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阵子,关于砸“三铁”的新闻、言论、述评,报纸上很多很多。有的说要以“新三铁”(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砸“老三铁”:有的说,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根子在于“三铁”、“一大”(大锅饭):有的说,工人把“三铁”当作社会主义优越性,这观念如何难以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人们对“三铁”的认识比较客观了,它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破一破很有必要。因此,试点单位的职工群众是支持的,此中道理,如能实事求是地作  相似文献   

2.
近日,接连读过几篇加署本报评论员的破“三铁”文章,引用的事例均系前几年的“老年历”。一则消息称:某厂1986年第一次破“三铁”,有8名中层干部未被聘用。接着1988年第二次破“铁交椅”,原4名副厂长中有1人被解聘降职使用,原104名中层干部受聘的只有85人。诸如此类破“三铁”文章,乍看标题倒也蛮唬  相似文献   

3.
近日,接连读过几篇加署本报评论员的破“三铁”文章,引用的事例均系前几年的“老年历”。一则消息称;某厂1986年第一次破“三铁”,有8名中层干部未被聘用。接着1988年第二次破“铁交椅”,原4名副厂长中有1人被解聘降职使用,原104名中层干部受聘的只有85人。诸如此类破“三铁”文章,乍看标题倒也蛮唬人的,但细一琢磨,不禁疑窦顿生:其一,报道内  相似文献   

4.
说来让人运气。前一阵子,正当我们报上有关破“三铁”的宣传报道引来一片叫好而十分风光之时,因为编发了一篇对安徽某市负责人提出的“以‘三铁’(铁的心肠、铁的面孔、铁的手腕)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观点表示赞尝的读者来论(见工人日报3月12日一版的《职工论坛》专栏),“气象”立即大变。先是“晴转阴”,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传播工具(媒介)。由于它的发行量大,每天与读者见面,它的影响也大。正确的宣传,可以引导群众沿着党指示的方向前进,错误的宣传也会把群众引入歧途,造成混乱。因此,报纸工作者要时刻注意宣传的准确性。有的传播媒介在这方面重视不够,时有不准确的宣传出现。比如:有的报纸在宣传转变政府职能时,说某市“‘无为而治’经济发展迅速”。“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对老子和老子的思想,历来有不同的评价。历代沿用“无为而治”这个概念,也有不同的内涵。然而到了现在,引用“无为而治”这个  相似文献   

6.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说来让人运气。前一阵子,正当我们报上有关破“三铁”的宣传报道引来一片叫好而十分风光之时,因为编发了一篇对安徽某市负责人提出的“以‘三铁’(铁的心肠、铁的面孔、铁的手腕)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观点表示赞尝的读者来论(见工人日报3月12日一版的《职工论坛》专栏),“气象”立即大变。先是“晴转阴”,从收到的读者反映中可以感觉出一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报纸曾经载文,说上海人一般最喜爱看的报纸中有《报刊文摘》和《联合时报》。《报刊文摘》汇萃各报刊文章之精粹,以其数百万份之发行量,影响自不待言。那么《联合时报》究竟是以什么取胜的呢? 且先请看近来报纸中的一段文字: “前些日子,上海新闻界曾在报上公开披露了某局副局长违反‘八条规定’的问题。朱镕基市长根据中央规定,对未经他同意即作公开报道的做法,在一  相似文献   

9.
在报纸宣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新闻版和社会、文化专刊的可读性,而忽视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其实,提高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应突出“三抓”:抓根本,增强说服力没有说服力是理论宣传缺乏可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飞燕和杨玉环同是古代有名的美女。前者纤细菌条.后者体态丰满,各有各的风韵.二人以“环肥燕瘦”并称于世。由此,我想到了有些新闻稿件,该充实的地方充实不起来,该精练的地方精练不下去.不是臃肿痴肥.就是干巴无味.让人看了生厌。我们说一条新闻写得简洁精粹.不是简单地少用多同文字或事例的问题,而是要力争做到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出丰$而深刻的内容。如果把经济的文字称作“瘦”.把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称作’‘肥”,这样的“环亿然瘦”确是相宜并征得大力提倡的。报纸是信息的载体.在有限的篇幅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量.稿…  相似文献   

11.
近日,某市报纸刊登了一条题为《小学生宣传中央文件》的消息,大意是:该地某镇中心小学10名小学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到基层向农民伯伯宣传中央文件精神”“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宣传中央文件,这本是好事,但这样的“宣传”让人感到“不对劲”,不禁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2.
有位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他的成果推广以后,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他所在单位分配他两间住房,作为奖励。一家大报在报道中,说是给了他“重奖”。不少读者对这个“重”字不禁议论开了: “别说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就是普通居民,无所建树,分两间住房,也算不上什么‘重奖’。”“在他本单位,也许算‘重奖’,但在发行全国的报纸上称‘重奖’,就欠妥了……”显然,这条消息的宣传效果被上述评论冲淡了。要是“奖”字前面不加“重”字,就不会有上面那些议论了。在我们家乡,人们把对事物的本来面貌说到十分以上,称“超说”;说到十分,称“满说”;说个八九分,称“欠说”。从人们承受心理来看,对“超说”是反感的,对“满说”是有保留的,对“欠说”是容易接受的。上述报道中的“重”字,就有“超说”之嫌。而在我们的许多报道中,“超说”远未绝迹,“满说”普遍存在,“欠说”却遭冷落。例如,在“努力”前加“非常”,“优秀”前加“特别”,“科学”前加“十分”……几乎到处可见,好象不加副词或形容词,就  相似文献   

13.
怎样“引导人”?史占旗一个时期以来,有关明星的报道成为某些报纸宣传的重头戏。秘闻、隐私铺满纸,文字、图片一起上,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当然,明星的奋斗生活、艺术成就,不是不可以宣传,但有的记者和报纸,却热衷于渲染明星的个人生活和婚恋。甚至有的对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10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上海市税务部门严肃处理“傻子瓜子”经营人年广久偷税漏税的消息,并发表短评指出:“‘傻子’不傻,而且很刁。”接着又看到上海的报纸报道“傻子”偷漏税的数目,比人民日报揭露的还要大。关于这件事,我觉得同一些报纸宣传不无一些瓜葛。所谓瓜葛,不是说新闻界的人和“傻子”有什么经济上的牵连,而是说有些报纸对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颇费思忖的问题:某项政策是早点宣传好还是晚点宣传好?某个热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报道好还是从微观角度报道好?某种社会现象是一般议论好还是深层剖析好?某篇批评稿件是来文照登好还是有所保留好……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把握好报纸宣传的“度”,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技巧问题,还是关系到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因此,把握好“度”是报纸宣传中必须看重和练好的基本功。根据大局需要确定宣传节奏的急缓与报道材料的取舍。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报纸宣传,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如何加快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上的一哄而起,可以说是一个老毛病。远的不说,以近几年为例,报上批‘向钱看’的时候,好象沾不得‘钱’字的边,连‘时间就是金钱’这  相似文献   

17.
报界新闻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谈新闻舆论工作的“要”与“不要”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9月1日在部分新闻单位总编辑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并把握工作中的“要”与“不要”。1、要正确宣传,不要错误引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准确。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宣传十五大精神必须要吃透精神,全面领会,正确宣传。切不可一知半解,以偏概全,进行误导。新闻宣传已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如有的报纸对某地在国企改革中提出的“突出‘卖’字,搞好‘股’字,推动‘私’字”等思路大加赞赏;有的报纸不恰当地宣传某地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提出“要在本县建立非公  相似文献   

18.
读《星期天》5月4口一版,有一则“更正”,为了引人注目,黑底“白”字.是力更正上一期一篇稿件中两个字误。为了两个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的字误而在一版位置加以更正,足见编者对报纸和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何以有此感想?笔者常看报纸,发现有的报纸长期未见“更正”,并非报纸无错。有家报纸,将“半坡饭店”误为“半破饭店”,“土”、“石”之误,“坡”、“破”之差,意思何其远矣!不仅应予更  相似文献   

19.
回望一个数字使我们对新闻事业充满了庄重感——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是办报纸办刊物的,其余的无不是报刊的重要撰稿人。青年毛泽东挥洒于当年报刊上的激扬文字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  相似文献   

20.
“最”这个字儿,仿佛是我们某些记者的“专利”。如若不信,那就随便翻翻我们的报纸,看看我们的电视,听听我们的广播,诸如:“某厂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产量最高”、“价格最优”、“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等最为动听的溢美之词,可以说是充耳塞目。但每每闻悉这最常用的词汇,总免不了心里一怔:诸多之“最”,是否真可称“最”? 有人猜,那诸多之“最”,多半是记者随心所欲之作。只要不是宣扬同一类产品,似乎很少有人去追询究竟谁家堪可称最;就是宣传同类产品,似乎也很少有人去追询谁是真“最”,谁为假“最”? 只是日前在同一家全国性的报纸上,当我看到两则宣传同类产品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