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船山(夫之)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镇,但是学界对船山美学与文艺思想展开研究却是十分晚近的事。从晚清时的零星评价到本世纪初大量论著涌现,船山美学思想研究走过了一条由零散到系统、由诗论到艺术哲学到美学、由传统研究到多种方法论并存的道路。船山"集大哲学家与大文论家于一身",其所处"坐集千古之智"的时代机遇、其鲜明的问题意识,以及其遍注群经的著述形式,使得研读他的哲学与文论成为后人走进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2.
船山诗学,与中国古典文论一同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语义的含糊性.通过辨析<姜斋诗话>中船山先生正横渠之学、斥佛老申韩的具体情况,得出对船山诗学的定义,即纯正的正统思想,而又直面现实正析善恶的伦理诗学.由船山的诗学观得出一些启示,即中国传统思想突破之难和中国诗学的实践理性之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在我国哲学领域一直是探讨之根本性命题,由这一思想发源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模式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作用,且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两家乐论美学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主客体音乐审美品评之间的一种主导境界,更传达出本体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种行而上之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4.
"和集"一词原由古印度众贤论师提出,其为熊十力所吸收和改造后就被用作重要的哲学术语来阐述其思想,他由"‘小一’和集"而推说"人类和集",从宇宙论过渡到政治哲学,设想了一种建立共同体的方式。"个体"与"均平原则"是探究其"人类和集"思想的两大线索,但他对"个体"有"小体"与"大体"两重界定并且更推崇后者,所以其之"人类和集"思想归极于人人皆成士君子,共往天下为公之道而立均平大公之制,直臻群龙无首太平之世。由此,熊十力的"人类和集"思想就与其内圣外王说相连通,构成了"内圣"与"外王"之间的中介环节,构成了"内圣"向"外王"发展的新进路;然而此中实已暗含着道德与政治的合、分二义,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与其说是一位史学家、文论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乾嘉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章学诚却在思考学术的意义何在。他提出"六经皆史也"与传统经学之"经学即理学"相抗衡。他认为"六经皆器",只不过是"先王之政典",因此经学训诂不足以明道,而通过文史却可以见道。由"文史见道",章学诚将文、史、哲都结合到了一起,指向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使文与史都有了哲学意义,也使哲学不流于空泛。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论文议史,直指文心史意,见前人及时人所未见之处。  相似文献   

6.
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以对意识形态化的宋明道学流派批判为基础,重点对君主"疑、私天下"的封建集权主义,腐化误国的"墨吏猾胥",逾"矩之道"的消费观念等展开了严肃的批判.船山社会批判思想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寓批判于典籍诠释之中,采取借古讽今的批判技巧,笼罩着浓郁的伦理道德倾向.可以说,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算和总结,无疑重光了中国哲学的批判精神,为后来的中国民主启蒙思潮勃兴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7.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不仅是一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家,其形式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对立批判”到“对话论争”、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从“多元解读”到“反思建构”的曲折本土化过程,建构了“现代形式悖论”“审美反映符号机制”“结构范式的总体性”“形式的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本土化命题,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现代性语境中,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走出了与形式主义文论敌视的误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它虽不如西方美学那样系统化、专门化,但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著作,以及后来各个时期的哲学、文论、画论、乐论、曲论等中散见的大量美学精华来看,某些方面并不亚于西方美学,并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仅就清代画家石涛的画论中的美学思想,管窥蠡测,粗浅论之,恭请识者哂正。  相似文献   

10.
《船山研究》是本刊长期设立的以研究船山思想为主、进而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特色栏目, 其宗旨在于全面、深入地研究船山思想, 发掘船山思想的深层价值内核, 以推动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船山学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自许, “坐集千古之智”并作新的超越与发展, 体现了中华民族“旧邦新命”和“继往开来”的文化品质, 贡献给了中国与世界许多精湛而隽永的人文智慧, 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它那深不可测的精神学术底蕴。船山学是湖湘学术和文化的集中代表, 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令人“仰之弥高”的璀灿星座, 是世界哲学文化史上一口如同尼采所说的源泉不断的“文化深井”。在新的由“拔根”走向文化“扎根”的世纪, 如何深度地发掘船山学的精深富藏, 开拓船山学的新的学术领域和精神空间, 是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刊组织的这一组笔谈, 纵论横议, 点面结合, 从“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的角度和层面论述了船山学的开新问题。我们衷心地希望一切关心中华学术文化和致力于中华学术文化伟大复兴的人们, 都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深入系统地研究船山思想学术, 以期将船山学推向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