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子》2003,(3):38-38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媒体上接连看到这样一类消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嫌妈妈没给她买新表裳,在公交车上将妈妈一顿痛打,在大家的指责下非但不知悔过,反而恼羞成怒,蛮横地挡在车前,不让车走;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对妈妈先是破口大骂,继而揪着衣领打耳光,理由也是妈妈没给她买新衣服,旁人劝解,险些也挨打。如果说这些令人义愤填膺的事件还只是个人的恶性行为,那么还有群体性的:北京海淀艺校一个班  相似文献   

3.
彭锻华 《师道》2004,(9):28-28
自19世纪斯宾塞提出“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生存”以来,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研究注意到学生的生存质量以及学生阶段的生存素质对未来社会的影响。199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就提出了现代人素质的四项基本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而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家长至今仍在餐桌上对孩子百般纵容,不能不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5.
不论社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劳动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从人的成长过程看。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锻炼生存和发展能力,需要及早地从幼年、少年时期抓起,因为这个时期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关键时期。如果因家长溺爱而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使孩子从小丧失培养锻炼的机会,就会埋下依赖和懒惰的隐患。在这样的“爱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导致四体不勤,缺乏自信,依赖性强,难以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家庭做起。从家务劳动开始。努力地为孩子补上家务劳动这一课。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的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内容教学时,凡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环境问题的,都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以提升中学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海洋教育远不能适应"海洋世纪"的新形势。在师范院校的科学教育中补上"海洋国土"这一课,对增强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价值,也为将来传播正确的海洋理念,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德育的最大问题是投入多,产出少,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方方面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仍频频发生在一些青少年身上,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对现实的学校德育做出反思:到底是什么问题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效能?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大恶之人”。教育影响人,塑造人。生活中常见独生子女因为理所当然成为“家庭中心”,所以倍受家长百般呵护。然而呵护“过度”,则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溺爱”,致使孩子“无法无天”。如果任由其发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终将走向“犯罪”未可知否!想必今年连续多起发生在校园的暴力案件的犯罪分子,其童年很有可能就是本文开头那样的孩子吧!当然,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杜绝犯罪,但教育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教育他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与法律,那么社会就会和谐起来。父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不如先给孩子补上“敬畏”这一课!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了几则新闻。一则是安徽合肥市的一位10岁的女孩在家被菜刀划破了手指,不知如何处理,惊惶失措地跑到阳台上,大喊救命。邻居们闻声赶来,见此情景,哭笑不得。二则是江西省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惨遭火灾,17名孩子中除两名分别为3岁  相似文献   

11.
12.
广大中学生都有写好作的良好愿望,可是,由于心无烛照,盲目动笔,陷入写作误区而难以自拔。其实,如果掌握了要领,作出新并不很难。以下四谈,虽属管见,求教于大家,以期共襄搞好作教学之盛举。  相似文献   

13.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14.
王海斌 《教学月刊》2015,(Z1):94-98
大约三五年前,雾霾、PM2.5这些词语还是个新鲜词,转眼防霾、抗霾已经变成了当下热词和社会焦点。作为环境问题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学科,从高中地理教材看,无论是2004年颁布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还是4个版本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均未提及“霾”这个字眼,甚至专题选修教材《环境保护》中“大气污染防治”一整章也只字未提雾霾PM2.5。这一方面说明雾霾等问题在近十年来发展之快,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材关于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解析几何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选择题、填空题灵活多变 ,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题背景新颖、综合性强、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高考热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再通过纵向深入、横向联系 ,进一步掌握解析几何问题的有关思想方法、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向量内容引入教材以后 ,它与解析几何内容联系比较紧密 ,穿插与渗透用平面向量来处理解析几问题 ,已成为当务之急 .特别是高三复习时 ,给学生补上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这一课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是想为“研究”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查查工具书完全可以知其详,只想就我们经常说的“研究”谈点想法,也算是对“研究”进行点研究。关于“XX研究”,前边可冠以很多的学科性词语,如“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等。但我们常常感到这样的定位不属于我们中小学教师,三人成虎,在一些研讨会上常听专家们这么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挫折教育”已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盛行,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他们认为: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得易失,而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此其一。其二,“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即是说,“挫折教育”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保持乐观亢奋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就提出的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并不如其他三项素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那样为教育所关注。它被长期置于学校教育的边缘,或为有一搭无一搭的安全教育讲座,或为偶然的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在素以传授文化知识为己任,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材的高远目标为追求的中小学看来,技术性、自理性生存能力的专项教育似乎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在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却让教育者堪忧。据报道: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一个14岁的女孩仅仅因为数学老师说了一句“你有本事就不要来读书”,便在“六一”儿童节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遗书中写到:“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要走了,我是个很要面子的女孩子,虽说我这么小就死了,但总比被人看不起还  相似文献   

20.
我这里所说的“优等生”指的是学业上的高分,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校、家庭往往忽视或迁就了他们的缺点、错误,使他们在赞扬声中长大,一帆风顺,所接受的是偏爱,甚至是溺爱。现实生活中,一旦溺爱环境消失,他们会怎样呢?请看,这位“人才”的成长过程——他叫吴晓明,是父母的宠儿,老师的得意门生。高三毕业,以全市文科“小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他的语文成绩只减2分,这在全市的高考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全体教师及校领导都为能培养出全市“状元”而骄傲而自豪。晓明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