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自柯南道尔于 1886年发表了《血字的研究》,在他笔下就诞生了一位集冷静、严谨、博学、睿智于一身的天才犯罪学家──福尔摩斯。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诞生于威尔基·柯林斯与爱伦·坡两位推理悬念小说大师的作品之后。虽然柯南道尔受两位大师影响颇深,但他的小说却与两位大师的作品风格迥异,这也正使他成为了推理小说界的另一位大师。威尔基·柯林斯的小说,偏重故事情节却忽略推理过程本身;爱伦·坡的小说将推理过程过于学术化,使之复杂、乏味,令一般读者难以理解,大大削弱了小说的吸引力。而《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却…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曾是二十年代浪漫抒情小说流派的中坚代表,但他后期的小说却呈现出与前期迥异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倾向,本文拟在着力分析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出奔》的同时,探索郁达夫文学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存在之思”、“非真实性”、“相对性”的小说观,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意味。他对小说论文化、复调法、音乐性、喜剧化的文本发现,也为小说形式的开拓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可能性。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代中国文学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4.
吴明善 《英语辅导》2002,(11):28-28
在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土人被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拯救。他没有姓名,鲁滨逊就叫他Friday,因为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救的。  相似文献   

5.
林纾,作为古大家,既兢兢于古,又热情于小说翻译与创作,其中的转换因子是“小说笔法”。林纾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笔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圆融,并逸出到小说翻译与创作,使其古与小说独具风味与魅力,具有深刻的化意义,体现了雅俗学的共容与交融。林纾和他的作品凝固成新旧学的临界态,而“小说笔法”则成为这一状态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夏元明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29-30,39
熟悉何存中的读者.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何存中的小说中极少女性形象。有的大多是男性,尤其是“父亲”,几乎成了何存中反复抒写的对象。他的小说中,即使有女性主角,那也是被男性化了的,如《桃之夭夭》里的六婆。何存中小说的遮一突出特点.足以说明他心灵深处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一生是爱恨交织的一生。他痛心于国人的“瞒和骗”,批判他们麻木地追求“圆满”;但同时,他深爱着我们这个民族,他不愿看到国人悲苦的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灰暗。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有时使用“曲笔”去添加“圆满”。鲁迅对待“圆满”的矛盾心态,形成了他部分小说与杂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心声》主要写学生李京京主动要求在公开课中朗读小说《万卡》,而程老师以其声音沙哑为由拒绝了他,但在公开课上他仍然要求朗读并获得了成功。而李京京的朗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走进了作品,从中寻找到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里有一个“六一公公”,他为什么叫“六一”呢?是因为他排行六十一.还是因为他六十一岁?  相似文献   

10.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相似文献   

11.
1989年,金庸辞去了他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职务。1992年,他又辞去了《明报》集团董事长的职务,退出了他所热爱并经营多年的新闻界,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涯。对于那些熟悉金庸的武侠小说的读者们来说,金庸的举动并不会使他们感到意外,他只是重复了他在他的小说中所多次描写过的英雄人物的结局。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正是用“退隐”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作为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队伍“红巾军”领袖的政治生命。而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中,金庸再一次描写到这一点,尽管韦小宝荣膺了“鹿鼎公”这样显赫的职位,并深得…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又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河”与“岸”——论《河岸》的意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苏童已有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历史,他的那些小说常常被冠为“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等各种名称。苏童在小说的语言运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赢得了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15.
新小说之所以新,是有着与传统完全颠覆的理论。罗伯-格里耶认为,新小说是不完整的小说,具有时间安排上的瞬间性、事理反映上的本真性、体系结构上的破碎性,因而与传统小说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连续性、在事理反映上存在矛盾性、体系结构上具备了严密性完全对立性。他所倡导的"空缺"论意义重大,概括了新小说派的主要特征,丰富了小说创作理论,因而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以下简称《清》)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说,因为它被编排在“情节”单元,所以我们的教学往往会围绕话题的小说知识设计,下面先展示一公开课的教学片段:师: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局部摇摆,朗读小说的高潮部分(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感受一下,小说经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从“先锋”到“世俗”的转型是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余华从沉溺于叙事迷宫到用朴素的文字讲述中国人的生存苦难,从“无我”的“零度叙述”到“有我”的介入,从而使他的小说有了文学应有的力量和深度。但他又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他小说的内核仍是对人的命运的寓言化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世界小说逶迤穿行至今,景况日益式微。但“小说死了吗?”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仍是争执难下。昆德拉作为小说家,对小说可谓情有独钟,他本人不但创作小说,还研究小说理论。在他不成体系的小说散论中,他实现了对小说理论的解构。在架空小说与哲学、历史、现实的关系的基础上,他通过描述小说的发展轨迹来重构自己的小说理论。他认为小说存在着,而且小说有存在的必要,有存在的姿态,有独特的内容,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审“丑”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定意义上说,小说《金瓶梅》是一幅“百丑图”,西门庆集众丑之大成,他既是丑之主角,又体现出一种“否定的美质”。他不是概念化的丑角,而是“丑”王国中的“这一个”。小说在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尝试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其审“丑”过程中的明显失误,使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中掺杂了严重的自然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炜是新时期最为重要的小说作家之一,在其小说创作中对于人的“个体”存在意义的发现和肯定贯彻始终。在封建文化的阴霾中闪露出对于“个体”价值的呼唤,在集体主义的时代氛围中凸显个体的存在的意义。在现代性的速幛中认识到个体价值被解构的困惑,这些都折射出张炜小说对于“个体”价值存在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是他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