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8名男子当着在场近200人的面,将一女子摁在沙发上扒光其衣服,由其中一人实施了强奸”,“慑于歹徒的淫威,在场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整个过程持续了五六分钟”。这则经南方某媒体报道,在读中引起极大愤慨的新闻,竟然又是严重失实的新闻炒作。据后来的媒体证实,事情的真相是3名男子将一名女子强行拉至他们所在的卡座内的沙发上。趁其他人正在跳舞没有注意,其中一人对该女子实施强奸,由于遭到吴姓女子的反抗,暴行即刻停止。“事后经调查核实,周围所有人员均未察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启动,信息社会的来临,大众传媒作用越来越大.它凭借现代化技术的巨大力量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策划轰动效应,推出一个又一个"买点卖点"、"明星大腕"、"成功人士"、"科学药物"等等的同时,对传统新闻学也进行修正和冲击,产生了"新闻炒作"、"新闻策划"、"新闻热点"、"新闻冰点"、"卖点新闻"、"买点新闻"等不少新名词,有些新名词如"新闻炒作"已引发出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4.
高君波 《新闻前哨》2005,(2):120-12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说你“被人当枪使”,意思就是说你这个人没有头脑,没有主见,是被别人利用了,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也许是“此一时彼一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一些新闻媒体,的确是在有意无意中“被别人当枪使”,并且常常还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已放弃对新闻真实性进行思考和甄别的责任。这一点在娱乐新闻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明星的绯闻、丑闻的“妙作”上,而且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程度。为此中国记协呼吁要提高娱乐报道的格调,从中央到地方的42家媒体也表示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文化娱乐报道的低俗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那么,以宣传科学理论、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的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为己任的新闻媒体,如何讲求诚信,取信于读者,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解析考古新闻“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焰 《新闻前哨》2002,(4):29-30
有关考古素材的新闻近两年来有愈炒愈热之势。从四川三星堆发掘、“彭公大墓”、老山汉墓、雷峰塔地宫开启,到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报纸追踪,电视直播,网上视频直播,可谓是全方位出击。媒体引发了受众对一向冷门的考古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新闻实践中已经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何使新闻策划摆脱歧路、稚嫩,走向更加成熟,这是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由此,本刊邀请一些新闻学界和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闻策划概念内涵的界定、新闻策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导入以及怎样开展新闻策划等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展开讨论,希望对实践中的新闻策划有启迪作用,对研讨中的新闻策划有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闻,按照常规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变动事实的报道。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这3个词:新近、变动、事实,新近即强调时效性;变动即强调异常性、变动性:事实即强调事件的真实性.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清新闻事件的本质,惟此,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是党的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的原则。然而.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却出现了媒体被一些地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收到《秦皇岛晚报》一位青年编辑撰写的采访札记。文章介绍了她参与一次系列报道的深切感受。那次报遭的新闻事实是:本身极度贫困的秦皇岛青年周保军八年如一日借钱帮扶非亲非故、从未见过面通过话的湖南孤女毛四灵。整个报道中,除采写编发了一系列稿件之外,还征得了湖南卫视、《长沙晚报》的协助和参与。报社还为周保军出资成全其飞抵长沙实现了与毛四灵的“八年一见”,接毛四灵来北方参加保军哥哥的婚礼……自然因此又衍生出许多新闻见诸报端。全部活动,持久而感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夏,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开辟专栏、专版以至专刊加强报道声势力度。通过媒体集中聚焦的’议程设置“作用,皇马访华—时间成为球迷欢乐的节日。观察整个报道“战役”过程,娱乐化新闻在不少媒体体育版取得主导地位,其中不乏精彩的新闻策划和报道,娱乐化的软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贴近大众,活跃文化的报道优势和功能,但同时在新闻界的’爆炒”中也夹杂着众多令人担忧的负面新闻现象,个中教训值得反思,现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2.
祝彦 《青年记者》2010,(14):4-5
领导“重要讲话”.这种称谓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怎么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莫名其妙”?难道我们的政治生活中需要这样“莫名其妙”不健康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13.
14.
云大“2.23”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于2004年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无不争相报道。有的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辗转万里,掌握新闻资源;有的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新闻背景;有的则通过律师,预测案件前景;有的则发挥图片视觉冲击力,刊登大幅图片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的媒  相似文献   

15.
记和导演,属不同的行当,两的行为方式和游戏规则也泾渭分明。但在现实的新闻工作中,有些人偏偏故意混淆两的界限,把自己打扮成导演,并以导演的工作要求来处理严肃而神圣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17.
常玲 《记者摇篮》2005,(11):11-12
“我是新入门的,请问各位,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一个什么样的记者容易获得成功?”在各大网站传媒聊天室里,最常见这样的帖子。回应者也往往寥寥数语,说得不痛不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众传播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现代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接受后的反映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早期的受众理论认为,媒介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们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这种理论称之为魔弹论。现在,人们发现受众既不是中弹即倒的“靶子”,也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来对待媒体的信息进攻,而是能主动寻求信息,筛选信息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9.
吴悠  孙起 《新闻采编》2003,(1):20-21
现代社会媒介担负着监督守望功能。以至于在很多国家媒介被誉为“看门狗”。为了履行其职责 ,媒介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但是记者又不可能亲身经历每一新闻事件 ,其新闻来源就只能依赖于社会相关知情人士提供。在获取知情人士提供新闻线索的过程中 ,记者不可避免要与他们接触。有些消息提供人只出现在一次新闻事件中 ,记者与其接触是短暂性的。但也有消息提供人能经常性的为媒介提供消息来源 ,那么记者与其长期接触就是难免的。通常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较少受到非难。因为消息来源对于记者和媒体非常重要。“新闻来源是记者的黄油…  相似文献   

20.
吉永成 《记者摇篮》2005,(11):12-13
职业精神,是每个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都应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范和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