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莫言获奖令教育振奋还是尴尬?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让许多中国人感到非常振奋,因为中国本土终于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多年来就一直有一个诺贝尔情结,认为泱泱大国而无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乃是中国人的一种耻辱,当然更是教育的耻辱,因为人们有理由相信,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教育的失职。这也是  相似文献   

2.
一、莫言获奖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经报道,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对于拥有强烈诺贝尔情结的国人而言,无疑了却了一桩夙愿。因为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中国本土始终未能孕育、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也一直困扰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均有着卓越成就的这个国家,这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 ,人们对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这一问题有很多的思考乃至争论 ,尽管各执己见 ,但也有共同的指向 ,那就是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人们在疑惑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了那么多的金牌 ,而我们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却没有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于是就有人把这两件事联系了起来 ,把它作为中国教育 ,特别是基础教育有问题的论据。这种忧患意识值得称赞 ,但这种联系却未必有道理。必须承认 ,我们的学生获得奥赛金牌 ,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成绩和骄傲 ,不能对此进行随意针砭 ,更不能因为尚未获得诺贝尔奖而把奥赛…  相似文献   

4.
今秋,是美国丰收诺贝尔奖的季节。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大多数奖项。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旧没有听到诺贝尔奖的脚步声。于是,像往年一样,关于我国科学家何时能折桂诺贝尔奖的言论再次蜂拥而起,不少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一年一度地准时爆发了。情结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如何摆正它。 诺贝尔奖与它的意义 诺贝尔奖是根据105年前去世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一种科学奖项。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共获得了 355项发明专利,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诸多领域。诺贝尔生前经营油田和炸药…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道,诺贝尔奖金自设立以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本土中国人获得过呢?是啊,诺贝尔奖金年年在评,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过这项殊荣呢?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不说获得,就是连个提名也少有啊。这确实叫人纳闷。  相似文献   

6.
【话题引入】2009年诺贝尔奖如期揭晓,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又勾起了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虽然各家媒体并没像2008年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那样铺天  相似文献   

7.
莫言从斯德哥尔摩回来了,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多月来围绕莫言获奖的新闻狂潮浪花渐平.也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国人有了诺贝尔奖情结.据说,在1999年,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曾经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本土会出现可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所以,本世纪以来,每年到诺贝尔奖公布时,总会有人问:中国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问得多了,也未见有获奖迹象,于是乎有人愤愤然声言杨氏预测是忽悠.这回,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虽然是文学奖,而不是科学奖,并不能验证杨氏预测,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好兆头,给了有诺贝尔奖情结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心理抚慰.  相似文献   

8.
正一多年来,"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问題一直不绝于耳。文学界不必说了。我在大学教书,学生们也常常问这样的问题。由此可见,国人有深重的"诺贝尔情结"。这"情结",无疑是中国文化何时走向世界、何时得到世界的尊重这一心态的强烈体现。虽然,事实上,中国文化已走向了世界——从无人不爱的中国菜到神奇无比的"功夫",还有高深莫测的"风水"、华美绝伦的京剧、酣暢淋漓的张艺谋电影……但国人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奖在它百余年历史中,一直被视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象征和衡量科学发展的标尺。一国的科技水平常以拥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依据,美国获奖者人数的领先与欧洲获奖人数的相对下降代表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诺贝尔奖的这种标尺效应也是国人诺贝尔奖情结的由来,但我们在看到诺贝尔奖激励效应的同时,也不应忽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们一直对我国从未获得过一项诺贝尔奖而心存慨然、愤然,当你听了陈钢这一番话,再环视我们正在从事的教育事业,真的,平心而论,你还慨然、愤然得起来吗?我们是否真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2,(21):11-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媒体将其与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文艺复兴等等联系在一起,还有的在找其与我国教育的关系。强烈"诺奖情结"的一大表现,就是想用一次获奖,来证明什么。但莫言获得文学奖,能证明的只是他的作品得到了诺奖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其他的却很难证明。通常,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立国 30年左右便会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 39年,捷克 41年,波兰 46年,巴基斯坦 29年,印度 30年……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已经等了 50年,而且现在还在等待之中。中国人不甘心在诺贝尔奖前徘徊,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了,应该查查毛病到底出在哪里了。 一、诺贝尔奖为什么与我国无缘   中国人笨吗 ?中国人过去不笨,这是历史早已证明的事实。中国人现在也不笨,有两例很能说明问题。一是诺贝尔奖 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虽没有一个中国籍公民,但却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 6位美籍…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诺贝尔奖开评之前,从在台湾的李敖到在大陆的巴金,他们传奇式的获得诺贝尔 奖提名的新闻,在传媒上热炒了好一阵子。   近年来,中国人对自己从来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而忿忿不平。有人提出是语言问题。文学奖的评选,语言确实至关重要,但别的奖项,语言就没那么重要了。   今年的诺贝尔奖揭晓以后,我们发现,还是没有中国人。虽然,这多少已经是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些怅然。而且这种怅然不仅在于我们发现诺贝尔奖没有中国人,还在于我们发现诺贝尔奖和往常一样,没有落下美国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两名美国人——一名来…  相似文献   

14.
赵阳阳  吴伟 《物理教师》2009,30(6):50-51
获得诺贝尔奖是国际上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至今科学史上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家庭乃是居里家族,一家4口人获得三次诺贝尔奖,即一次物理学奖,两次化学奖,可谓诺贝尔奖“专业户”,同时他们多次获奖的经历对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0,(7):8-8
《教师博览》2010年第5期发表王旭明的文章指出,现在我们把教育的功利性抬得太高了。如果去采访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会发现,他们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时候,学校肯定不是把他们当做诺贝尔奖的苗子来培养的,这就是教育的非功利化对人的重要影响。教育的本质不是让人升官发财,而是塑造人生。  相似文献   

16.
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诺贝尔奖情结,认为中国一直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甚至不如巴基斯坦,因为巴基斯坦都有人得到过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7.
何山石 《初中生》2009,(3):58-59
诺贝尔奖是没有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当然,没有这一奖项并不表示数学家永远与诺贝尔奖无缘。莱昂尼德·赫维奇就是数学家,但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获得的是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8.
在踏上德国国土之前,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心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3,(3):74-74
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的角色不同,影响的方面就不一样。诺贝尔奖也会父传子诺贝尔奖的获奖史上存在着不少父子档,这是基因的影响,还是环境的使然?1906年汤姆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自己的孩子和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7名学生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最直接地说明了外部激励比基因遗传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是没有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当然,没有这一奖项并不表示数学家永远与诺贝尔奖无缘.莱昂尼德·赫维奇就是数学家,但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获得的是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