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萍 《陕西教育》2005,(5):27-27
课堂教学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如何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进而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如何看待自然和科学,我经过思考与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冒小洁 《时代教育》2007,(10Z):108-108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人文思想教育,寻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探索实现完整的物理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戴苾芬 《物理教师》2013,(10):64-65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有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得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滑坡现象.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如何通过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朱其海 《现代语文》2008,(10):10-10
一、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一)注重人文素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 北大人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句话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就语文课的性质而言,语文课也是文学课。而文学的功用在哪里?文学是与人的精神、心灵共通的,无论是优秀的还是劣质的文学作品都会影响人的思想。或把人引向真善美,或把人引向假丑恶,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倡导人文价值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人文品质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传播数学文化、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同时也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和人文思想。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对人的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学人文数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满足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弘扬的是“人文精神”。那么,作为万科之母的语文在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呢?本文拟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两方面来浅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学充分实现人文关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只有实现人类关怀,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具有灵性的鲜明的生命活力。这里的人文关怀不是单纯人的个性、人格的教育,而主要是指对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这就是学生不再是容器和被用来刻意雕凿的自然石,而是充满灵性的活生生的人,是充满各种发展可能的人,这样,对学生内在活体质量的关怀当成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据此,这里仅从教学层面阐释一下人文关怀的问题。一、教学目标的人文关怀———突出开放性教学目标的界定尽管众说纷纭,但是其共同的理念可概括为:通过一定的方…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最佳蓝本,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性、应用性的人才,但其最终目标应落实在培养人、教育人上。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是既充满理性思维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行为。大学语文教学应把“学语言”与“学做人”结合起来,从关注人成长的视角,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学会审美欣赏,强化思维感悟,实现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 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很好地 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怎样在阅读教学 中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而不发生偏颇, 一直是小语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在阅读 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性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 性融于一体,达到人文教育的无痕化。本文辑 录了几则成功运用资料性课程资源来实施人文 教育的教学片断,并试着从操作层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文教育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把数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结合到一起,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功能,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旨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那么,如何渗透人文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20):31-32
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放置在人的素养养成上,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各项与兴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当有效发挥好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应当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信念和意志、个性与能力等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完善。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20.
作为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在进入90年代以后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主流。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教育。因此,在语文读写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