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知识观到内化观--大学课程观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成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改革的重要一环,面对大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为以促进知识内化的内化课程观,才能使大学课程改革确有成效,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龚波 《江苏高教》2005,(2):42-45
大学如何选择知识、选择什么知识、如何才能使知识更有效地进入课程,这涉及大学知识筛选问题一它关系知识本身的发展理路,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诉求。本文在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指出,知识和课程密不可分,要建构适合我国大学发展的知识筛选机制,并以此引发出对大学课程管理的探索,结合实际加强我国大学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知识观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出现对以科学主义知识观为核心进行建构的我国大学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科学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描述和对比,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课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运用课程理论对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取向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可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取向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表现为:目标取向从社会性、普遍性等宏观目标向具体的行为目标转变;内容取向以知识为中心向知识、活动、及经验的整合转变;课程实施取向从对大纲的忠实向自主创建转变;课程评价从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向综合评价模式转变。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与运行主要是围绕这四个过程展开,而这一完整的过程本质上是典型的课程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视野下的大学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学课程评价整体上仍然处于以科学主义为核心思想的现代知识现的影响之下,其对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确定性、真理性、工具性、客观性的释读,导致了大学课程评价出现了科学主义取向、结果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特征.从根本上反思我国大学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所在,必须首先认识到现代知识现的种种弊端,清晰地认识到后现代知识现是我国大学课程评价的必然选择.大学课程评价在后现代知识观的冲击下,应在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什么知识、如何才有资格更科学的进入课程 ,这涉及大学知识的筛选问题 ,这往往是我们以往比较忽视、但又有重要价值的管理活动 ,它关系知识本身的发展理路 ,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知识和课程密不可分 ,本文在对大学知识筛选机制进行反思性建构的基础上 ,引发对大学课程管理的思考 ,并结合实际对我国大学课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变大学课程范式,意味着大学课程不再是"框架"和"计划"而是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制度性知识而是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具体的师生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一的制度设计而是相关课程主体权力博弈下的结果,课程与具体的高校不可分;大学课程是基于理想、价值、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强调师生对自由的追求及实现。伴随我国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变大学课程范式则表明课程主体、主体关系、实践活动应该成为思考大学课程改革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大学课程结构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工作者的立场反思当前大学课程结构的问题,指出大学课程结构优化需以知识观为基础,深入分析大学课程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建立知识地图,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的实质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层次,优化课程的形式结构.建立"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实践样态,融合科学技术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课程重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纵观近年来大学各类课程改革的探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的呼声最高,究其原因,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最为根本的。为了回应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课程建构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如扩充课程编制参与主体、增加跨学科课程类型、评价理念的转变等。如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满足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需求,又维持大学课程的高质量,这仍然是当今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课程系数是指一所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的门数与学生总数的比值,即高校生均课程.高校课程系数的高低可以体现出高校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的大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课程资源的丰富状况以及高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而要提高高校课程系数,建设课程超市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中小学正在思考、讨论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中学也正在全面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高校英语教师也正在紧跟形势,修改英语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以培养符合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英语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改变教育模式,更新语言知识。改善能力结构,以适应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隐性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构成课程的两个方面,重视开发设计隐性课程,有效开发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已成为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就如何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完善组织制度、发挥教育者人格作用、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课程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结构体系,其演变的动力也是一个系统。该动力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功能的矛盾。该系统发展的一般模式是以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为中心,由预期的课程体系发展为现实的课程体系。该系统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稳定性三大特点。其环境系统相当复杂,既有科技进步、社会需求等因素,也有人的发展需要的因素,人的发展与需要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理论课程改革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以构建一个课程体系更加科学、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内容更加先进、课程评价标准和制度基本完善的高等职业院校理论课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根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这是革除现存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弊端的必由之路。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存在诸如定位不准、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且脱离实际、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刻板等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培养教师摇篮的作用,培育出合格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应当对现存教育类课程作出全面改革,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新世纪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发展指导思想变革;二是课程目标、内容、方案、考核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提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的必要手段。从高校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出发,笔者对高校公共英语课程实施发展性评价提出了几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课程改革需要向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它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课程改革责任感的增强,让高校课程改革体现出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和成果,让高校在课程改革中更加尊重学校和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实现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培养精诚合作的精神、掌握熟练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配套,注意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设以来,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但在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实效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结合国外高校就业教育的经验加强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