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其实,创造"最优标准",培育"精英人才";勇担"人类使命",挑战"人类未知";造就"顶尖大师",贡献"原创性成果";夯实"基础研究",追求"开拓性发展";张扬"大学之道",哺育人类精神情怀,这些才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应有贡献"或"应有价值".应当说,21世纪,中国研究型大学能不能在"实质性贡献"方面达到以上的"应有高度",这确实是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职能观视角下,西方大学理念经历了三大历史演进阶段,并形成相应的三种典型理念:具有英国牛津大学传统的"教学型"理念、德国柏林大学传统的"研究型"理念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服务型"理念.同时,每一历史阶段的大学职能新理念都是对过去理念的拓展和有机结合.因此,21世纪的大学理念要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同时分清主次,把握好大学理念的主旨,勇于承担大学应有的社会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3.
大学制度创新显然不是指对现实的大学制度进行修补或完善,而是应该创立一种新的、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大学制度.这种大学制度可能与现行的制度有联系,可能继承了现行制度中的许多合理内容,但与现行的大学制度无疑是不一样的,应该比其更接近大学本质,更符合大学规律,更体现大学的特性,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潮流,能够得到大学教师们由衷的认同和真诚接受.这种制度可以使大学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亦即"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国家的文明和进步,甚至引领国家的文明和繁荣",发挥大学对国家文化、科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促进或引领作用.这种制度在创新方面有两重内容:一是改传统大学中的"人治"为"法治".二是改传统大学中的"治事"为"治人".以伟大的大学建设伟大的国家,是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教育改革与大学教育发展 1.中学教育观念更新与大学教育理念的重建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提出最先是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中提出来的,后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了高等教育的理念也发生相应改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包括价值观层面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学生观层面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活动观层面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训承载了一所大学的理念与理想、历史与传统,是大学的"文化名片",然而,我国大学校训却存在雷同、刻板等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讨论与反思,这直接推动了近年来大学更改校训的"热潮".反思大学校训,不能仅停留在文字推敲层面,还要透视校训背后的文化根源--大学校训之思实质上是大学文化之思.  相似文献   

6.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像一顿美餐,让人感觉有滋有味,食欲大开.物理课欲"开"学生的"胃口",就一定得讲究它的"味".那么,物理课应有哪些"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应有以下"三味".  相似文献   

7.
2018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必须改变陈旧教学理念,建设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金课".据此背景,探讨了大学英语"金课"建设需要满足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1月5日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周济部长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思考两个问题",制定"三个规划".两个问题:一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即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问题;二是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充满理想的,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进行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西方大学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德国威廉·冯·洪堡"自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基本脉络前进的:一是"注重理性"始终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其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二是"象牙塔"始终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其实质是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独立精神.这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的"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未能切实开展,主要原因在于办学经费有限、领导重视不够、教师资源不足、学生重视不够四个方面,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在于坚持"一个教育理念",贯彻"两个基本原则",协调"三对教学关系",建构"四级管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理念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规定,它决定着大学的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规范着大学精神、大学文化;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也集中反映着对大学的本质、功能与办学规律的理解和价值追求,体现大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三者紧密相联,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大学"这一社会存在所应有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应展现出的基本品格,并内在地规定了大学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2.
一、确立了阅读课型的基本理念 "以读为中心"是构建阅读课型的基本理念.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中心,"读"是学习语文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讲",不重视"读".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读书,而是"听书",听老师"讲书".  相似文献   

13.
一、大学及大学的使命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为了使大学有别于高等专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眭依凡在其《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中利用《逻辑学》最邻近属加种差的方法,得出大学是"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可行普通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象牙塔"后的大学的功能和责任都在扩展.严格地说大学的"职能"与"功能"是有区别的,但又是相互联系与转化的.继教学、研究、服务之后,"交往"正在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功能.现代大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也是发展着的.守护大学理念,创新大学制度,是大学薪火传承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应有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可谓"耳熟能详".但反观课堂教学,却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口头上是"新理念",但行为上却是"旧方法",或者是形式上的"新理念".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是缺少对新理念内涵的深入解读,即是处于一种"有理念没概念"的层面.因此,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将"理念转化为概念,概念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可谓"耳熟能详".但反观课堂教学,却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口头上是"新理念",但行为上却是"旧方法",或者是形式上的"新理念".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是缺少对新理念内涵的深入解读,即是处于一种"有理念没概念"的层面.因此,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将"理念转化为概念,概念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亚学规》的考察可知,该学规主要探讨了"职业"与"事业"、"知识"与"人格"、"课程"与"师长"、"求学"与"做人"、"专门"与"博通"这五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分别涉及大学学习的目标、内容、资源、原则、方法五个方面.上述探讨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大学学习理念,即大学生应该以成就"事业"作为自己进大学的目标,故而其在大学期间应该既要求取"知识",又要修养"人格";既要重视"课程",又要重视"师长";既要注重"求学",又要注重"做人";既要注重"专门",又要注重"博通".《新亚学规》所推崇的学习理念值得大学生们参考,对于高校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这是高等教育哲学基本的、首要的问题。对此问题,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有许多精妙论述,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作出了回答;优秀的大学校长也应有自己的理解,但自觉地反复地探寻这一问题的大学校长并不多见。不直接去探讨"大学是什么",而多多去了解大学有什么样的特点,把较为理论性的问题和较为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对"大学是什么"的理解。大学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它因神奇而神圣,保持对大学的神秘感,而不企图对"大学是什么"寻求一个最终的答案,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已深深地嵌入到经济体系的运作之中.这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宗教甚至法律、政治等机构,在某种程度上都被"经济化"或"商业化"了,表现在高等教育领域,是大学的职业主义化:衡量大学的尺度缩减为教育收益率,大学成为整个国家发展主义经济链条上重要一环;学生被关进"栅栏",带上"眼罩",大学则发放就业许可证,禁止无证"狩猎".  相似文献   

20.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们也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前几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就在"赏识教育"横行天下的时候,英国赫尔大学正努力想办法推行"挫折教育",希望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变成"心灵上的强者".他们的理论是:生活是艰难的,但你必须学会应对,而"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受欺负时不会自怨自艾,失败后则能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