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当前网络民主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当前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三大表现形式及其原因,揭示出网络民主对公共政策合法性提升的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源于互联网的使用,即其交往凸显虚拟性。从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理论来分析,民意表达中主要有认知、评价和感情因素,这些要素进行不同赋值和组合,形成不同的网络民意表达模式,比如合作性和非合作性民意表达。这些探讨对当代中国网络民意表达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网络民意的概念、产生背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网络民意的价值.互联网的普及为民意的顺畅表达提供了新渠道,而网络民意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科学认识网络民意的内涵与价值,是正确应对、引导网络民意并使其良性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政治参与形成的巨大民意正改变着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这不仅促进了现有政治生态的转换,也与其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在未来发展中,网络民意必须在改变政治生态的同时实现与它的合流。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意是民众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而表达出来的意见、观点和诉求等的总称。与传统民意表达方式相比,网络民意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关乎民生、民主与民力问题,是党和政府必须重视的民意反映方式。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领导干部的态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的现象日益增多,重大网络事件从2003年的每年几起,到2007年的每月一起,发展到2009年以后的每月数起。但凡官员因渎职、失职,公权缺位、越位、错位而按党纪国法论处的案例,多有网络监督的影子。比如:"黑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意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网络民意在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虚假信息、非理性的网络暴力、代表性不全面、导向性错误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构建健康的、规范的网络民意良性运作平台,网站网坛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作为民意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网络民意是中国社会涌现出的一个新的意见阶层。网络编辑是网络信息的整合人,扮演着网络对话平台的建构者、网络民意表达的引导者与网络民意表达的倾听者,这三重角色相互重叠、交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政治合法性即统治的正当性或正统性,是民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可与服从。普京从2000年上台执政,历经两届总统和一届总理。2012年俄罗斯大选,普京高票当选,强势归来,成为新一届俄罗斯总统。"普京归来"的合法性源于普京超凡的个人魅力、在位期间的卓然政绩和竞争选举的民主途径。但"普京归来"也面临着合法性危机,解决不好,会使俄罗斯面临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舆论已成为主流舆论之一,研究网络舆论中的民意是否代表主流民意对于政府决策具有一定价值。虚拟社会阶层分布形态为“橄榄型”,中间阶层占据网络舆论主体地位,而其他阶层则处于劣势地位,这种阶层结构动摇了网络舆论代表主流民意的判断。网络民意有可能对政府决策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地,更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高校与地方社会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多,高校网络舆情关注的话题也日益突破校内范围,因此高校网络舆情无论是舆情信息发布的主体,还是舆情关注的话题,都在不断地扩大。因此,高校网络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表达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影响已超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增加了新闻信息监管的难度。各种文化、情绪和倾向并存于网络,极易滋生极端的言行,其传播影响深远。本文揭示了网民的媒体选择习惯,网络技术能力、参与社交网络的类型等加剧网络社会人群的演化,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网络舆情评价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浅论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以及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要有效消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则必须重视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代表公共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程序及价值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在中国现行社会的发展,促使了以其为载体的网络公共舆论,运渐成为当下重要的批判与监督力量。网络公共舆论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现行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力量。同时,网络公共舆论也表现出了同民主、法治进程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只有对这个过程进行合理的梳理,才能使网络公共舆论、民主、法治三者之间达到理想的互动与契合。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不仅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提升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可能性、增加普通民众直接干预公共决策时效性、扩大公共决策的民意基础,同时也影响公共决策议程的建立以及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它们之间存在四对矛盾:渐进性与突发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方主体的合法性以及理性化与非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通过尊重网民言论自由,主动公开网络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网民自律,有意识地引导网民参与,释放"决策气球",扩大公民参与,以现实民意带动网络民意的规范性,建立健全民意调查机制,以此来达到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反映了网民个人本真思想观念,以私人随感形式发表在网上,已经成为我国舆论领域日益不可小视的重要力量,网络舆论同时也是了解民情民意的最佳渠道。网络舆论因其拥有上述优势。我们必须承认它是社会真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反映了网民个人本真思想观念,以私人随感形式发表在网上,已经成为我国舆论领域日益不可小视的重要力量,网络舆论同时也是了解民情民意的最佳渠道。网络舆论因其拥有上述优势,我们必须承认它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系统设计和应用,为地方政府及时高效的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进一步做好网络形象构建与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