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与分析4364名不同性别、年龄机关工作人员的骨密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风险评估。研究方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1. BQI、T值男、女均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0.001),随BMI增大呈升高趋势(P<0.001);男、女BQI均值分别为92.55依17.63、87.41依15.43,T值分别为-.972依1.47,-.425依1.54。2.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两者合计检出率男、女分别达55.8%和40.1%;45岁前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并随BMI值增大而降低(P<0.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 、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食用牛奶、偏食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高度相关(P<0.01)。结论:1.机关工作人员的骨质强度和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BMI的增大而提高。2.机关工作人员缺钙、骨质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人未达到良好骨峰值。3.性别、BMI、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食用牛奶系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年龄、偏食为骨密度的危险因素;偏食、上班步行和年龄的优势比突出,与骨质疏松的关联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大学女生体成分与骨密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春市大学女生的身体成分和骨量水平,探讨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和体成分分析仪对长春市251名大学女生的体成分、腰椎、股骨颈和Ward’S区的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总体重、BMI、瘦体重及体脂百分比均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排序为:总体重〉BMI〉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经常运动女生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与较少运动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重可能影响女性骨骼健康;体育运动可促进形成较高的峰值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DXA)对149位绝经前女性进行全身骨密度和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同时进行骨密度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营养状况、生活习惯、体力活动水平、药物与疾病史、遗传史、峰值骨量情况、月经生育情况等。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豆制品、体力活动水平、18-30岁之间是否经常参与体育运动、体重、瘦体重、脂肪含量和BMI与全身骨密度呈显著相关,最终体力活动水平、18-30岁间的体育运动和瘦体重3个因素进入影响骨密度的回归方程式,可以预测绝经前女性的全身骨密度。结论:体力活动水平、18-30岁间的体育运动和瘦体重是影响绝经前女性全身骨密度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排球运动对男性青年骨量与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logic QDR 4500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量体院院队男性排球运动员全身及各部分的骨密度与身体成分,并与对照组比较,探索排球运动对男性青年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科学训练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可以显著提高骨密度和瘦体重,并体现出明显的专项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人体骨密度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在骨质疏松的病因学中 ,运动是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的骨密度都有影响。通过对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以期对开展健骨运动处方的研究、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机理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对体育院校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影响体育学院学生学业成绩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个性特征之“情绪稳定性”、“内外倾向性”、“精神质”、心理控制源之“外力控制”及应付方式之“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对体育学院的教学及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动和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轻微外伤易导致骨折发生,其并发症可危及生命.但长久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正确的认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对运动提高骨密度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小抓起,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创编出一套适合中老年低骨密度者进行练习的"健身健骨操",并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计编制适合骨质疏松人群的健身健骨操,通过实验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实验选取成都市40~65岁城市居民52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24周的健身健骨操练习,在运动干预前后,检测BUA、T值、Z值、体脂及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同时在进行健身操运动的过程中,采用遥测心率表对其心率进行实时监控。结果:BUA、T值、Z值、体脂实验前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骨密度者通过健身健骨操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的骨密度。提示,有规律的从事该操可以起到健骨的作用,同时对健康的其它指标也有改善作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运动锻炼的心率应控制在(120±10)次/min、不超过140次/min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鼓舞这一中老年妇女喜闻乐见的传统群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晨练腰鼓舞队的中老年女性46名,锻炼时间均在1年以上;另在社区抽取没有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中老年女性47名为对照组。年龄在47岁-69岁,平均年龄59±5岁。采用以色列产SUNLIGHT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桡骨骨密度(BMD)的T值、Z值。结果:1.两组身体形态指标没有差异性,而骨密度T值与Z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2.非运动组年龄与骨密度T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腰鼓舞组不随年龄负相关,且T值高于非运动组。结论:腰鼓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防止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3 316例济南市脑力劳动者骨密度的测量,为该地区脑力劳动者骨密度正常值提供数据资料,分析济南市脑力劳动者骨密度的现状与变化规律,以期据此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在实施一般性体质检测的基础上,对20~59岁脑力劳动者(男2 234,女1 082)的骨密度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男性骨强度30~39岁组比20~29岁组、40~49岁组比30~39岁组下降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P<0.01).女性骨强度30~39岁组比20~29岁组、50~59岁组比40~49岁组下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P<0.05).男性40~4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达到了5.31%.女性50~5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为0.64%.结论:随着增龄,济南市脑力劳动者的骨强度指数呈下降趋势,男性40岁之后下降明显,女性50岁之后下降明显;随着增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老年男性骨质变化特征,揭示其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绝经后妇女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比较,探讨太极柔力球对绝经后妇女骨形态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和骨状态.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也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相关指标的提取,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影响分析。结果:研究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的文献共20篇(30项研究)满足纳入标准。结果:性别、不同部位、年龄段、运动形式、干预时间、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对体育锻炼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总体上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但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性别、锻炼形式和干预时间、年龄段的影响而不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人群的骨密度效果较好。具体而言,干预时间超过12个月、每周超过3次、每次控制在30~60 min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尤其对于腰椎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其差异产生原因还不明确,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石膏固定42只大白鼠的右后肢4周,去固定后第一、二、四周参加慢跑训练(左后肢供自身对照).用软X线及CT底片拍照,经光学显微镜放大35倍,计算跟骨骨小梁数目;直接测量跟骨各径线、体积;用X线骨密度仪测定跟骨结节的骨密度.结果表明,固定4周后,跟骨宽径及体积变大、变形;骨小梁数目减少.康复慢跑训练,右跟骨骨膜反应.足、踝损伤经石膏固定的运动员,提踵能力下降,不敢持重,不敢完成跳跃落地动作,其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宜健身运动与植物雌激素复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名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EG)、口服大豆异黄酮(SG)、适宜健身运动结合口服大豆异黄酮锻炼(E SG),测试锻炼后的瘦体重、肌力、腰椎骨L2-4的BMD和BMC、血AKP、ACP、E2.结果:E SG实验后的瘦体重/体重指数、肌肉力量明显高于SG,E SG的BMC与EG和SG比较具显著性差异;E SG的ACP活性明显低于实验前和EG和SG,而AKP活性的变化实验前后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小结:适宜健身运动植物雌激素复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可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的代谢,减少破骨细胞分泌和阻止骨丢失.建议防治骨质疏松的适宜健身运动宜选择跑步或低冲击有氧操结合四肢和躯干部的肌力训练,同时服用植物雌激素的效果比单因素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脉冲电磁场(PEMFS)可安全、有效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归纳了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分类、综述了脉冲电磁场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意在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S)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结果认为脉冲电磁场(PEMFS)可能通过作用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内成骨、骨局部调节因子、基因表达及骨代谢达到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