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渐增大。仅在2006年高考涉及文化史的题目就有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中华文化)、全国卷Ⅱ第38题(考查中西文化比较)等。可见,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史(“夏、商、西周的文化”不在考试范围)的复习十分重要。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说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2.
<正> 众所周知,教育起源于劳动,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教育的萌芽。当历史进人春秋战国,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形势动荡不定,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教育也顺应历史朝流由“学在官府”开始“文化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儒家思想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足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因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开始El益走向崩溃,与此同时先进的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代表各个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大转变的时期,政治上的大动乱和大变革带来了思想上的大活跃和学术上的大发展,各种学术思想互相竞胜,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为了建立自己的论点,非难别家的论点,不得不重视“辩”的理论和方法,因而涌现了不少杰出的善辩家,当时的邓析、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到战国末期,这个社会变革的过程基本完成,封建生产方式较之于奴隶制度的历史进步已初步显露出来。人民遭受了多年战乱,渴望能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地主阶级也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实现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制,是社会性质在由宗法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浸透着宗法精神的奴隶制。从更大一些的范围看,奴隶制实际上存在于当时的宗族之中,如果说这是宗族奴隶制的残余,也应当是可以的。所谓宗族奴隶制,其基本特点是奴隶与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根本上说它是为我国古代宗族组织长期存在并且在社会上具有强大影响所决定的。奴隶身份方面存在的这种宗族性质,春秋时期比较明显,战国时期逐渐减弱,可是在许多方面仍然遗留有相当的影响。尽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奴隶,但当时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封建生产关系,作为劳动者主体的、担负主要农业生产任务的还是庶人、自耕农民,不能因为奴隶制的存留而否定春秋战国时期所固有的封建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在此期间,各阶级和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了维护他们各自所在阶级、阶层的自身利益,对于变革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想述发一下自已的看法,以影响整个社会,进而形成了一场空前未有的大争鸣局面,并形成很多学术派别。由于学派很多(大的学派就有儒、墨、道、法、阴阳、纵横、名、农、杂家九家)故史称其为“百家争鸣”。就争鸣内容看,属于自然观的,主要有如下几端: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飞跃,旧的奴隶社会制度走向瓦解,新的封建生产方式出现并扩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各种思想流派从各自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成为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也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荀况的《议兵》是先秦时期儒法两条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激烈斗争的产物,是我国古代一篇著名的法家军事论文。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阶级斗争极其尖锐。从战国初期到中期,许多法家人物如李悝、吴起、商鞅等,相继在各诸侯国实行变法,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它的出现是由于铁农具广泛使用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成的。这种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各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激烈变革,在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了一种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延续了大约四、五百年这样一段漫长的时间。这其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其中,散文(包  相似文献   

13.
三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的考古资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认真研究历史上这次所有制大变更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落实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有现实意义的。集中代表这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列国都城遗址,过去曾作过不少勘查和发掘。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实行适应统一集权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实行有利于分裂割据的分封制,一直是儒法两家斗争的一个焦点,是主张历史倒退还是提倡进步的两种历史观斗争的一个焦点。唐朝中期的法家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这篇尊法反儒的政治论文中,用进步的历史观,热烈赞扬秦始皇,充分肯定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革新进取精神,驳斥了顽固守旧派复辟倒退的谬论,表达了作者要求前进、反对倒退的进步政治主张和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爱国主义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由于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秦始皇适应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用革命暴力统一了中国,并继承和发扬法家的理论,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15.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至前二三八年)名况,又叫荀卿或孙卿,生活在战国末期。他不仅是先秦法家的优秀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而且是倡导革新的杰出教育家。春秋战国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冲击下,各诸侯国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一系列变革。到了战国末期,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已基本上取代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诸侯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已经基本完成。结束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当时,奴隶们反对奴隶制的伟大革命暴动,如同燎原烈水,越烧越旺,无情地、猛烈地焚毁着腐朽、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反动透顶的奴隶主阶级,以临死前最疯狂的野蛮屠杀,抗拒革命的潮流,妄想挽回自己即将覆灭的命运。法家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在这场大动荡中产生了;它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同儒家所代表的奴隶主势力的激烈斗争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奴隶制趋于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基本建立,兼并战争烽火连天。在这大混战、大动荡之中,思想文化则得以迅猛发展——人才辈出,真个是“百家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建立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诸侯纷争,其统治力相对薄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后人亦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许多政治家都极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因而在游说的过程中,他们特别讲究“说话”的艺术,从而大大促进了论辩艺术的发展,其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完全可以与同时代的古希腊论辩艺术(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囹、德摩斯弟尼等)相媲美。这种论辩艺术主要体现在先秦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和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重新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国根本没有完成封建制改革,而是建立军事强权统治-半封建半奴隶怪胎,秦始皇统一中国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奴隶制复辟,秦王朝覆灭,主要原因在于奴隶制背逆时代潮流,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推翻奴隶制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