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风格,是充分发展且持续连贯的艺术。它起源于英国,但美国的波普艺术真正成为了国际潮流。世界艺术中心由此从巴黎转向纽约。波普艺术在图像方式和材料运用两个方面造成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彻底完结和解体。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部分艺术流派简介之六——波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宁 《江苏教育》2008,(18):F0003-F0003
波普艺术又称流行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  相似文献   

3.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13,(19):70-71
近日,最负盛名的波普艺术开创者安迪·沃霍尔的500余件作品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这个名为"十五分钟的永恒"的展览是迄今为止亚洲规模最大的安迪·沃霍尔作品展,因而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去观瞻,同时也激发了人们进一步了解波普艺术的兴趣。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是一种取材于流行文化的艺术形式的新运动,于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相似文献   

4.
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流行与信息时代的文化,以大胆创新的主题、材料和形式,结合音乐,服装,电影和绘画,在当今大众文化和用毕即弃的新物质文明中,波普设计无疑成为迎合新生活方式、新观念的最好道具.  相似文献   

5.
究竟现代主义艺术是如何转向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呢?首先是在两个总体性概念下的转换:即由历时性转向共时性,或称之为历史意识和深度解释的存在转向历史意识和深度解释的消失;其次是艺术家讲求个性风格与自我的中心转向仿像的机械复制与观念的“去中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主义艺术之“焦虑”向后现代主义艺术之“耗尽”的新病态的转换;最后是追求自律的审美观念转向商品化倾向的消费观念。艺术以至文化中的这些逻辑转换关系,为我们确定了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这两个不同文化分期的艺术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5新潮、波普热、后波普等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认为波普现象已不再是主流或最前卫的艺术形式;真正的艺术是贴近生活、表现生活,使艺术向大众靠近。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现代艺术和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西方现代艺术是在物质方面的极大充裕与富足而精神方面极度空虚与无助的现代社会土壤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 ,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美学可以概括为浪漫主义文化时期的艺术和美学 ,其发展可大致划分为经典艺术时期、艺术上的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后现代时期等 3个阶段 ,艺术与美学理论的关系在这 3个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漫谈波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艺术作为美国60年代的流行艺术样式,正是对艺术自身"破"与"立"的找寻,进一步开放人们的艺术思维,从而丰富了后现代主义绘画的可视空间,波普艺术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从其"破"旧艺术形式,与"立"新艺术形式的角度上来看,对于我们时下的艺术创新仍能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艺术大参考     
劳申伯格(1928年-)美国人劳申伯格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波普艺术又称通俗艺术或大众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传统艺术和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家们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变成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极大拓展了艺术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波普艺术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艺术大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成品”艺术作为西方现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形式,自杜尚以来不断开拓艺术实践的现实疆域,在波普艺术运动中更是达到全面发展。波普艺术家通过对“现成品”实践方式,强化了波普艺术的大众性。文章就波普艺术家现成品实践的理论背景、创作态度和实践形式进行梳理,对其方式、样态、诉求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现成品”艺术实践在波普艺术中所呈现出来的主要倾向,讨论其间“现成品”实践的形式变迁,以此揭示波普艺术的形式特征及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一婷 《考试周刊》2009,(36):58-59
现代主义艺术以其反传统的姿态吸引了众多的理论家的目光,本文分析了斯宾格勒、齐美尔、奥尔特加、卢卡契等四位理论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观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传统精神使得理论家对其发展前景抱有悲观主义,即便如此,现代主义艺术仍拥有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沃尔夫曾经说过:"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因为装饰艺术的历史构成了人类艺术史发展的主线"。[1]装饰的发展影响到所有艺术流派的发展。而现代主义艺术的变革从根本上说亦是离不开对装饰的理解、认识、和借鉴的。[2]31作为装饰艺术起源时期的原始装饰艺术,抽象性的表现也已几乎成为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想主流。由于现代主义艺术对原始艺术抽象性的独特理解,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抛弃了很多如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繁琐装饰表现,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东西,力求用极少的内容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而他们的极简主义对于以后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设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装饰、原始装饰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概念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始装饰艺术抽象性对现代主义艺术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恶搞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正确看待恶搞,首先是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在恶搞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些草根艺术家的艺术潜质,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次就是要正确看待它的存在.恶搞作品是典型的草根艺术,草根和精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精英的高雅艺术文化,草根的平民艺术文化.我们不要同化草根艺术,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不妨考虑草根文化与精英艺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大众艺术作为艺术发展的历史产物之一,已成为当代中西社会倍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大众艺术是指贴近大众生活,浅近、平易、流行的艺术.大众艺术具有艺术性、商业性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追逐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的同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和遗忘了支撑着我们整个艺术并可以让它永恒不息的精髓元素——传统文化。在激情燃烧的现代主义艺术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感悟。传统文化与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异化了的社会,它犹如"铁笼"一般牢牢将现代人囚禁于其中。而在这样"无望"实现解放的"铁笼"社会中,艺术则能以其自身的形式对苦难和罪恶进行赎救。阿多诺站在现代主义巅峰的高位上,以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为逻辑起点洞穿了启蒙理性统治权力的狂妄,以否定的辩证法进一步揭露了启蒙理性的抽象的同一性原则所依傍的形而上学统治权力的秘密,最终用现代主义艺术当作拯救手段来对抗高度发达的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而现代主义艺术由于包含了现代艺术的内在基础及其"反艺术"的成分,因而这条悲壮的救赎之路自然终结了现代主义及其自身。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波普享乐主义思潮,以社会大众(中产阶级)为主体,以物性享乐和欲望满足为原则,借助现代媒体传播其价值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时尚的、艺术的和性的享乐主义等类型。波普享乐主义的广泛流行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传统道德崩溃、社会凝聚力弱化、个人主义泛滥等后果,对欧美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研究波普享乐主义滋生、蔓延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准确把握其理论实质和社会危害,对于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增强自身的鉴别力,有效防范和自觉抵御各种伪文化的侵蚀,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波普艺术与照相写实主义是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现象,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从个体反叛角度可以看出二者的流变关系与面貌异同。波普艺术借用商业手段反对纯粹形式的表达,但又不可避免地保留了艺术家的个人性格;照相写实主义侧重于通过回归艺术技法而客观呈现外在世界,二者的关系体现了艺术史演变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闫真 《文教资料》2012,(4):77-79
他是一位商业艺术家、摄影师、导演兼电影制片人、商业设计师、日记作者、音乐制作人等,他无所不能,涉猎多个领域并取得不朽的成绩,一提到他,让人立刻想到美国的波普艺术。他的作品就像镜子一样,准确无误又毫不留情地反映出美国的现实,他就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形象代言人"———安迪.沃霍尔。本文试图通过对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的名言"15分钟"及他的作品介绍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来解读安迪.沃霍尔本人及他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