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研发城市是一座以研发服务与创新作为主导功能的国际城市。在研发全球化背景下,创建具有全球技术资本控制能力的国际研发城市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此,作者以国际研发城市的核心特征和形成机制为依据,构建了我国城市创建国际研发城市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研发基本特征、国际资源利用、研发系统基础3个层次,共计22个具体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上海、北京等外资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11座城市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深圳、上海是我国目前创建国际研发城市适宜性程度最高的3座城市,苏州、杭州、天津3座城市次之,广州、厦门、大连、西安和成都5座城市的综合条件与环境基础较为薄弱,适宜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如何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区域间均衡发展及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技术研究了27省市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对2006-2012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创新效率区域间分化明显,没有呈现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特征,各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差异较大,外部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管理政策,改革外资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实施基于创新项目收益的新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转型体情境,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所有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基本企业类型的创新表现和财务绩效。研究表明:集中型所有权与研发投入、创新产出负向相关;国有企业具有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但创新产出不高,外资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程度的评价,根据实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创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前者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度评价,后者突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评价。通过回顾分析世界主要创新型强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给出了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从省级区域层面看,仅北京、上海和天津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这与其强化研发投入、提升专利质量、发展技术市场、培育科技服务机构等举措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建设类型、功能定位、体制机制等方面对上海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进行分析,研究该类型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通过与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上海在建设功能型平台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从扶持方式、动态管理、产业布局等方面,为加快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西部地区外资企业RD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市场规模、RD水平、通讯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利用外资水平与外资企业研发水平正相关,开放水平、市场导向、内外资技术差距与外资企业研发水平反相关。知识产权水平不高影响了RD人力资源吸引力,改变了市场导向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鉴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且北京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较少,为系统把握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总结分析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或挑战。分析显示: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机构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人才集聚方面仍有不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等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初钊鹏  王铮  李兵  杨念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9-875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9.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的技术产出能力和企业技术获取能力的比较,以及2000至201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技术交易额走势和技术交易合同构成变化的分析,发现了各地区技术交易合同构成与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结构之间的联系以及技术转移水平的差异和变化,据此提出了优化技术创新体系与激励各创新主体的政策并举,以提高山东技术转移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专利局公布的电动车领域的11 012项专利为研究对象,对26年间(1985-2010年)该领域的专利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在电动车领域的专利状况.26年来电动车领域的专利授权数量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5%;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7个经济发达的省市已经形成了电动车领域专利研发的聚集区.但是我国电动车领域的专利研发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技术含量低,发明专利少;二是研发能力弱,主要以个人研发为主,大企业和大机构的专利研发较少;三是创新主体缺位,专利研发的产学研合作不够,高校和汽车产业界在电动车领域的专利研发中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已有多年探索经验,并且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回国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北京的研发机构重点在发展基础研究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且是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模式、新型管理机制、新型成果转化模式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科研人才的重要作用,对其评价不能套用目前对传统科研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目的性,从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成果转化、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六个方面,构建三层次多指标评价体系,提出评价指标的操作建议,试图为政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孟溦  宋娇娇 《科研管理》2019,40(8):20-31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地区创新要素的集聚、开放与互融,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被寄予厚望。目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来源。在当今社会各界日趋关注公共财政配置绩效的情境下,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化财政资金的投资绩效,有关省市相继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评估管理相关文件。然而,作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评”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价值困境、多元主体困境、个性与共性兼具困境以及体制机制困境。本文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组织特点,从资源依赖和社会影响力双重视角,建构了新型研发机构从资源投入到社会影响力产生全过程的绩效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微工院为例,针对其不同阶段关键绩效特征建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重点。其中,建设期重点考核政府资源投入、制度建设与资源集聚能力;运营成长期,关注资源集聚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并对新型研发机构近期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运营成熟期,重点评估新型研发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模仿行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一飞  温珂 《科学学研究》2006,24(4):545-551
本文主要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空间分布,指出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存在外国研发机构过度集聚的现象。我们发现,传统的理性选择模型无法解释这一过度集中的现象。因此,本文基于区位选择的模仿行为模型,讨论了目前国内外资研发机构过度集中的问题。并进一步从树立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对国内其他二级城市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客观认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及外资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研发经费的增长推动了我国研发经费总量的提高.而外资企业①研发经费增长速度远高于内资企业,改变了我国的研发投入格局.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区域集聚性,在一些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投入力度已接近内资企业,在一些发达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已接近甚至远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研发成果主要在跨国公司内部循环,外溢作用并不明显.应关注全球化进程中外资企业科技活动的情况及其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政策,促进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张喻  王素  陈玉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08-114
基于对中国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与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关系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医药本土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参考。通过构建VAR模型,选取1995—2016年医药企业相关数据,对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和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每增加1%,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加0.87%,反之不成立;且这种正向推动作用存在3年的滞后期。医药外资企业在华对研发的投入高于中国医药本土企业,且相比而言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国医药本土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差距与挑战,继续深化与外资企业合作交流,增强研发投入意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评判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本文依据五大发展理念,设立了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效竞争、风险控制5个维度层,构建了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区域资源禀赋,本文运用FAHP-熵权模型分别对不同地区设立组合权重,综合评价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效果。结果表明:(1)污染排放和数字基础设施是影响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供应链风控、创新影响和数字互联网载体、创新贡献和信用风控分别是影响北京、天津、河北的核心因素。(2)近十年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五个方面占比呈现协调融合态势,优劣顺序是北京、天津、河北。数字经济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与河北和北京在风险控制方面相比,天津则应重点关注高效竞争方面。(3)近十年京津冀制造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态势良好。河北综合水平增速最快;北京综合水平虽仍在稳步上升,但与河北相比,增速较慢;天津制综合水平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OP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新估计,本文研究了创新活动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创新投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TFP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城市研发总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集中布局.城市TFP的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城市制造业研发总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城市TFP;而研发投入的泰尔系数对城市TF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在制造业产业间的多样化更利于城市TFP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确实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归国创业是指回国留学生自筹资金、自主活动、自我发展,创办企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及相应贸易业务)和各类咨询、中介、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本文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联合对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留学生归国创业情况的调查整理。一、迅速崛起的留学生归国创业现象自进人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留学生归国创业现象,特别近两年来这种现象发展迅速。据调查北京在1998年底仅海淀创业园的留学生企业就有44家,估计全北京地区各种性质的留学生企业目前有上千家。上海…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织类型和区域边界两个维度将跨区域研发合作划分为四种模式,采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大典型区域1985-2008年的发明专利数据,考察了三类主要邻近性因素对不同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对跨区域企业间、跨区域学研机构间合作的影响均不显著;技术邻近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影响大多为负;关系邻近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影响大多为正,且这种正向作用在跨区域企业间、跨区域学研机构间的合作中尤为突出。最后,结合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跨区域知识流动方式,对我国典型地区的跨区域研发合作主导模式及邻近性的不同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