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654年,郑成功“拨船护送”福清黄檗山隐元禅师东渡日本。一些学者认为隐元禅师赴日是负有郑成功向日本借兵的秘密使命。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郑成功致隐元信件等材料的分析,认为,隐元东渡日本的动因和到日本后的所有活动,都可说明他的赴日完全是为了弘法。郑成功当时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主要是立足于本国,根本没有向日本借兵的需要。郑成功和隐元的关系是佛教信仰者和高僧法师的关系,没有什么秘密的特殊关系。所谓隐元负有郑成功向日本借兵使命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延平条陈是郑成功在追随隆武政权据闽抗清时于延平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议,其内容虽仅区区十六字,但却高度集中体现了他周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方略,是当今史学界研究郑成功治政思想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课题一直以来乏人研究,致使相关郑成功的研究成果,大多都倾向于他的中、后期活动上,这不能不说是史界的一个遗憾。为此,致力于郑成功早期功绩的研究,意义可谓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正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以武力驱逐外邦入侵、收复台湾而名垂千古。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历史事件。郑成功,原名福松、  相似文献   

4.
去年读报见到一篇章,叫《郑成功忠于谁》。内中说,郑成功死后,原葬台湾,1699年他的孙子郑克塽上书康熙,请求归葬祖茔。康熙准奏,并赐以挽联: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电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还褒封郑成功为忠臣。于是作大发感慨:郑成功忠于谁?忠于清朝,忠于康熙吗?郑是主张反  相似文献   

5.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公元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二年)的一帧亲笔墨宝,最近在日本长崎县平户发现,并由郑成功的第十二代侄孙福住邦夫寄赠福建泉州南安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原籍南安石并,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平户是郑成功诞生地,平户岛千里滨,于今仍保存有“郑成功诞儿石”,郑成功七岁时由其叔父接回故乡石井,其胞弟七左卫门则留在日本外祖父处。据传,郑成功诞生后郑芝龙和田川氏曾在川内町住宅后面山上建一菩提寺,这帧墨宝就是在菩提寺里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对台湾部分地方进行命名,体现了明朝的文化传统。因缺粮,郑成功命令军队屯田,其军队编制成为部分屯田地区的地名。郑成功逝世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为了纪念郑成功,采取用郑成功的名字、官职、尊称等来对地方进行命名。考察台湾地名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郑成功是对台湾地名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其中也体现了闽南文化与台湾地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豪杰。在台湾历史上,郑成功的崇高地位更是没有人能够与之比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郑成功原名森,还有一个名字福森,他的母亲是一个中日混血的女子。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上冒险家,与日本,台湾都有密切的关系.郑成功出生于日本,7岁后回到福建南安县原籍,15岁考上秀才,被时人视为“命世雄才”,“奇男子”.但这时的明朝已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了。1644年,郑  相似文献   

8.
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这是众所公认的。但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却颇有不同。例如有人就认为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不应有过多渲染”,因为“各族的抗清力量,都不过是清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就抗清而言,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一样,迟早是要失败的”。照此说法,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意义。对这种看法,拙者不敢苟同,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 1.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①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清朝统一台湾。2.学生需要认识的基本观点: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斗争的光荣历史。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③清朝统一台湾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和巩固。二.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对学生进行反对外国侵略、坚持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三.难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统一台湾的关  相似文献   

10.
《为中华民族扬威》的电化教学孙彩文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七册《为中华民族扬威》是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事件距今已300多年,学生知之不多,体会甚浅,这就形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  相似文献   

11.
郑声名辨     
认知“郑声“概念是对其研究的起点,而正确区分“郑声“、“郑风“和“郑诗“又是理解“郑声“所指的关键。依据相关文献可知,“郑声“是孔子对一种非雅音乐的贬称,“郑风“是周乐的一种,也就是通伦理之音,而“郑诗“则是《诗三百》文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山东筝作为全国"北派"筝乐的杰出代表,是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山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东筝"筝如其人",刚劲质朴,以其浓郁质朴的地方特色、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以及独具特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特征,奏响于古老东方的音乐圣坛。  相似文献   

13.
西汉以后,筝已从民间步入宫廷,成为上至皇亲贵胄下至百姓所喜欢的华夏古乐器了。  相似文献   

14.
<郑风>的产生与"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郑国的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关."风"之名起于战国,本指曲调,<郑风>也是"雅乐",得名时主要指郑诗."郑声"源起于殷商,在民间流行,得名于春秋,是较复杂,富于变化的新声.<郑风>与"郑声"有各自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内涵,又有交叉点.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诸侯国和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深入分析《国风》中的作品,可以发现各国不同的风俗民情及文化精神。从对《诗经.郑风》的作品题材、人物形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郑人爱情至上、勇于行动、坦然大方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将郑都迁至郐地新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761年),郑文公定都新郑,郑国共三次迁都。郑国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于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周显王遵循“灭国不灭祀”的历史惯例,封其子宙公之子据公于嚣山之阳,称践土君,守祭武公寝陵。此处被称为“郑王之墟”。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大、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郑氏祖茔。  相似文献   

17.
西晋陈郡袁準是当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因正史无传,今综合各种史料对其名姓爵里、生平交游等进行考证。集中体现袁準思想的是其二部子书《正论》、《正书》,但宋代以后二书亡佚。今辑佚所得,共计15000余字。《正论》佚文主要围绕经学展开;《正书》佚文则保存了大量袁準的政治主张,因受唐代名臣魏征的推崇而入选《群书治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学习郑培民同志,树立坚定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培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清政廉洁的崇高品格,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19.
被朱元璋旌表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家族,因其系统的治家思想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而被世人熟知。《郑氏规范》所体现的家庭管理思想,包括精细的家庭分工、勤俭持家的家庭理财思想、睦邻济贫的济世情怀以及为家族长远发展考虑的忧患意识等,对古代家庭管理思想研究,乃至今天的家庭管理、人际交往、居家理财、为人处世等,及扩展至社会和谐气氛的构建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雅疏证》同源词的词义关系类型,主要有相同、相关、相同相关三种,以相关关系为主。同源词词义关系的多样性是客观事物多向、多维和多渠道联系在词义运动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