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自由意志的赞美,是"五四"文学作品中普遍表现的主题,也是"五四"所特有的生命意识的体现.许地山<春桃>中春桃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大胆的反叛精神、坚定的独立信念以及自发的仁爱情怀,正是对这一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再理解,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许地山本人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画廊中,许地山笔下的春桃,无疑是独特的一个。她,既不同于作家此前创造的如尚洁、惜官等女性系列,也不同于三十年代初期其他一些如春宝娘等女性形象。春桃,面对不幸的遭遇和不公平的命运,不怨天忧人,不逆来顺受;她是脚踏实地而又独立不羁地“用自己的意志去支配‘命运’”。(茅盾:《落花生论》)在新旧军伐横行肆虐、你抢我夺的黑暗社会里,  相似文献   

4.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春桃的人生经历,作家的家庭出身、宗教观念、思想倾向等方面阐述了许地山笔下春桃这个扣人心弦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鲁迅,他的思想总是紧紧地与现实生活想联系,他深知封建礼教给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了最苛刻的规定,这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心灵上。她们受到精神上奴役使她们的灵魂变得扭曲与畸形。本文就对祥林嫂的形象进行简析,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封思想对女性的毒害。  相似文献   

7.
在“祖父”、“父亲”、“我们”三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方方小说以其敏锐的文学眼光和细腻的情感体验方式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命运指向做了历史性的建构。方方内心的道德拯救理想及其文化精英立场,使其在对知识分子的弱点、劣根性进行剖析的同时,书写了对知识分子的尊严、终极理想的守护和期待。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凭借着作家特有的缜密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大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春桃》中的三个人物进行了系统分析。他们在爱情面前所做的艰难选择,不仅揭示了伦理与现实的冲突,也讽刺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重点放在其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上。她通过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维护和张扬了女性的独立人格。这既是丁玲自身独立人格的体现,也是丁玲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象解读。对于中国女性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获得与高扬,以及人性的解放、提升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娜拉出走后的“第三条道路”——略论春桃形象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经济权的角度,分析春桃在追求女性独立解放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以此回答了鲁迅提出的女子离开家庭、步入社会后,除堕落和回来两条道路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1.
古罗马婚姻制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罗马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罗马早期的婚姻主要是采取“有夫权婚姻”形式,妻子完全处于夫权的支配下。共和国后期,“无夫权婚姻”逐渐取代“有夫权婚姻”,出嫁女子虽然脱离了夫权的支配,但仍处在其生父的家长权之下。此外,罗马还存在一种非正式婚姻制度,即“姘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姘合”是对古代门第婚姻的一种突破。然而当“无夫权婚姻”取代“有夫权婚姻”,特别是当“姘合”被法律所承认的时候,罗马早期那种稳固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也就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与其他先秦同类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examines Chun Tae-il's self-immolation as an exemplar that showcases how a life deprived of public appearance can enter the public sphere through the willful destruction of one's body. Far from being a strange and curious deviation, self-immolation, I argue, is a necropolitical form of public embodiment for those who have been marginalized and excluded from the space of appearance. Chun Tae-il's self-immolation illustrates that there is an alternative form of self-suspension practiced by subaltern subjects: the art of self-concretization. While all subjects of publicity are required to bracket their self-interests when entering the public realm, Chun Tae-il's self-immo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ntrance fee for minoritized subjects can be life itself, thus epitomizing the limit condition of self-purgation in the public realm.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父亲”始终是一个有着极高地位、带有神圣光环、不容亵渎的形象,是权力与秩序的象征,是子辈获取生命辉煌和精神曙光的渊源。卡夫卡对余华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拓宽了余华的视野,使得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父亲形象是两位作家笔下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二者作品中的这一形象不乏相似之处,同时由于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这一形象又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16.
尹洙是宋初古文家,同时是一位深于《春秋》的学者,然尹洙并没有关于《春秋》的专门著作。本文以其文集《河南集》和史书《五代春秋》为基础资料,从尊王攘夷、解经方式、正统观三方面来谈尹洙的《春秋》观,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失踪将近80年的珍贵典籍——南宋原刻《韩集举正》的流传端绪,同时考察其刊刻时地、献价值及其在现代释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春阿氏”案发生在清末司法变革之际。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发现无论在司法理念、政治体制还是程序制度上,清末司法变革均未有所突破,始终无法摆脱面临的困境。这不仅决定了清末司法变革的成败,同时也为今天的司法改革留下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淳熙三山志》是现存宋元三十七种方志之一,是宋代州一级方志的代表。它是南宋状元宰相梁克家出任福州知州时组织学人编撰的现存福建最早的方志。它的价值和梁克家的人品、功名一样,永留青史。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众多意象中,草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意象。草意象自形成以来逐渐发展定型为离别相思的审美符号,为历代文人所使用。由于草意象意蕴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审美情感的积淀,草意象的审美效果不断增强。了解草意象的审美符号功能及其表达方式,可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提供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