程开发的行动起点。遗憾的是,我国现阶段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正出现一些轻视目标研制,或简单、甚至错误处理课程目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金琪 《中学教育》2009,(6):57-60,46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必须以学校教育哲学为指导,精心构建序列化内容,设计多渠道的渗透途径,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场所是在学校,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校外的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主要开发活动是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评价课程。与国家课程开发相比,校本课程开发有三个独特的特征:其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开放性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学校内的教育人员,也有学生及其父母,还有学校外的社区人士等,众多人员参与其中,而且尊重参与者的意见和声音,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为基地,彰显学校特色建设,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本校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开发过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植根于学校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日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制定了本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办学特色;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色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因素,进而明确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及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