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3):258-260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正式成立3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了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的揭幕挂牌暨网站、数据交换平台开通仪式(www.resdc.cn)。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为该中心揭幕。该中心是中科院为支持国家和全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成立的跨研究所的非法人研究机构,是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支撑系统之一。该中心将成为中科院承担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以及国家科技大平台试点项目、“地球系统科学共享网”建设的主要单位…  相似文献   

2.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西部之光”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于1996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促进全院结构性调整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院“九五”期间实施的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一年多的实施,首批入选青年学者主持的受资助项目进展顺利,第二批入选者及受资助的项目已于日前揭晓,近期内即将启动。这项旨在为西部及边远地区的中科院研究所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科技骨干和项目组织、管理者的“西部之光”计划的出台,在中科院的人才培养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4):360-362
徐国民 男37岁 黑龙江人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数学系,1981年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5年在中科院计算中心获博士学位,1988年在比利时鲁文大学做客座教授两个月,现为计算中心副研究员,科技软件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函数逼近及数学软件方面的研究。在函数逼近方面,主要在有理 Hermite插值、pade逼近、矩阵Pade逼近等方面获得了问题的可解性、唯一性、收敛性、计算以及应用等结果。现负责“非线性逼近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课题。在数学软件方面,参加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数学软件库的研究与发展,主要研制了初等函数计算方案的自动生成系统以及任意精度运算系统,其中“数学软件库”曾获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1999年9月,以新疆大学与中科院新疆分院生地所为主体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则”项目(“973”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获得批准立项,项目经费3000 万元,研究时间5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新疆大学年轻的博士后潘晓玲教授。在第二批获得资助的45个项目中,除4个待定项目外,中科院、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和中央其它部委申报的项目共39项,占95.1%。地方科委申报的项目只有2项,山东科委和新疆科委。 新疆是经济欠发达、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能在强手林立、…  相似文献   

5.
滦平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为承担院下达科技扶贫任务于1991年成立了中科院科技扶贫滦平开发试验站,该站同时还承担了中科院“努鲁儿虎贫困山区承德片科技扶贫”和河北省山区开发办公室下达的“燕山东段生态经济沟综合技术开发”两项课题。参加单位有中科院综考会、...  相似文献   

6.
要闻     
中科院新启动三项重大项目中科院批准启动“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技术”、“中国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软件研究开发”三个重大项目。至此,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已启动17项。据悉,“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新一轮大规模国际合作计划关注的重点。它通过规模化地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及血液系统重要疾病相关蛋白质的三维结…  相似文献   

7.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千人计划”学者龚怡宏教授申请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视觉认知的脑工作机理及高级脑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资助经费3500万元。该项目由国内八家在脑认知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坚实研究基础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心理所、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安徽大学。项目组集中在“脑信号数据获取技术及分析规范”“脑视觉信息编解码”“视觉认知试验与计算模型”“高级脑机交互验证平台、评估体系与示范应用”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两年来在上述领域取得多项成果,成功达成各项任务指标。项目目前已发表论文16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3篇),达到5年总体目标的82%。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研究生55人,博士后3人,省部级人才计划7人。  相似文献   

8.
“世界实验室”是由意大利政府外交部出资建立的国际性组织,面向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些国家进行有利于当地及世界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推广工作。“干旱与沙漠化应用研究”作为中国与意大利政府间科技合作的一部分,是世界实验室(意大利)在中国执行的重要科技合作项目之一。1991年10月,“世界实验室北京分部干旱应用研究中心”成立,挂靠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心主任为曾庆存院士。该项目从1987年执行以来,在我院已有的基础上建成了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大气边界层综合探测体系。该体系以325米气象塔观测系统为…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6月中科院启动科技援藏工程以来,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又先后启动了科技支黔、科技支青、科技支甘和科技支新西部专项工程(以下简称西部专项工程)。西部专项工程是中科院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设立“西部行动计划”、“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之后,根据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稳步实施,开启了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牢记“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产出一批在建成创新型国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原创成果,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产出一批具有重大效益和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以下简称“三重大”),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在“率先行动”计划的统领下,中科院以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先导专项”)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突出成果,充分发挥了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攀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国家为加强基础研究,在“八五”期间采取的重大举措,它是国家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攀登计划第一批30个项目于1991年底开始陆续启动,执行近5年,到1996年底验收完毕。其中,中科院主持实施13项;基金委主持实施7项(5项是以中科院的研究所为主承担,两项为中科院的研究所与其它单位共同承担)。其它部委主持实施10项。由中科院和基金委主持实施的20个攀登项目是中科院基础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完成这些任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项目首席科学家及科研人员近5年的努力拼搏,取得…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24日,由中科院电工所承担的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电动汽车驱动单元的研究开发”,及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电动汽车交流驱动系统研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二十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路”)是关乎我国对外开放长远大计和 造福沿线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部署,保障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是基本前 提。“丝路”沿线地区广阔的地域范围 、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 保障面临众多的技术挑战, 亟需科技创新支撑解决现实难题。 建议实施“中科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科技支撑计划 ”, 围绕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绿色经济与生态安全、跨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 3 大科技需求, 率先启动一批科技示范项目 , 加强“丝路”科研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研究, 积极开 展“丝路”重大工程与安全科技咨询,建成“丝路”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4):F0004-F0004
孙九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2003年他主持了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试点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建设”以及后来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2008年开始主持“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管理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先导专项”)是中科院贯彻实施“创新2020”和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是中科院瞄准和聚焦国家需求和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部署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目前,先导专项已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一些重点领域方向显著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若干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的创新高地;在相关领域凝聚了一批优秀骨干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了高层次创新队伍建设;在促进跨所、跨学科和院内外合作方面也初步形成了一批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为推动中科院科学技术研究面向国家地方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2014年中科院设立了科技促进发展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包括科技贡献奖(不超过20项)和管理贡献奖(不超过10项)。经过严格评审,半导体所"光纤到户平面光波回路(PLC)光分路器产业化"项目等20项成果荣获科技贡献奖,理化所产业策划部等10个团队荣获管理贡献奖。首届科技促进  相似文献   

17.
由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感光所蒋丽金教授为组长,有9位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我国独特的丰产的若干天然产物的研究”验收组于今年3月上旬在上海认真细致地审阅了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广州化学所、大连化物所、上海医工院、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研所10个.  相似文献   

18.
为前瞻思考世界发展大势,统筹谋划中国及中科院院科技发展战略,2007年夏季。中科院启动了若干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17-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亲自带队,在沿海省市与地方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了5个新的研究所。此次与地方共建研究机构是中科院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调整科技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更好地衔接中科院创新能力建设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能力的需要”。经过知识创新工程一期、二期的调整,中科院院属法人研究机构由1997年的123个调整为2005年底的90个,“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整、整合、撤并和转制,高度凝练科技创新目标,推进以研究所为单元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以提高中科院的创新能力。推动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又要求我们在巩固、提升已有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有目标地部署一批新的研究单元,包括新建一部分研究所。”“无论撤所还是建所,都是出于发展、提高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5):436-436
陈希孺院士逝世数理统计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陈希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陈希孺院士一生致力于我国的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带领国内统计学界学者做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为我国培养数理统计学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届中国(长春)光电博览会开幕8月23日,由中科院、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主题为“科技之光,引领未来”的“首届中国(长春)光电博览会”在长春开幕。到会参展企业600多家,涉及中、美、德、日、韩、法、新、台、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