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短板且很容易被忽视,而大学英语课程的独特性又使得在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工作十分紧迫。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劳动教育内涵为依托,分析劳动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大学劳动教育的学段特征是有效推进大学劳动教育的认识前提。当前,大学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其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中小学区别不大,甚至是简单重复。这必然会导致大学劳动教育的低效。大学劳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点就在于大学劳动教育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提升劳动教育的科技含量;要着力揭示完整劳动世界的复杂性,增加劳动教育的思想含量;要充分实现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增强专业实践的劳动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其特定的文化生态,其内部要素关联共生、动态平衡。劳动教育作为大学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新时代大学文化生态及其系统的功能作用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理性审视当前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的存在价值与发展现状,在澄清大学文化生态与大学劳动教育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大学文化生态失衡为切入点,探析大学文化生态中劳动实施环境与劳动内容构成的缺失与不足对劳动教育功能的系统实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提出“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这一概念,并从实然现状与应然特征的角度“澄明”其时代要义,进而探讨和谐共生的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容构成及其关系架构。为进一步推进大学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谐共生的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应在消解生态系统中恶性竞争等消极影响前提下,从方向上观照大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内容上融合劳动教育文化系统与环境系统,从运行上兼顾外部生态秩序与内部要素平衡,从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劳动素养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联紧密,二者的融合,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切实推动大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沿着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向进行研究,发挥教育合力,实现大学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由此,提出新时代应用型大学劳动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劳动具有四个重要因素。第一因素是手,第二因素是脑。与劳动分工以追求更高生产力的目标不同,劳动教育要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学生在不同分工环节、不同工种间不断变换,以对劳动总目标和各环节都有第一手认识。完全不动手的"脑力劳动"其实不是劳动,只是动脑筋。劳动第三因素是劳动工具,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时最需关注对不同劳动工具的上手领会。劳动第四因素是面对真实现象,因而探索性劳动、艺术性劳动都是重要劳动类型,而传统的生产劳动只是劳动中的一种。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按照显性和隐性课程两元划分,同时考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场域,本文先行给出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重点对隐性课程予以详述,包括校园内劳动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机制建设、社会真实劳动机会拓展。真实劳动、探索性/创造性劳动是高校劳动教育的核心特征,模拟劳动不应是大学劳动教育主流。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的关键是一个时间因素,就是劳动之间和之后需要时间间断以促进"反顾"以形成海德格尔所称的"考虑"。大学应促成劳心、劳力的柔性分工而自然消灭"劳心者"和"劳力者"身份的固化,开环大学的本质意蕴即在此,成人学历教育应基于学分制而与正规大学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6.
李勇  王峰  刘亮  李林 《科教导刊》2022,(31):50-52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本文针对塔里木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劳动教育路径选择原则与主要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科研劳动、工地劳动、田间劳动、实验室劳动、工厂劳动”等劳动路径及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期为提升塔里木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劳动教育效果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施丽娜  陈灵 《成才之路》2023,(10):17-20
研究以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寻找高职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思维)教学目标与课程劳动教育目标之间的契合点,构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劳动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劳动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水平,有效塑造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劳动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家提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举措。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到大学教育的日程上,而新时代下高等教育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对劳动教育重新认识尚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分析新时代下大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劳动教育体系,更好肩负起人才培养新使命与新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转变大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阐述了知识经济的3个基本特征之后,着重论述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要从4个方面转变教育思想,即:进一步扩展大学的社会职能;重新审视大学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新形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能够主动作为、乐于奉献、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我领导力与大学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是有效落实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精神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应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作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着重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动机,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着重训练学生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的思维习惯与创造性劳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行为聚焦力与共情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劳动教育的重点和方向研究李庚全劳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政府把劳动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充分地推广和采用。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的专业结构进行着较大幅度的调整,联合办学、优势互补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顶层设计与多元协同并立的劳动教育宏观生态实施策略和显性劳动教育与隐性劳动教育并重的高校劳动教育微观生态实施路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于高校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刊第十四期上曾介紹过醴陵农学院对于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初步体驗。最近該校又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总結了从創办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和经验,他們正在探索着建立共产主义新型大学的方向和途徑,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們的经验值得各新办大学参考,在教育結合生产劳动方面,对中学也有很多启示,因此,特将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5.
一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共大),是1958年创办起来的。它是以“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为特点的、以农林业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共大的创办,是江西人民遵照马克思、列宁的教育理论,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和苏区教育经验,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的教育方针是为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所指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与光教育不劳动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所指的劳动也是一种新的劳动,与光劳动不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说,贯彻方针的重大意义,在于“结合”,而且还必须结合得好。光教育不劳动是资产阶级的旧教育,这种教育最大的缺点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教育与劳动分离。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尽搞些观念形态的东西,毕业出来,还是个“嘴尖皮厚腹内空”的人。比如过去专学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和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适应变革的高素质劳动人才。梳理大学劳动教育演变历程,发现其变革的逻辑起点是为了实现个体与社会动态发展中的价值平衡。结合当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个体多元化发展的实际诉求,培养兼具优质劳动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成为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应重构劳动教育“身心共修”的价值目标、“知行合一”的课程结构、“三位一体”的实施平台和“多元动态”的评价制度,推进高质量劳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陶杨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16-217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江西共大)从1958年创办至1980年更名改制,历经22年,共培育了22万余名人才,分校一百多所,在当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三农"服务模式为江西农村和农业战线培养输送了一批高、中级科技人才和数以万计的具有初级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型农业劳动者,为向广大农民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推广"科学种田"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为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教育体系,做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22年的办学经验,科学借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三农"服务模式,对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有很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吉森大学、卡塞尔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波茨坦大学与汉堡工业大学是德国独立设有劳动教育专业的六所高校。通过对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其课程体系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以培养综合行动能力为基本导向;课程设置指向劳动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课程实施凸显实践行动技能的培养;课程考核重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综合分析其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总结具体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指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办好共产主义大学的三件法宝,是我们工作的指路明灯。现在,谈谈我们在一年来实际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