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中西文化之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系统特点的比较 神话早已成为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人们普遍意识到神话中包含着真正的信史。揭开神话之谜,是探求中西文化之源的途径之一。 古代西方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希腊有着丰富而迷人的神话。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并对后代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并且成为希腊人幻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浪漫主义(Romantism)一词的语源来自于欧洲中世纪各国用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爱情抒情诗等.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富于幻想、传奇色彩的文学题材和瑰丽浓艳的风格,同后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审美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喜欢追求特异的题材、异域的情调、大胆的幻想与神话的色彩,尽量割断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直接联系,造成时空上的距离感和虚幻感,构成一个远离人们栖居、劳作和忧虑的另一个神奇世…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神话作为古希腊最早的意识形态与文学样式,不仅是希腊文学艺术的“武库”和“土壤”,而且是浸润整个欧美文学的一支重要潜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今天,当我们具体考察古希腊神话与欧美文学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一则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传说在30000  相似文献   

5.
文学对于生死的追问始于何时?由于神话和传说都已太久远,没法作出确定的考证。我们只能说,自有文学以来,生与死常常是传统文学的基本主题选择之一,是历来文学开掘不尽的素材宝库,如同“爱”在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总是那样激动人心,常写常新。至于文学对于生死的探索已达何种深广程度?不妨质言之,举凡题材、人物、思想、主题抑或是神话、诗、戏剧、小说、散文,都与人生的生死有着不解之缘。文学史上写生死者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仅一部《史记》,在112篇人物传记中,涉及生死、自杀、他杀内容的便达70篇。而庄子式的超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孔子的规避(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相似文献   

6.
“荆棘”是西方文学作品与宗教传说中一个常见的题材。“荆棘”象征着生活中的痛苦与磨难,通常使人联想到肉体的痛苦,但它也会与精神痛苦交织在一起,构成灵魂与肉体的交锋。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文学的原初模式,灾害题材的神话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神话的构建方式是以直观、外在、感性的符号之象来讲述生命由来,阐释宇宙万物。灾害题材神话的典型意象中蕴含了先民对于灾难、自然、生命的原初认识,有着复杂的内涵,并折射出深刻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8.
小说艺术是西方晚起的一种文学样式,神话、故事、诗歌、戏剧这四种文学形式与西方小说艺术血肉相连,在题材、艺术思维方式、结构方式、技巧等特质上是以上四种文学形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希腊,都是世界最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丰富而美丽的神话,则是两国曾经放过万丈光焰的文学瑰宝,是两国文明的灿烂之花。然而就两国的神话作分析、比较研究,也许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本文试将两国创世神体系的形成、上古神话形态模式及其内容特色之异同,略抒管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中国和希腊创世神话体系及形成 所谓“创世神话”,是指描述创造宇宙世界和人类的神话。这类神话,在世界许多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0.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是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模式的产物,注重文本形式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关系,并从“功能”、“行动”和“叙事”三个描述层来显示文本结构运作规则以及在这种运作规则下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形式背后的意义并发现大众文化在表现同一个主题——现代神话。现代神话先于表现它的形式而存在,在三级意指系统中被投入,被生成,也被自然化。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打破了西方始自古希腊的“形式至上”的思维范式,在比形式主义更看重形式的结构主义阶段是一大超越。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性,只是对传统神话的分析批判多了一层视域。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的“乐园”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宝藏,它蕴涵有丰富的人生寓意,是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温床,由“乐园”神话构筑了一个个文学原型。这一切在基督教文化中又被以原罪与救赎、迷惘与净朗、善与恶等思想形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契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文化母体,是满足儿童审美情感的文学样式,是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语文文本。在教学中,师生应该驶向彼岸——遨游神奇的想象世界,回到此岸——融入自我的语文生活,在往返之间——打开神话的“生命气口”,从而彰显神话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鲁迅开始创作《不周山》(后改题《补天》)——《故事新编》的第一篇,是在他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期。那时,他正当年富力强,雄心勃勃,而且现代题材短篇小说创作获得很大的成功;于是,他想拓宽创作题材领域.“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创作第一篇《不周山》,便取材于“淑诡可观”的古代神话.他构思了宏大的美学结构:“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学中的“硬汉”人物由来已久。“硬汉”人物的基本特征。各种类型的“硬汉”形象分析。海明威把“硬汉”人物形象的塑造推向光辉的顶点,《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文学中“硬汉”形象的稀有及其原由。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个“硬汉”神话人物。“五四”运动后,我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硬汉”人物。我国当代文学中,《迷人的海》中的老海碰子和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这两个老渔人“硬汉”的比较。“硬汉”人物在今后的文学发展中,其所占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今天我们研究这类人物的社会现实意义,文学上的价值和社会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神话植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上,很多广泛流传的神话已经成为经典,渗透到各国文学、文化领域。“重述神话”这样一个主题,呼应了当下“神话复兴”和“重构经典”的潮流。现以“重述神话”已出版的几部作品为例,从文本指向和意义指向的角度分析“重述神话”现象的狂欢化表现。  相似文献   

18.
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来说,鲜明的题材特征并没有带来明确的意义属性或审美内涵,其原因在于由于乡土作家在反映、描写以及对待乡土生活、乡土气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矛盾心理”,并且在表达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对于乡土题材进行了“矛盾修饰”。尽管“矛盾修饰”削减了题材特征与文学主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但是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乡土作家的创作观念以及乡土题材的意义属性来说,“矛盾修饰”具有独特的“视角”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文科学的人类学用来研究文学,就是文学人类学。作者自述他从文字训诂、文献考据入手,由民俗神话学、文化人类学切入超学科、多证据的楚辞研究的过程,企图证明新兴学科“文学人类学”已在中国大陆悄然崛起。作为标本之一的楚辞研究,仍然是寻求人类后设性的“元语言”及其模式和规则,借助它的推绎功能,破译以民俗神话为主的中国上古文化的疑难,并且将其与“哲学-文明史前史”的研究相汇通,从而超越东西方不同“话语”的争执,寻找跨文化、跨语种、跨民族的心灵契合点和对话途径,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略尽绵薄。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国神话依赖于古代的巫祝、私家乐工、歌弦诗人、建筑工匠、哲学家、文学家、史官和野史作者等传播者,使神话得以流传。神话在其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传播者改造,有的衍化成为史话、传说及“仙话”等变种,有不少失传亡佚,也有的被创新光大。神话从时代、地域、内容和题材等不同的角度分野别类,这对于开掘神话的“武库”,寻找其规律性与差异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