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弄清与其相关的若干重要概念.那么,从理论上搞清楚“模式与中国模式”、“特色与中国特色”、“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些重要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是通过“时问特色”、“空间特色”、“质的特色”、“制度特色”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该理论体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拓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艰辛探索阶段,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奠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创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为线索,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丰富发展了的、被实践检验正确的、形成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成熟和理论自觉,内在地体现出中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实践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单具有名称、概念的性质、属性,而且更加彰显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把社会和谐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世界现当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取向、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本质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的方向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的理论支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后,许多入围绕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揭示“中国特色”的内涵。而从中国国情角度谈得较少。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界定“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提法本身包含了两个修饰性定语:“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省略了一个宾语“国家”,属于动宾结构。按照严格的语法结构,这句话应完整地表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词汇本身是一种政治性修饰用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统一的,且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重要任务。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中第一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材体系中的定位,必须讲清楚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清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讲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三者的关系,讲清楚新时代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讲清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者的辩证关系,讲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曲折性。  相似文献   

13.
六个“为什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六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辅助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在教学当中渗透和运用六个“为什么”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这六大重要的理论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由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多元一体”“团结奋进”“守正创新”的文化属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水源”“能源”“光源”的时代价值,夯实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纲领。《报告》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许多论述,很有新意,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受主客观复杂矛盾等盲目必然性所支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还处于“无可奈何”状态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还处于其必然王国中;相反,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已经“游刃有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就进入其自由王国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王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王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上的新飞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充分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7.
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均简称为“特色理论”)的精髓,也就是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揭示出“特色理论”的本质和精华,对于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完全一致的。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才能实现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讨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商品”“生产关系”“人民”“国家”四大核心范畴展开。而关键性争议则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经典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成熟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观点等一系列核心命题。这种状况反映了既有相关研究一方面呈现学术观点多元,另一方面呈现缺少充分对话的特征。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研究,需要回答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合理推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逻辑起点确立的原则性与现实适用性的辩证统一。逻辑起点直接决定着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点与逻辑方法,因此对逻辑起点命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基于此,应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