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转台是徐晓钟的导演作品中最为经常使用的舞台物质手段。在徐晓钟的“表现美学”导演艺术观的戏剧美学体系下,转台已摆脱了快速换景这一单纯的机械功用,而是以其独特的转动方式并且在演员的表演以及其他舞台美术手段的和谐配合下共同组成了一组组丰富多变且极具导演个性与创造力的舞台行动语汇(导演语汇),来实现创造“诗化场面”的“表现美学”导演思想的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昕昱 《林区教学》2008,(12):111-112
多媒体戏剧一词虽然频频见诸各种媒体的报道和学术文章中,但是从多媒体的定义和戏剧的定义来看,如何定义多媒体戏剧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多媒体影像在戏剧演出中被使用的各种现象,总结出多媒体影像对舞台时空、舞台技术、舞台艺术的表现力、导演二度创作以及戏剧本质的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3.
舞台假定性是新时期话剧演剧的重要美学原则.戏剧家在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的探索与变革,突破了长期以来中国话剧舞台斯坦尼体系独尊的局面,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创造更为绚丽多彩.而如何处理舞台假定性与戏剧传统,尤其是舞台假定性与戏剧精神的关系,新时期话剧演剧也给人们留下了必须认真思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渔作为一个戏剧艺术家正是通过人情物理、自然而然的剧本创作,口授身导、形神兼备的戏剧舞台导演和表演艺术及舞台艺术和观听咸宜、雅俗共赏的戏剧观众本位,构筑并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戏剧审美艺术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5.
剧本是戏剧表演的依据,戏剧性动作首先诞生于剧本。戏剧的本质是动作的艺术。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和基础。题材、内容再好的剧本,由于静止的对话太多、缺少那种能激发导演再创造欲望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搬上舞台。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其  相似文献   

6.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品《等待戈多》自1953年首演以来,产生了诸多舞台版本。其中1988年由德国导演沃尔特·阿斯姆斯所导、原作者萨缪尔·贝克特监制的版本被誉为是贴近原著的精髓之作。本文将以他对此版表演细节和导演细节的双重把控展开评述,以探寻舞台深处所展现出的"荒诞"内核。  相似文献   

7.
吴波 《考试周刊》2010,(8):46-47
在新时期以来的话剧舞台上,导演田沁鑫以其鲜明的戏剧理念、独特的舞台表现风格备受戏剧界的关注。情感策略是其导演风格的一种特色..她的话剧中蕴涵着极强的情感张力,自始至终都在昂扬着一种悲壮的情感。在一次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中,她用话剧表达自我对历史、现实、人生的独特的体悟与思索,用情感来感化观众。借助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8.
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文学是指戏剧演出时所依赖的本子,导演、演员一般都必须以剧本的规定情境为据进行再创造,通过舞台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激发观众情感,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因此它具有冲突性、对话性、动作性、谨严集中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舞台对戏剧的物理性限制由来已久。戏剧"三一律"的发现,使戏剧得以脱离舞台自然时间,与观众建立以文本时间为参照的观演关系。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空间)的整一戏剧表达,表现出单一舞台视窗和单向传导的一元文化特征。人们在试图打破舞台限制进行多元文化表达时,发现单一舞台视窗的限制,不仅来自舞台,而且来自戏剧的整一表达和与观众建立的文本时间关系。今天,人类进入网络社会生活,不同思想的文化诉求,促进多元社会的形成。人们希望用多元文化诉求,替代单一舞台视窗空间和单向传导的一元文化表达。集合式多面舞台通过舞台同一时间坐标,赋予舞台物理时间以文本属性,多组人物、多组事件、多个主题交织的戏剧,打破舞台空间限制,在分向独立的多个舞台空间获得延伸表达。重建舞台、戏剧与观众时间关系的集合式多面舞台,为同属一个舞台视窗表达样态的戏剧、电影、电视和网络视窗等传媒形态,打破空间限制,进行多元文本表达,提出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工业产品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奥尼尔独幕剧的译者群大多积极活跃在中国戏剧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影响到他们的翻译行为。受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的影响,他们强调导演和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中心地位,在翻译中采取了不同手段对舞台说明中的道具和人物表情、动作进行了"超务实"的处理;同时,作为当时新文化先驱,他们积极倡导戏剧的教化功能,因此翻译时在语言和善恶观念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的"务实"。  相似文献   

11.
洪深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首先通过上海戏剧协社,在话剧导演实践中使导演制得以确立,并且通过导演电影,戏剧教育和积极参与其它戏剧活动使导演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提出的消费社会与符号化思想对于中国戏剧舞台的生产来说,是个启示:戏剧为着人们的娱乐和审美而产生、发展并维持着长盛不衰,在消费社会的大潮中却难以逃脱符号化的笼罩。在戏剧舞台生产上,要不向外求,向内收敛,才能重新认识戏剧的本体,认识对新潮时尚与文化积淀的发展和继承,才能不至于迷失,进而促进戏剧舞台艺术的发展更新。  相似文献   

13.
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文学是指戏剧演出时所依赖的本子,导演、演员一般都必须以剧本的规定情境为据进行再创造,通过舞台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激发观众情感,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因此它具有冲突性、对话性、动作性、谨严集中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威尔第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歌剧家、歌剧导演,同时也是一个对戏剧和歌剧舞台有着极深修养和惊人感悟力的杰出戏剧家。威尔第的歌剧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歌剧《茶花女》是世界歌剧舞台上蛊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威尔第把剧中的女性角色薇奥莱塔刻画得更是活灵活现,鲜明的人物性格,绝妙的唱段使威尔第笔下的薇奥莱塔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学是指戏剧演出时所依赖的本子,导演、演员一般都必须以剧本的规定情境为据进行再创造,通过舞台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激发观众情感,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因此它具有冲突性,对话性,动作性,谨严集中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变换着它的花样,让我们眼花缭乱,甚至会晕头转向。在这样一部多幕的戏剧中,我们是自己的导演,自己的主角, 这是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不管台下有没有观众,不管是  相似文献   

17.
戏剧舞台上常用道具,高明的剧作家和有才能的导演,从来都不忽视舞台上任何一件小道具的作用,他们决不把小道具看成是剧中的无足轻重的小事。文学作品也如此,绝不是无关紧要的,鲁迅曾经说:只要在头上戴上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可见,一篇文章中,有时看来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物件,如果安排得不恰当,就可以影响到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以至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这时,它就不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了。  相似文献   

18.
郑廷玉剧作的舞台效果任全高对于戏剧来说,舞台是连接演员与观众的纽带,是戏剧生命的载体,元剧作家普遍具有重视舞台效果的传统,郑廷玉尤为突出。他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传达他独特的思想个性,并通过戏剧舞台,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从造型、色彩和材质三个方面看,舞台人物造型中的服饰艺术语言在受到戏剧过程与角色性格限定的同时,具有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现戏剧思想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是其导表演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他对中国现当代话剧理论,特别是导演理论的重要贡献。从焦菊隐戏剧思想的发展来看,其戏剧—诗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年代至30年代为第一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三阶段。焦菊隐戏剧—诗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了戏剧与诗的内在关联,将诗性的呈现视为戏剧导表演的终极追求,而这在当代话剧导演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