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课程制度是一定伦理观念的实体化与具体化。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受一定伦理观念的规约,伦理性是学校课程制度得以产生的价值与观念先导。伦理性是奠定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的道德基础,有利于学校课程制度功能的有效实现,并能够为学校课程制度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学校课程制度的执行和运作是学校课程制度建立后的关键环节,应当遵循公平、效益与服从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一般我们都习惯于从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城乡差距、贫富差别等宏观纬度来展开,而很少关注课程中内隐的公平问题。其实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公平,探讨课程公平对于我国当代学校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程伦理是一种应用性的伦理,存在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体现教育伦理的精神,也是专业伦理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旨在为课程价值的实现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存在相应的伦理要求。然而,受文化价值、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课程权力、义务以及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并未得到广泛认同,课程伦理在事实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这也体现出课程伦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继而体现出课程伦理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加强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的紧迫性,阐述了清华大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跨界融合和深化案例教学,推动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的工作,并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突出伦理思考和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于整个研究生专业教育过程中,增强职业伦理教育的实践性和行业互动性,促进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课程研究多集中在课程的技术层面上,注重对课程研究的心理学、哲学基础研究,而视课程的伦理假设为理所当然的客观存在。文章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课程伦理的概念、课程伦理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从课程政策、决策、实施三个层面提出了公正原则、科学化和民主化原则,以及文化共享和育人成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当前应在现代教育质量观的科学指引下,发挥各级课程建设主体的积极作用,以课程内容建设为核心,以优质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管理,深化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设置网络伦理课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步伐常常比伦理道德的步伐要急促得多 ,而正是这一点对社会构成了某些严重的威胁。因此 ,当网络以其飞快的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时 ,社会也同时需要网络道德的建设以支撑技术能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并为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现实网络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分析 ,提出在高校设置网络道德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的世纪里,现代课程也被打上了科学的烙印,面对“制度课程”存在的种种弊端,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及学校该为学生开设哪些课程,这取决于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伦理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要有所作为,做好网络伦理教育的顶层设计;社会要积极作为,关注中小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学校要主动作为,正确引导、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网络伦理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体现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课程教材要丰富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课程教师的网络伦理素养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教育政策伦理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教育政策伦理评价的公平与效率标准,最后,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教育政策的伦理选择和安排.  相似文献   

11.
高师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业课程设置的特殊性,高师生未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示范性要求高师生自身在职业伦理方面具备高度的自主性以及专业化等特征。因此,师范院校就必须从现实性、专业化以及自主性的角度关注高师生的职业伦理的现状,通过课程设置途径引导高师生建立良好的职业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比较多,但很少深入地去研究课程公平的问题。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公平,探讨课程公平以及衡量课程公平的基本维度,对于我国当代学校课程改革是有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的伦理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义,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其要义与原则,可以发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原则可延伸至保证原则、共享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由此反观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不难发现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高中教育资源分割缺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优先保障每个人接受最基本教育的权利f惠顾最少受益者,兼顾效率和公平;按层次有效分配教育资源;建立以政府和社会为主体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不仅意味着学校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执行者,而且可以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成为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公共事业,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由于价值观的冲突,权力的博弈以及利益的折中等引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课程改革面临的伦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权力、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加以审视:通过对课程改革主体的行为规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对课程改革政策的价值审视,促进更加公平、民主的制度体系的建立;通过对课程改革活动的有序安排,推动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有序、道德性地展开,从而对课程改革加以引导和规范,以达成课程改革的"善治"。  相似文献   

16.
师生角色定位及伦理关系存在许多误区,新课程改革需要对师生角色正确定位,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与个性,优化师生情感,建立互动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从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和内容,期望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能实现科学性、综合性、师范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外界的诸多质疑与诘难,正所谓成绩与问题并存。教育历来以教人为善自居,在许多人看来,教育就是好的,就是善的,同样,教育改革也不例外,改革出现问题,人们总是在喟叹社会风气的不好、人的道德水平不高,却丝毫不曾怀疑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即使是在有些许的反思时,也似乎没有人对其初衷表现出一种本原性怀疑,他们更多地倾向于表现出一种集体习惯和集体无意识,并在这种惯习中,继续复写了现实。其实,是否改革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是否改革制度的运行在纵容或有意无意地放任了改革的“不适”,值得我们认真思忖。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学本科、法律硕士必修课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普遍面临不受重视、专业师资欠缺、与传统法学课程同质化的现实困境。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要求具有契合性,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性有助于实现思政育人,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实践性有助于伦理内化。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内容与法律职业相衔接,既符合法律职业的要求,又匹配法律职业考试和实践的需求。完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评价,要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坚持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采用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