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叙文的情节不但是文章的主要载体 ,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情节是作者思维的外化 ,它凝聚着作者的奇思妙想 ,交织着作者感情的脉络 ,展示着作者个性的风采。针对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情节平铺直叙、清淡寡味的现状 ,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记叙文的情节美 ,加强学生创作中美化情节的意识。记叙文情节的审美特征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含蓄蕴藉的委婉美。文章美在含蓄而忌直白 ,所谓含蓄就是不把要表达的意思和盘托出 ,而是给读者以暗示 ,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领会作品深层的含义。然而 ,学生在情节的设置上存在着“急转弯”的弊病 :刚才还…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故事情节的安排凝聚着作者的精妙构思,有着独特的情感脉络与个性风采,是事件经过提炼的结果。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寓巧妙的情节于完整生动的故事之中,从而体现其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事实上记叙文大多数都是记事的,即使是写人,也是离不开记事的。既然是记事的,那么记叙性的文章就会有情节,有情节就会有故事性,有故事性就有趣味性。文章有情节即可避免内容的空泛,这一点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知道。  相似文献   

4.
情节是记叙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来源于事件,但绝不等同于事件。情节的安排凝聚着作者的精妙构思,有着独特的情感脉络与个性风采,是事件经过提炼的结果。要使记叙文的情节抓住读者的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连所谓"连",就是指在安排情节时,以一条或多条线索贯穿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情节片段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能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物、景、情,可以是时间、空间,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 《高中生》2014,(10):6-7
"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知、情、意、行的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反观当下一些学生写记叙文,他们在情节设计时接的不是"地气",而是"仙气",穿越、超级链接、脑筋急转弯等手段轮番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来说,记叙文写满800字不成问题。问题是有的同学平时喜欢写超过1 200字的复杂记叙文,情节绕来绕去,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阅读才能看得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这在高考中是不适宜的,因为阅卷速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高考中合适的记叙文应该是:主体情节简单不复杂,描写功夫下到"边角料";讲故事不要跨大步,可以穿插回忆性叙述让节奏慢下来。下面分别以2015年高考江苏、湖南各一篇满分记叙文为例详述如何合理控制记叙文情节推进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记叙文写满800字不成问题。问题是有的同学平时喜欢写超过1200字的复杂记叙文,情节绕来绕去,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阅读才能看得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这在高考中是不适宜的,因为阅卷速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高考中合适的记叙文应该是:主体情节简单不复杂,描写功夫下到“边角料”;讲故事不要跨大步,可以穿插回忆性叙述让节...  相似文献   

8.
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记叙文的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这四个部分要叙述完整,也要详略得当,还要注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具体说,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情节叙述完整情节叙述完整了才能给人完整的印象,才会让人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既是人们认知的需要,也是故事发展的需要,更是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8,(7):61-61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要么由于早已想好了下一个情节的发展脉络,于是加紧速度心急地来个"三级跳";要么由于思路断层而随意将情节片段连缀起来,却忘了进行适当的过渡,以致文章上下文欠缺连贯性。这些都造成文章情节过渡太快,严重点的甚至让人不知所云。情节过渡太快是学生写记叙文时表现得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文章缺了一环少了一线,整个故事的情节就不连贯,读上去也不通顺。下面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情节,是故事的骨架,是在叙事文中能被浓缩和转借的部分,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左传》在情节上的精心安排与作者对各情节类型的把握是分不开的,全篇贯穿着编年体式的情节类型。在编年体的模式之下,传记性、游记性以及戏剧性的次情节类型也都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从情节入手     
好些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篇幅并不长,可读了之后,即使岁月已把我们推向中年老年,我们却仍然清楚地记得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深切地感受那蕴含在语言和行动之中的某种思想和性格。这是什么原因呢?不难发现,凡能把人写活的记叙文,一般都具有真实而生动的情节。而所谓“情节”,说概括点,是指人物的活动;说具体点,是指带有故事性的并且是比较动人的典型事例,或指由人物行动、对话、内心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些活动的场面或片断。正是这些称之为“情节”的事例、场面或片断,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再现人物的形象。对于这些人物,读者是爱他们还是恨他们,是尊敬他们还是鄙夷他们,是追随他们还是唾弃他们,在很大的程度就  相似文献   

12.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要在情节曲折上下点工夫。古人将文章才子叫“文曲星”下凡。有人说此名的妙处就在“曲”字上,因为好的文章大多都曲折生动,此字道出了写文章的真谛。记叙文要写好,一定要在情节安排上动点脑筋,要学会在叙述中“拐弯儿”,这样就会避免记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指导】在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比如一般记叙文、小说、叙事散文等,作者往往会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具体的描述。如果是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物正在进行着的语言交流作具体的描写,就是对话描写。对话描写,其实就是将有关人物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具体地记录下来或呈现出来。有些初学记叙文写作的同学,不懂得如何运用对话描写,只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变化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楚,甚至让抒情、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谈记叙文写作的文章。作者以广博的知识,提出了写记叙文中情节波澜的八种方法,这是作者读书的心得,也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作者对每种方法提出了论点,并且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例证,使论点与论据较好地结合起来。同学们在阅读之余不妨下笔试试。  相似文献   

15.
读过《背影》的人,无不被朱自清先生描绘的父爱所感动。文章先用大量的文字写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常常的父亲,然而就在父亲去为儿子买橘子的那一刻,情感猛然涌动,作者紧紧抓住那“蹒跚的背影”,使文章闪出了耀眼的光芒。这种情节的“高潮”,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同时也深深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高潮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高潮的记叙文(特别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不完整的。记叙文中,高潮可以是情感积蓄“关口”处的喷薄而出,可以是矛盾碰撞时的爆破口,也可以是悬念不断推进后的“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6.
梁萍 《新作文》2022,(3):39-41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的常见文体,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会学习记叙文的写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高中生写作的记叙文中也难有打动人心的佳作.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记叙逻辑不清;二是事件情节不典型;三是情感单一,难以打动人心.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对话写作教学模式解决.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情节,就是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在记叙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  相似文献   

18.
高中记叙文写作要求学生能写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在这类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本文以《误会掀澜悬念迭生》写作指导课为例,针对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情节平淡的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探索了指导学生如何寻找叙事路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者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的线索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进程,都通过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作者的思路的描现也是不同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都有情节线索,情节发展有其来龙去脉,作者的思路也是表现在这些来龙去脉中.有些文章,作者的思路比较简单,常用单线来表现;有些文章,作者的思想比较复杂,常用复线(如明线、暗线)来表现.有时,作者的思路按顺序发展,就用顺叙的写法;有时作者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则用倒叙、插叙等写法来表现作者的思路.议论文:作者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氛围后,读者会在不自觉的阅读中进入到故事的下一个情节,从而在情景交融中感受文章之美。那么,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